粟裕吧 关注:12,169贴子:667,563

唔,我怎么头衔又变了?前两天不降级了吗?这怎么成挺进师长了?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跟粟总当年一样哦。我可没那么大能耐,躲过蒋介石的枪子,把那么小一支队伍一直发展到那么大。随封我的啊?看来是要让我接受严峻任务哦。万里长征第一步。


1楼2012-12-19 11:46回复
    既然升级了,新官上任三把火,我就现一回丑。评说一小评。
    最近一直有人说,喜欢张灵甫的人多,喜欢粟裕的好像没有那么多。这个问题应该是这样的,就是关于军事指挥官的魅力究竟在哪里体现的问题。如果比帅,有的是电影演员明星什么的,一个比一个帅,为什么女张迷不去选择他们,而选择一个杀妻的张灵甫呢?我心里觉得是张灵甫不被一般人所知的历史地位给了女张迷一种神秘感,一种探究的欲望和冲动;第二一点,就是帅字如果跟其他身份相结合,又会产生叠加的魅力。比如一个演员帅,那是天经地义的,是常态的,但如果一个人,又能打仗,又帅,就会让人更加产生一种神秘感。而且张灵甫悲剧的人生结局,给喜欢悲剧色彩和痴迷幻想的女生一种悲催悲壮的情绪体验。大致就是这样。


    2楼2012-12-19 11:53
    回复
      而粟裕则是另外一种概念,但是也关乎刚才提到的,军事指挥官的魅力如何体现的问题。粟裕的研究者,和粟裕思想的学习者,爱好者,多半是从读军史,作比较开始学习粟裕的。也就是说,粟裕迷,或者说粟裕思想爱好者,都是首先从军事文集里面汲取营养,在粟裕指挥的战争中找寻到他的军事指挥魅力,才成为粟裕军事思想爱好者的。


      3楼2012-12-19 11:56
      回复
        所以粟裕迷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系统的学习,而且如果教育其他旁观者了解粟裕军事思想和生平事迹,也会更加困难和抽象。如果没有时间,就只有推到一边了。因为这不是一种休闲娱乐,也不是单纯情感的宣泄和抒发,而是需要系统学习的。


        4楼2012-12-19 11:59
        回复
          这就回答了刚才提出的问题,军事指挥官的魅力如何体现。
          喜欢张灵甫的人,是把一种个人魅力同军事指挥相混淆,得出一个形象的概念。
          而粟裕爱好者必须明确的一点就是,如果你或者任何其他人,想真正了解粟裕的魅力,体会到粟裕的魅力,必须首先要从他指挥的战争中去寻找。能让人体会到那种风卷残云的大手笔,气势恢宏的大魔力的,是粟裕指挥的战争。我想很多人都读过史诗。史诗的魅力在于历史本身,卷入其中的英雄,只不过给这种魅力增添了一个形象化的标签而已。


          5楼2012-12-19 12:05
          回复
            就像一个画家,他的画或会让人流泪,或会让人激动不已,或会让人体会到一种美感。你想了解一个画家,首先呈现在你眼前的,是他提供给你的作品。画家的灵魂、思想、动机、魔力,艺术感悟,都体现在一幅幅作品里。


            6楼2012-12-19 12:08
            回复
              张灵甫有的照片看上去的确帅,但是有的也看不出来怎么好看,愣头愣脑的。可能各花入各眼吧。人除了长相,还有精气神呢。从骨子里,眼神里面透出来。


              15楼2012-12-19 20:50
              回复
                汪精卫和张灵甫一样,都是琼瑶剧式帅哥。但是汪精卫早就是人人唾弃的汉奸了,张灵甫却没有这种先入为主的概念。


                16楼2012-12-19 20:54
                回复
                  军事家最大的魅力当然体现在军事方面。但是如果单纯这样说,只是说明了重点,并不全面。军事家的魅力体现应该是多方面相结合的。如果研究粟裕,只研究军史未免有失偏颇。大家都未必有时间,也不一定都能做到非常专业,但是粟米又不能凭空凌驾于历史细节之上去臆造一些抽象的概念。所以只能是比专业人员概念化,宏观一点,又比另一些人要细致,就事论事一点,能做到这样就已经不容易了。如果想再全面一些,必须要下功夫钻研,但是又难以实现。


                  19楼2012-12-21 10:15
                  回复
                    研究粟裕,也免不了会涉及一些其他方面的内容。才能更全面。如果粟裕的全部魅力只通过军史成就来论证,就只是涉及了问题的一个方面。
                    比如为人,大家知道刘英跟粟裕有过节,因为粟裕没有抓到叶飞,让叶飞跑了。他们互相不信任,但是我觉得这种不信任的根源主要在刘英。因为是刘英对叶飞产生敌意,首先让粟裕去治叶飞的。粟裕没有按他的意思执行好任务,所以他又开始对粟裕无端猜疑。凭粟裕的警觉,一定也会多加防范。但是后来刘英死了,自此谁也没有听粟裕说过刘英什么坏话。而且刘英的遗孤,粟裕还照顾着。这说明粟裕不是一个只对人,不对事的人。他从来没有因为刘英这个人跟他如何不对付,就凭借这个来说话做事。从粟裕对待刘英的态度上,可以看出粟裕没有以个人恩怨得失来判断一个人,来指挥自己做事。这难道不是一种魅力吗?说出来虽然容易,但如果想做到,未必有多少人全能做得到。所以如果想论证粟裕作为军事指挥家的魅力,这也是需要探究的一个方面。


                    20楼2012-12-21 10:25
                    回复
                      还有对叶飞,很多人拿出叶飞的话当令箭,来弹劾粟裕。但是如果你拿出一点直觉来想一想,粟裕究竟把叶飞怎么了?首先很多人已经猜到是粟裕故意放跑了叶飞,后来叶飞又成了他的部下,作为一员干将,协助粟裕打完了解放战争。后来,解放后粟裕一直也没有什么言论针对叶飞,除非你血口喷人,要不然很难找到。粟裕虽然至死没有透露是否故意放走了叶飞,但是他不但没有把叶飞怎么样,没有说过不利于叶飞的言论,甚至没有随便评价过刘英和叶飞的为人怎么怎么样的轻率的说辞,这也许不够证明有些人眼里想“证明”的东西,但是还不够证明一个人的为人吗?一个人为人怎么样,还需要更多的说明吗?如果一个人连为自己解释都不行了,那么谁对谁搞专制和攻击,还说不上呢。


                      21楼2012-12-21 10:33
                      回复
                        在对待战友和同志的态度上,从一个刘英,已经体现出粟裕的一片赤诚。照顾一个人的遗孤,是什么样的概念?这个如果想体会的人去体会一下就行了,不想体会的怎么说都没有用。
                        在对待他的老首长陈毅时,粟裕也是一样。大家都知道,如果张茜身体尚好,未来也不是没有一点希望可言。但是当时她已经病入膏肓,已经是个垂危的癌症患者了。老陈家遭难了,儿子还在监狱里,对一个母亲而言,比癌痛更痛苦的,还有很多。不知道粟黑们能不能明白当时她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什么样的心情。但是在这个时候,是粟老总站在她的病床前,救出了她的儿子,并且要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试问粟裕这么做,与他的个人前途,政治安危,有什么意义么?没有。一点都没有。只为两个字:情谊。


                        23楼2012-12-21 10:48
                        回复
                          所以如果想研究粟裕,这些都是不容忽视的方面,甚至跟军史同样重要。


                          24楼2012-12-21 10:50
                          回复
                            老子说过,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认为,能战胜别人的人,只是证明你力量大;能战胜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这个战胜自己,不是说一个人要不停地跟自己打仗,跟自己浑浑噩噩地纠结,而是说,一个真正的强者,是一个能够战胜自己的虚伪、自私、自利、浅薄、低俗等等人性弱点的人。粟裕能战胜敌人,是他聪明才智的力量大,是他依靠的人民群众对子弟兵鱼水深情的力量大,是他身先士卒不畏强势的力量大,可是,这一切力量的根源,还是在于他能够战胜自己。人始终是人,不是神,再伟大的人,也不可能在每件事情上都一贯保持神性不动摇。面对艰难险阻,流血牺牲,他从未动摇过;面对飞机坦克大炮,他更不会有丝毫动摇。但是面对同志的误解,面对组织的批评,他也有纠结的时候。由于党内斗争的持续和斗争环境的异常残酷,挨整对他而言,正如同对任何其他同志一样,是家常便饭。困难可以战胜,牺牲可以当是会老家,但是最让人难以接受的,往往是连自己人都不能理解自己。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是流泪如何不丈夫!这更表明了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粟裕从不以虚伪的面孔面对同志。表明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发自内心的。能在这样的高位,尚且有这样的赤诚,我觉得很难得。


                            25楼2012-12-21 11:02
                            回复
                              陈赓也是粟裕的知己之一,可惜死得太早。他死的时候,知道粟裕有多痛心吗?一个人如果没有心肝,是不会这么痛惜一个知己和同志的离去的。纵观粟裕在解放后的表现,无论浮浮沉沉,他始终没有坚决站在谁的对立面上大张旗鼓地再煽动内乱的因素。始终没有迹象表明跟谁结成一党一派,走得过于亲密,时而勾结时而斗争,总之都是为了一己之利。有吗?没有。而且他始终没有在一个人不行的时候,去踩上一脚。从庐山会议上他对彭德怀的态度,如果你再看不出什么,那么我只能说,你是在昧着良心说话。那我一点办法都没有了。


                              26楼2012-12-21 11: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