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命阁吧 关注:184贴子:10,296
  • 4回复贴,共1

【2013---红楼过客系列】之《献给“君子真懒”——为好声音...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红楼过客说:哇塞!君子呀君子,你藏得好深啊。面对如此好文,我开始认真地写回复了.


1楼2013-11-16 14:46回复
    【献给“君子真懒”——为好声音加油 】
    不经意间,君子兄抛出了一篇佳作,令宿府众人又惊又喜!
    我查了一下他哥整理的宿命贴的发言记录,君子真懒曾经发过言,尤其在元旦前后说了一些,但不好意思的是,我确实印象不深。等到前些天君子兄冒泡的时候,我是当做一个新同志来看待的。
    通过简单地交流,知道君子兄一直潜水,对宿府极有感情,好像年龄和我差不多,有着相当丰富的生活经历和感悟。
    但是让人想不到的是,随着第二季好声音的开播,音乐和人生的激情再度点燃你我的心灵,一直沉默的君子兄也按捺不住澎湃的思绪,挥笔写下长篇感言。我震惊了,也陷入到了深深的思索中。
    君子兄的文章给我最深的触动有三点:
    第一,文章的入笔和行文非常老道,令我有一种碰到同类的感觉。
    首先起笔用“三高”给了第二季好声音凝练的概括,然后从第一季回顾,从自我观赏的角度,用寥寥数笔自然走到了第二季。这完全是一个长篇贴子的引子,有高度,有深度,又很生活,很自然,既高屋建瓴,又娓娓道来。
    但是在谈到第二季好声音的时候,收得比较厉害,但这很正常。因为只有一集,许多印象还是表面的和局限的,不能够形成观点和引申,这是没办法的事,所以我现在不能开贴,原因就在于此。
    但是文章马上又迎来了高潮,就是汪峰。
    汪峰写得太好了,首先用一个最具体最生活最真实的场景,引出作者听到汪峰歌曲的真情实感,用最细微的感动一下子抓住读者。然后镜头拉远,开始梳理汪峰的音乐之路,夹叙夹议,言之有物,亲切自然。整个行文非常的流畅,既严谨、深刻,又朴实、自然,可以感受到作者情感的浓烈,梳理的清晰,思考的深邃。
    并且从文字排版的角度,也处理得非常美观和舒适,何时分段,何时单起,突出重点,层次分明。看来这些都是很用心地在策划,君子兄应该也是严谨的人,对自己要求比较高,不轻易出手,这对于自身的提高和规范有着相当大的益处,就是身心比较辛苦而已。
    2013-07-18 19:41


    2楼2013-11-16 14:48
    回复
      第二,很多感受和我有着惊人的相似。
      这也是让我颇为惊奇的一点。如果不仔细的挑剔的话,或者说我要长时间不说话的话,就说君子兄这篇文章是我写的,很多人都会信。
      从细节入手,从自身的体验入手,从多年的经历感悟去关照,这种梳理我们是一样的。
      可能是年龄的原因,可能是多年现实生活锤炼的原因,可能是勤于思考的原因,可能是性格的原因,对节目的许多感触我与君子兄很相似。
      比如看直播和看重播的感受。看直播时总体是满意的,只是内心稍稍有点落差,虽然不愿意去面对,但必须要承认与事先的期待有反差。但是奇怪的是,依然不厌其烦地去看重播,而且看得津津有味,越看越好,歌曲一遍遍地听,导师交流一次次地笑,原来不舒服的地
      方自己也慢慢释然了。
      其实这就说明一个问题,节目的魅力和吸引力依然还在,尤其是对比其他选秀节目,好声音的优势还是无可比拟的,我们当初的挑剔和落差,只是对比第一季而言的,也只是因为第一季太经典了,所以人常说,失去的时候才知道它的珍贵,就是这个道理,或许时间越久以后,第一季的评价还会越高,起码从目前看,是无法超越的。
      还有一个是关于摇滚的界定,君子兄也说出了我的想法。其实对于汪峰的了解和剖析,我不如君子兄,目前我正在做功课。包括对摇滚的了解,我也很一般。但是通过一年多的耳濡目染,我也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摇滚。现在很多人都拿欧美的已经成型的那些被
      称为摇滚的东西来解读摇滚,那么摇滚除了这些就没有其它的呈现了吗?中国自己文化就孕育不出属于自己的摇滚吗?摇滚非要是大家熟悉的那种疯狂的状态吗?或者摇滚非要有清晰的划分吗?
      就说舞台上的两个导师,汪峰和哈林。
      汪峰被媒体称作新一代摇滚的代表,但是很多摇滚的人根本不认为汪峰是摇滚,很多人还认为汪峰根本没体现出摇滚的精神,这种争议怎么解释?
      还有哈林,天天吵吵自己是摇滚的探索者,还有标志性的摇滚手,但你能说明白哈林的摇滚特性是什么吗?摇滚风格是什么吗?摇滚作品又有多少旗帜鲜明的东西?我个人观点,哈林的摇滚还没有汪峰的有特性呢,有清晰的精神主旨呢。因为哈林就是玩,就是爽,不单
      是摇滚,他涉猎的多了,或许他都尝试,或许他都不专业,但你能说他不摇滚吗?这么说,他肯定得急。他还会问你,你嗨不嗨,你爽不爽,你疯不疯,又嗨,又爽,又疯,这就是摇滚。
      所以,总去纠缠一些音乐的属性,音乐的流派,是一些人喜欢做的事。但有两种人不会做,一种真正全身心探索音乐的人,正因为他不纠缠,他才能做出新的独特的东西;另一种是全身心享受音乐的人,我不管流派,我只愿好听。希望我们都是后一种的人。
      2013-07-18 19:42


      3楼2013-11-16 14:48
      回复
        第三,真情实感,以小见大,没有生涩理论的空洞感和咄咄逼人的压迫感。
        其实,我们在贴内贴外见到的评论有很多,但为什么有的就能引起你的共鸣,自然地带着你去思考、去梳理、去交流,君子兄的文章就是这样的;而有的只是自说自话,讲完道理后你接不下去,他讲他的道理,你看完就看完了,也激发不出你交流的欲望。
        这之间的差别可能就是情感吧。
        还记得刘欢在点评梁博和黄勇唱《北京北京》时的话,他说黄勇唱得太满了,过于用力了,声音传出去没有让人回想的空间。文字也是如此,用程式化的语言,用大量的理论辅助,用居高临下的气势,用旁观者的冷眼,告诉你“就这么定了”“就是这么回事”,却鲜有自己的思想,不传递自己的情感,看着很有道理,却很难引起共鸣。
        文字的情感并不是人为赋予上去的,煽情、矫情,一看就能知道,只有那些结合着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亲身感悟而迸发出来的文字,才带有真实的感情;而这种感情也能通过文字让读者接收到,有感同身受的,自然就能引起共鸣,就算没有感同身受,也会被情感打动。
        这些文字并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支撑,也没有什么专业的技术探讨,就是自己的所感所思。这些文字表面上看,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但由于作者有着多年的生活经历和社会体验,所以这些文字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并不偏狭;
        正是由于这种主观性,所以这些文字留出了大量的空间给读者思考,主观的观点与每个人区别的客观事实结合起来,又会形成有差别的新的观点,再讲出来再讨论交流,如此反复,观点会越来越完整,彼此吸收的营养越来越多。虽然最后的观点登不上什么大雅之堂,进不了什么名著典籍,但却是我们真实的思想结晶,从我们的身体走出,又重新回到身体为我们注入新的能量。
        有人问,为什么文字要有情感?
        很简单,只有情感,才是从心而发的,才能传递到别人的心里。


        4楼2013-11-16 14:51
        回复
          再说一下君子兄提到的两个问题。
          第一个是好声音为什么这么火爆,其实这个火爆就是第一季点燃的,而点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导师占了很大的比重,尤其是刘欢应记头功。这个话题很大,有人可以写专业论文的,我写的拳头也从一种娱乐的角度说明了一些。但是要想简短地说清楚,我还在梳理
          ,争取在宿命论的时候写出来。
          第二个问题是,第二季的第一集看直播时会有落差和失望,为什么多看几遍,慢慢就接受了。除了我上面提到的节目质量的原因之外,还与观赏者的态度有关。你从有些不舒适到慢慢接受,是因为你的观赏态度起到了作用,这里的态度分两点,一个是投入,一个是包容。
          首先是投入。
          我们在生活中,谈恋爱、做工作、看节目、说说话,等等,总会碰到这样的问题,“你能不能投入一点?”什么是投入?就是当做一件事情时,要尽可能地最全身心地扮演好你在这件事情中的角色,要尽可能地摒弃与这件事情无关的杂念。看好声音,我们是观众,首先最重要的就是欣赏,选手的歌声和导师的交流就是舞台上的一幕剧,我们沉浸其中,随着情节跌宕起伏,激荡心神。
          为什么要投入?因为只有投入,你才能真切体验到节目中传递出来的丝丝情感,而这种真切的体验才是我们看节目真想要的。如果我们杂念太多,不时地总是置身事外,点评、审视、挑剔,这样,情感触摸的将极不完整,支离破碎。如果我们不能完整清晰地触摸到节目传递出来的情感,又怎能做到切合实际的梳理和点评呢。
          所以,为什么看直播时不舒服的感觉会多呢?因为我们有杂念。杂念不是你能控制住的,是在对第二季好声音漫长的等待中,第一季好声音的巨大成功给我们带来的期待和要求,这些期待和要求无形中已经成了我们的杂念,当这些杂念投射到第二季的直播中时,会呈现出契合和反差,契合会自然接受,而反差则让我们难受和失望,继而愤怒和质疑。
          而这些反差所造成的不良情绪会严重地影响我们投入节目的程度,进而影响到我们对于节目本身情感传递的接受程度。可是等到看重播的时候,这些杂念已经释放得差不多了,期待和要求降低了许多,对节目的投入程度加大,感受到的情感增多,自然接受度就加强了。大多数人都能做到这一点。
          当然,如果你的杂念还是持续不断的话,享受是很难的。所以调整心态是最重要的,毕竟这个节目的质量是公认上乘的,有些小毛病小问题,大家交流一下排遣一下就行了,自己何苦为难自己呢。
          再一个是包容,包容体现着两个层次,谅解过去和憧憬未来。
          谅解过去,我们在看节目的时候,面对一些不舒服甚至失望,出于对这个节目的喜爱,出于对自我享受的需求,我们尽量控制住情绪,不去愤怒,少些质疑,尽量去找些理由说服自己,去理解节目,比如“刚开始的磨合期”,比如“要求降低一些”,比如“瑕不掩瑜”,这样会舒服很多;
          然后我们再憧憬未来,比如“以后会渐入佳境的”“他们会注意到这些问题”“第二季也有着自己的特色”,我们把期待放在第二集,第三集,甚至以后等等,这样我们的心中又涌起了美好和希望,自然享受的感觉就会越来越多。
          投入和包容,让好声音正确地感染你的生活,抚慰你的心灵。
          2013-07-18 19:46


          5楼2013-11-16 14: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