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元灵通吧 关注:108贴子:626

回复:简明智能气功学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气功科学认为,人类认知客观事物,主观世界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人的
主观世界反映能力;二是认知事物的模式或判断事物的标准——总和世界的参照
系。这两者层次水平决定着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下面分别述之:
(一)人的主观世界的反映能力:这是人类高级神经——大脑皮层的根本属
性(确切地说是意元体的属性——详见运用意识章)之一。能否反映客观事物,
决定于这一功能的状态。试以镜映物说明之:镜面反映事物的影像的精确程度,
决定于光线与镜面的光洁度。把某一实物放置镜前,若无光线,镜中不会显出事
物的影像;镜面的光洁度不够也不能很好地反映事物的影像。人的精神的注意力
可比附为照事物的光线;精神状态的灵明虚静的程度可比附为镜面的光洁度,要
提高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能力,必须从此入手,气功锻炼正是着意解决这些问题
的。
(二)人的主观世界的参照系;人的主观世界有了反映客观世界的能力,这
只是为认知客观世界提供了条件,它并不能辨别、区分事物,因为反映到主观世
界的任何映像都是自然的存在,要辨认出客观事物的根本属性,必须具备认知事
物的模式,这就需要在主观世界中建立起客观世界的参照系(在运用意识章“意
识的形成”中有详细介绍)。此参照系是在出生以后生活过程中,把人类文明(包
括物质和精神的)内化到主观世界形成的。因此,每个人的主观世界中的参照系,
不仅必然受到社会文化达到的水平(时代)的限制,而且会受到每个人接触文化
的深度、广度的限制。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人们的实践还不可能深入到客观世
界的精神领域,依此建立的人类文化也必然限制在粗糙领域,而人主观世界中的
参照系是对这样的客观世界与文化的印记。鉴于此,古代气功先哲虽然通过练气
功提高了主观世界的反映能力,但由于主观世界的参照系中的认知事物的模式比
较粗糙简单,所以内求法也不可能对客观世界进行更加细微的分辩。粗糙的参照
系影响、限制了认识客观世界的精细深度,但并未改变其认知事物的整体特性的
根本特点。这就是我们的祖先应用气功内求法建立了中华古文明而未能建立气功
科学的道理所在。
今天的时代,是现代科学探索微观、超微观、宏观、超宏观的时代,依此建
立起人类的文化,虽然较古文化之整体逊色,但在具体精细方面却已深入到各个
领域,这是古人不可比拟的。当代的科学文化与物质文化均已内化到人类主观世
界之参照系中,所以,今日的气功师依靠古气功家曾应用过的内求法可以认知对
古人来说是难以想象的微细事物:如北京中医学院毕业的刘东不借助显微镜而用
自己的气功功能计数红、白血球。浙江的邓笑吟可用手的特异感知能力辩出电磁
波的方波、正弦波等。这对古气功家来说是绝对不可能的。这些气功师所以能精
确地辩认如此精细的物质状态,不是他们的功能高出了古人,并在意识里打上了
印记——成了参照系的一部分的结果。
从上述可以看出,古典气功学是建立在古代文化基础上的,而气功科学是建
立在现代科学基础上。两者的差别是时代造成的。
或问曰:内求法的模糊性、任意性与局限性的缺点如何解决?如何避免?
从前述可知,所谓模糊性,不只是内求法所达水平造成的,还是由古代文化
而形成的主观世界的参照系比较模糊的结果。今天,我们只要能认真学习现代科
学理论,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就能建立起以现代科学技术水平为根据的参照系。
在此基础上运用高水平的内求就可以得到比较精确的知识,前面所举刘东能数
红、白血球就是证明。所谓任意性,是练功所达到的内求法的层次决定的。解决
这一问题是随着练功水平、功法层次的提高逐步解决的,气功科学主张主动性运
用意识,当获得内求技能后,由于建立了科学参照系按规定要求去进行内求观察,
即可变任意为定向。所谓局限性,是由于人这个机体是多层次、多层面的超巨系
统的构造,机能太繁杂了,一个人的内求所涉及的领域是有限的。古人如此,今
人也是如此,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是广大群众都练气功,若有一大批人能
够应用内求法来探讨人体生命奥秘,只要加以系统地整理,就可以得到全面的深
刻的建立在现代科学基础上的内求知识。智能气功的“高举科学旗帜,高举团结
旗帜”正是为了把气功科学建立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上,团结起广大气功群众,建
立起浩浩荡荡的气功锻炼大军,以促进气功科学健康迅速地发展而提出的。没有
现代科学做基础,没有为数众多的人运用内求法做支柱,气功科学大厦是不可能
建立起来的。


34楼2013-11-28 15:11
回复
    第三节 认识、改造世界的两条途径
    人类是宇宙大自然发展至今阶段的高级产物,人类的个体存在(包括大脑)
    及其功能都是宇宙混元整体演化的一部分。人类对宇宙自然的认识、改造,实际
    上是宇宙对自身的认识、改造。这里存在着两条对立而互补的途径,一种是气功
    科学的依靠超常智能对自然界(包括人自身)的认识、改造途径。鉴于该过程内
    向性运用意识,故称此法为内求法(如前述),由此而建立起的科学体系可称之
    为内求的科学(或称超常智能科学)。另一种是现代科学的依靠常态智能——人
    体的感觉器官(眼耳鼻舌身)、运动器官(各种仪器只是这些器官的延伸)——
    对自然界的认识、改造途径。鉴于该过程的意识活动都属于外向性运用意识,故
    称这类方法(尽管方法很多)为外求法。以此建立的所有科学体系(包括现代的
    系统科学)统称为外求科学(或称常态智能科学),与内求科学遥向对应。外求
    法不仅是现代科学赖以建立的根本方法,而且也是人们日常与大自然相互作用的
    方法——它是人们已经熟练运用过的习以为常的方法。
    内求法虽然古已有之,但作为科学的方法学、方法论,却是在二十世纪八十
    年代——外求科学发展到了高度系统阶段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对人们来说还是非
    常陌生的。因此,要全面、正确地运用内求法、对外求法的内容及其和内求法的
    关系作必要的了解与认识是至关重要的。


    36楼2013-11-29 12:00
    回复
      Ⅰ、外求法简述
      外求法包含的方法学、方法论的内容很多,但是用辩证唯物论对外求法予以
      剖析就可以发现,外求的全过程——人类用常态智能与大自然界相互作用——包
      含着两方面的内容:即实践活动与思维活动。实践是人这个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
      的过程,包括观察与实验。这里所谓的观察是广义的,指用人的各种感觉器官以
      及各种仪器手段来考察自然现象及其发生条件的变化;所谓的实验,就是根据预
      期目的制定相应的实验技术手段与设施,并以之研究、考察实验对象的方法。在
      实践中得来的材料只是一个正确认识的素材,要想得到正确的结论,还必须借助
      于正确的思维法则,主要有归纳法、演绎法、溯因法。归纳法是从个别到一般,
      由事实到概括的推理逻辑,从为数众多的个别实例中找出它们共同的特征并以此
      作为划分种属的依据。演绎法则是从一般到个别,由一般原理到个别结论的推理
      逻辑,它主要是依据三偿论式原则,从大前提、小前提而推导出结论的。溯因法
      亦称回溯推理法,它是对不确定命题进行的严格性较差的推理方法,往往借助类
      比法或减错法以减少不确定性的推理逻辑,实际上这三种推理逻辑往往需相辅为
      用,不能把某一方法绝对化,因为溯因法虽然富于“创造性。,但它只提供有待
      证明的可能性,而归纳法提供的是“实在性”,演绎法则提供逻辑的必然性。
      以上谈的主要是实践与思维的原则,具体到科学的实际研究,往往是科研方
      法与思维逻辑内容互相渗透交织在一起的。综观科学历史与现状,可概括为分析、
      综合两大类型(分析与综合有思想方法与科研方法的不同,这里介绍的是后者)。
      一、分析法(或叫析分法)
      是把整体事物或现代分解为简单的组成部分(或要素)分别进行研究的方法。
      其指导思想是,整体的构造与属性都是由局部构成的,它研究的重点是整体的各
      个组元以及相互关系。在研究某一组元时,就把它从整体中孤立出来,为了不改
      变组元本身的性能,就把它和其它组元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定出相应的边界条件,
      通过控制边界条件,考察、认识该组元的性质与变化规律,此即分析(或称析分)
      的含义所在。分析法在方法论上属于构造论:是现代科学研究方向的主流。它用
      于生命研究则名为还原论,把人的生命运动从心理活动回归到生理运动,把生理
      运动逐级简化为各系统、器官、组织、细胞、生物大分子……直至化学的、物理
      的运动。
      分析法不仅为建造今日的科学大厦立下了丰功伟绩。并且发现了 DNA 双螺
      旋这个生命的最基本结构。但是分析法未能揭示生命过程的奥秘,因生命的结构
      属性与生命功能是不等同的。试观已死亡的细胞中的 DNA 双螺旋结构仍在,但
      是却不能再展现生命功能了。既然连一个细胞的生命功能尚不了解,复杂的机体
      就更不待言了。
      二、综合法
      综合法虽然古已有之,但它在科学向复杂的整体事物进军时始被青睐的。它
      不是着眼于局部,而是对由各局部的连系,相互作用形成的整体特性进行研究的
      方法。它的指导思想是,整体大于各局部相加之和,整体中的组元与孤立状态的
      组元有别。据此(一)分析不可能得到关于事物整体的、真正的、完备的认识;
      (二)对于事物整体的性能和运动规律来说,整体事物的具体构造无关宏旨。因
      此,可以按照特定的目标,建立研究对象的模型,而不考虑对象的具体构造。显
      然,这种模型是因目标而异的,必须具有任意性。研究事物的这种方法谓之综合。
      系统论、控制论的方法属此。它在方法论上属整体论(也叫整体观)。
      综合法虽对研究复杂事物取得了可喜而且巨大成绩,然而对生命活动的研究
      仍显得荏弱无力,即便新出现的耗散结构理论、协同理论、突变理论,扩大了对
      自然与社会某些领域的研究的范围,但对生命尤其是人体生命难展其才,因为人
      的意识活动所特有的主动性任意性太强了。
      在这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分析法与综合法在研究手段、考察的对象以及所属
      的方法论是尖锐对立的,但它们的方法论基础都是同一的,即精神、物质相对立
      的二元论,这一世界观是从古希腊哲学——爱利亚学派开始的,他们把世界分裂
      为精神和物质两个部分,把精神世界交给了诸神,纳入神的王国的版图,而把物
      质世界留给了人类自己。自此以后,人的精神和物质就分道扬镖了(就其主流而
      言)。而精神与物质的对立和分离,是现代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是现代科
      学的基本规范。不论是构造论(分析),还是整体论(综合),都是以精神和物质
      的对立和分离为其前提的。正因为如此,在从现代科学的观点来看,让人(如被
      测试的和实验的气功师)的精神因素参和到物质作用过程(实验)中去,是不能
      容忍的、不科学的。


      37楼2013-11-29 12:00
      回复
        二、相辅相成,递相推进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类对世界的认识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我们知道感性认识就是通过人们的感觉器官(或仪器手段)得来的对客观事物的
        表面的、局部的、现象的认识,而理性认识则是通过思维抽象出对事物的本质的
        认识。现代科学的系统科学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一个整体,而整体大于部分
        相加之和,也就是说整体特性不是组成它的各个局部的特性叠加的结果,而是有
        其特定的内容的,而这一特定内容正是区别于其它事物(也区别于它的各个组成
        部分)的根本标志。既然如此,人类又怎能从已认识的标志局部特性的感性知识
        推演到正确的理性知识呢?一个正确的符合客观实际事物本质的判断地怎样做
        出的呢?对于这个发明创造的过程正是当代科学哲学所研究的问题。我们认为,
        任何真正的新的——即发明创造——认识,都难以靠常态智能中的思维能力完
        成。因为对一个未被认识的整体事物的判断,都不能从已知的事物的逻辑推理得
        出,因为这些事物的逻辑中不包含未被认知事物的特殊性,如果逻辑推理过程已
        包含了该事物的特殊性,那么所述判断就不是真正的新的发明创造,因此正确的
        判断的得出不是逻辑思维的结果,也就是说,对未知物的正确的判断不是一般逻
        辑可思维的。至此我们不禁要问,到底整体性的认识结论是怎样得出的呢?回答
        很简单,是超常智能的超常思维,它是不借助逻辑推理的整体性思维。征诸实际,
        很多科学家发明创造是在灵感(包括梦幻)中得出来的。当然灵感并不是凭空产
        生的,而是建立在常态智能基础之上的(详见第一章《气功的效用》)。这个认识
        过程可以简化为:常态智能获得的是事物局部属性的数量上的素材,超常智能的
        超常思维获得的是整体性的质的结果,前者常渐变过程,后者是突变过程,当对
        未知物认识之后,结论又进入了常态智能的领域内。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历史是
        常态智能与超常智能递相推进着向前发展的。
        现代科学与科学哲学若能了解、认识到超常智能的超常思维的作用,解决科
        学发生学的繁杂问题就游刃有余了。气功科学正为此提供了理论与方法上的依据
        与方便。


        39楼2013-11-29 12:02
        回复
          第四节 发展气功科学的意义
          由于气功和气功科学的内涵有着层次的不同,因此发展气功科学有着较发展
          气功更为深远、更为巨大的意义。通过本章介绍我们知道,现在已有的人类科学
          文化,是以常态智能为主要手段建立起来的;超常智能虽然在很多关键处发挥了
          作用,但属于自为的而非自觉的。鉴于气功科学可以把灵感的易逝性与不确定性,
          通过学习变成可自控的超常智能。因而将导致人类自觉地运用常态智能与超常智
          能两种手段认识、改造自然(包括自身生命),从而促成人类向更高层次的跃迁,
          这表现在:
          Ⅰ、促进现代科学向前发展
          一、促进现代科学研究向纵深发展
          气功科学的超常智能可以为现代科学研究提供科研议向与素材:1、具有超
          常智能的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影响自身或他人的生命运动,这为现代科
          研提供常人身上所没有的研究素材。例如超常智能人的生物电、生物磁、生物光、
          生物声等都有异于常人的不同特征,超常智能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可以引起位移
          变化与形态变化……对这些现象进行研究,将加深对生命活动存在着不同层次—
          —尤其是存在着更高层次的认识。2、以超常智能察获到的对事物整体的、或整
          体中的各组元的特性,以及超常思维对这些问题的“毛估”认识,可为现代科研
          提供科研议向;为分析法提供更详细的边界内容与实验条件,从而使分析法尽快
          地走上“全方位”分析——抓着事物与周围联系的所有链件;为综合法提供完整
          的综合方案与内容,减少综合法的任意性。
          二、促进科学领域中的思想方法的变革
          恩格斯曾经指出:“甚至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的每一划时代的发展,唯物主
          义也必须在改变形式。”(《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历史的发展已经证明了这一
          点。十六至十七世纪机械力学得到充分发展,于是在哲学中出现了机械唯物主义。
          随着化学、电磁、光学的出现,注重分析的实验科学,得到了迅速发展,它为人
          类揭示自然奥秘,为建立经典科学确实树立了不朽功勋。鉴于它的科研方法——
          分析法的实验过程及结果容易被人们的常态智能运用与做出判断,所以分析法很
          快得到科学界与人们常识的认可。时至今日把研究对象从背景中孤立出来加以简
          化,建立出模型,用数学方法与逻辑推理进行分析和运算,通过控制,改变边界
          象条件进行实验,做出最后结论(判决性理论)这种分析方法,在科学研究中仍
          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正是这个缘故,建立在实验科学基础上的哲学思想——实
          证主义哲学(后来发展为实证逻辑主义)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科学领域
          占据了统治地位。至今仍有一定影响。人们常说的“眼见为实”的论点就是这一
          哲学思想在认识领域的反映。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认识的界限从宏观深入到微
          观,尤其是随着量子力学与相对论的建立,对时间与空间的概念从经典科学的静
          止不运动的绝对状态,进入到了时间、空间的相对状态。时——空弯曲的理论、
          质能转换的理论(E=MC2)、量子的波粒二重性理论……这一切导致了经典科
          学分析法的一统天下破灭,使科学从方法学、方法论到方法论基础都发生了一定
          程度的变化。综合法与整体观的出现,促成了科学摆脱实证逻辑主义哲学的羁绊,
          逐步证明唯物辩证法的正确性。只是由于西方对马克思主义的抵制,使科学未能
          自觉接受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指导,历而招致了西方现代科学中的哲学混乱。另
          一方面,微观领域的很多科学理论与科研成果都不能被常人的感官所认识;并与
          已有的常识相矛盾,因而在科学高度上,研究微观领域的方法、指导思想尚未被
          人们广泛认识与接受。(因为它的整体观理论是不彻底的。)我们相信,随着气功
          科学的降临人间,随着气功科学的方法学、方法论、方法论基础发生的彻底变革,
          必将导致唯物辩证法的哲学占领生命科学领域,从而彻底埋葬形形色色的实证主
          义哲学思想,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只有当自然科学和历史科学接受了辩证法
          的时候,一切哲学的垃圾——除了关于思维的纯粹理论——才会成为多余的东
          西,在实证科学中消灭掉。”(《自然辩证法》第 186 页。)


          40楼2013-11-29 17:38
          回复
            第三章 混元整体理论
            混元整体理论是智能气功科学的基础理论,它是智能气功科学的方法论、
            认识论、本体论的统一。这一理论是吸收了传统气功的气与气化理论、天人整体
            观的合理髓核,借鉴了当代科学——尤其是老三论与新三论的成果,结合在练功
            实践中的考察,逐步建立起来的。包括混元论、整体论、人体混元气、意识论、
            道德论等内容。这里仅扼要介绍前三部分的内容。
            第一节 混元论
            混元论是阐述宇宙万事万物的本质内容特征的理论。为了更好理解这一理
            论,让我先从混元的含义谈起。
            Ⅰ.混元的含义
            一、传统气功理论中的混元
            混元一词在传统气功理论中也叫混沌、混沦、混元气、先天混元一气、一字
            混元气等。混元在这里是一名词,指先天之气而言,它有两层含义:
            (一)指自然界的先天虚无一炁。《云笈七签》中说:“混元者,记事于混沌
            之前,元气之始也。”又说:“五气未立,三才未分,谓之混沌,亦谓混元,亦谓
            元块如卵,五气混一……。”《西升经》中说:“混元一气,自无而生有,有日太
            极。”在传统气理论中,对世界本原的看法虽然有“道论”(如《道德经》)、“元
            气论”(如《太平经》、《正蒙》)、“阴阳论”(如《黄帝内经》)等不同,但深究之,
            似乎无本质区别。《云笈七签》中就说:“道即元气也”,又说:“元气一性,阴阳
            二体。”古又有“阴阳一太极”之说。由是而知,道、元气、太极,实际上都是
            先天混元一气的不同称谓而已。《性命圭旨》中说:“道也者,果何谓也?一言以
            定曰:炁也。原夫一炁蟠集,溟溟涬涬,窅窅莫测,氤氲活动,含灵至妙,是为
            太乙(即太一),……一炁动荡,虚无开合……,有无相射,混混沌沌,冲虚至圣,
            包元含灵,神明变化,恍惚之极……是谓道生一,是曰元始,夫天地之太极也。”
            它是宇宙万事万物之本根。
            (二)指人身中的元气:《道枢•金液还丹内篇》中说:“元气者,身中混元之
            气也,人之根本也,念住则气停矣,神行则气散矣。”这里不仅指出了元气就是
            人体的混元气,而且指出了混元气是受意念活动支配的。
            《仙术秘库•抱混元仙术》
            中说:“混元者何?先天之精气神也……所谓元精元气元神也。夫以精气神而曰
            元,是本来之物。人未有身,先有此物。既有此物而后无形生形,无质生质,乃
            从父母未交媾之时而来。”又说:“……精血相融包此一点之真,变化成形,已有
            精气神寓于形内。名虽有三,其实则一。一者混元之义,三者分灵之谓,一是体,
            三是用,盖混元之体纯一不杂为精,融通血脉为气,虚灵活动而为神。”从这里
            可以看出,传统气功理论中的人体混元气是从父母交媾过程中产生的,它属于人
            的先天气,是人生命之根本,也是修功修道之根本。
            二、智能气功科学对混元的定义
            混元论中的混元是一特有名词,其含义是:宇宙中任何独立的事物,都是由
            两种以上的物质要素混化而成的统一整体。


            43楼2013-12-01 14:20
            回复
              二、智能气功科学对混元的定义
              混元论中的混元是一特有名词,其含义是:宇宙中任何独立的事物,都是由
              两种以上的物质要素混化而成的统一整体。
              Ⅱ.混元论的内容
              从混元一词的含义中可以看出,它包含了两部分内容:一是由混化而生成的统一
              的整体,对此,我们称之为混元气;一是生成统一整体的诸物质要素的化合过程,
              对此,我们称之为混化。前者为混元气理论,后者为混化理论。
              一、混元气理论
              (一)什么是混元气
              混元气是由物质的形、气、质(在人则是精气神)三者混合而成的一种特殊
              的整体物态。这里的形、气、质是指的有形物质的三个根本要素,其中的形可比
              附于现代科学称述的物质的质(质在英文中是 material 原是材料之意),气可比附
              为能量,质则比附为信息。因此可以用现代语言做如下的比附说明,即:混元气
              是由物质的质量、能量、信息混合而成的一种标志该事物整体特性的特殊物态。
              它有两种存在形式:一是无形无象的非实体存在形式,对此,在混元理论中往往
              直称为混元气,实际上它只是混元气存在的一种形式,严格来说它应称狭义混元
              气。它是一种质地均匀、混然不可分的特殊物态。在这里,物理世界的形这一物
              质要素处于隐伏状态。二是有形有象的实体物质存在形式,对此,在混元理论中
              称之为实体,它是由无形无象的混元气凝聚而成的。实际上,它属于广义的混元
              气存在形式。
              任何一个实体物,不仅在其内部,而且在其周围,都有该实体物的混元气。
              实体物是该物混元气的凝聚表现形式,实体周围的混元气是其弥散的表现形式。
              实体物质的密度越大,体积越大,它外面的混元气的浓度也越大,延展范围也越
              广。实体物的构成、性能的变化,可引起弥散在实体物周围的混元气的变化,反
              之亦然。任何实体物都是该物的实体存在与非实体存在的统一体,对此,我们称
              之为混元体。不同的混元体既可以互相作用,混化生成更高层次的混元体,也可
              以分化形成低层次的混元体。对于混元体的整体特性,人的超常智能可以察知,
              而现代的科技手段对它尚束手无策。这是因为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在认知事物的某
              一特性时,往往是以排斥其它特性为前提的,也就是说,不能同时认知事物的诸
              方面特性。当代科学只能揭示事物的物理、化学等方面的特性,而不能揭示以整
              体混元特性为主要形式的生命运动的特性,其因盖此。
              混元气的这两类存在方式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即有形有象的实体可
              以分散化解为无形无象混元气;反之,无形无象的混元气也可以凝聚为有形有象
              的实体。宇宙就是混元气的这两类存在形式相互转化、演化的混元整体。
              (二)混元气的不同层次。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混元气以表征自身
              的整体特性,可以分成繁杂不同的若干层次,这里仅粗略地分为四个层次。
              1.混元子层次。混元子是指三维空间的点与一维时间流逝过程中的点的交
              合,它是一种“绝对”无分别的状态。宇宙中的混元气和万事万物的化生、变化
              都是在此背景中进行的。
              2.初始混元气层次。它是混元气最基本、最原始的层次,可称之为初始混
              元气,它是一种质地均匀、性能没有区别的特殊物质,它充满整个宇宙,并贯穿
              于万物之中,它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它可以演化生成不同层次的非实体物质——
              混元气,并进而凝聚成各种有形之物——实体。
              3.万物层次的混元气。它是指实体性存在的物质的混元气。宇宙中万事万
              物都有自己的混元气,它是该物自身的形、气、质混化而成的整体物态,任何实
              体物都是它自身混元气的凝聚成形的表现,在形内有该物的流动混元气,在形周
              围有较稀疏的该物混元气弥漫存在,这就是上述的混元体。如山河湖海,花草树
              木,动物与人等莫不如此。
              这里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有形之物的世界又可分为若干物质层次,即无机
              物世界、有机物世界、生物世界。在生物世界中又可分为植物世界、动物世界、
              人的世界。在这些层次中的混元气也是不尽相同的。譬如无生机层次的物质(包
              括无机物、有机物),由于一物质的独立存在不需要和外界发生作用(如果发生作
              用就改变了自己的性质),所以它的混元气就是生成该物质的混元气的原有的性
              状。生物界的物质则不然,在其整个生存过程中,需要和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新陈代谢,因此,这一层次物质的混元气.是生成该物质的混元气与该物生成后
              进行代谢(这一过程也是在前述混元气作用下进行的)而产生的特性混合而成的
              (也就是说生物的混元气不仅仅是生成该物质的初始混元气)。由此可以看出,生
              物界的混元气包括两部分内容,即生成该物质的初始混元气,古人称此为先天之
              气;另一部分则是该生物在生长过程中获得的物质之气,古人称此为后天之气。
              这一特性在植物界、动物界又有所不同。植物在其生长过程中虽然有形气质的变
              化,但它的生化过程完全是和外界自然进行的,主要是气影响及形的变化。而动
              物则有了主动性,有了神的活动(主要指神经活动),所以对动物的根本特性不再
              称为形气质,而是称形气神了。
              4.人的混元气。人虽然也是万物之一,但由于人有了意识活动,故称为万
              物之灵。人与万物(包括高等动物)有着本质的不同。人不仅是自然的人,而且是
              社会的人;人不仅能顺应自然界,而且可以能动地改造世界,从而使人与社会、
              与自然形成了一个有机的庞大的整体。因而人的混元气,不仅是自身精气神的整
              体表现,而且是与自然、与社会形成了千丝万缕联系的整体(详见第三节,人体
              混元气)。 ‘
              (三)混元气的特性
              1.混元气的总体特性
              其总体特性是聚则成形,散则成气(旧称散则成风)。这一变化过程,在自然
              界是按照自然规律变化的。然而人的意念活动也可使混元气发生聚散的变化,当
              意念和气结合后,意念向一处集聚可使气凝聚,甚至凝聚成有形之物;反之,把
              意念渗透到实体物中,意念活动的疏散可以使实体物化散为无形之气。
              2.混元气的分布特性
              初始混元气,分布在整个宇宙中,质地均匀,无有分别。具体的万事万物的
              混元气,凝聚成该物的实体并弥散地分布该实体物之周围,其疏密度随距离的增
              强而减弱。
              3.混元气有保留信息的特性
              无论是初始混元气还是实体物之混元气,都有保留信息的作用。譬如我们对
              虚空中的某一空间的混元气加一聚或散的意念,或是推拉的意念后.虽然意念活
              动已经停止,但敏感的人仍可以在该空间感受到原来的意念活动的聚、散、推、
              拉的信息。
              4.混元气的兼容性
              各层次间的混元气可呈现出兼容性,低层次的混元气可以在高层次混元气或
              实体物质中通畅的运行无阻。初始混元气是宇宙中最原始、最初的混元气,它能
              在宇宙中各层次物质中畅行,它可以成为构成各层次混元气的原始材料。人体摄
              入此气后,生命力就能旺盛。如果说,初始混元气可以从“低”层次向“高”层
              次逐一贯通,那么人的意识活动(意元体——人脑混元气的整体综合——的活动)
              则可以从“高”层次向“低”层次逐一贯通。正因为如此,练气功通过意念可以
              和不同层次的混元气结合,并将其摄归自身所用。


              44楼2013-12-01 14:22
              回复
                第二节 整体论
                整体论是阐述宇宙万物存在形式特征的理论,它与混元论是不可分割的、互
                相联系着的两个侧面。混元理论的物质观、变化观、时空观论述了它们的混化归
                一的特性。然而,经过混化而达到的“一”就是整体,这本身也是整体观的内容。
                当然,整体论与混元论又是不可混淆的。整体论着重论述事物整体特性及其各部
                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宇宙整体观、人天整体观、人体整体观三部分。为了学习
                方便,先从整体的概念谈起。


                46楼2013-12-03 17:00
                回复
                  I.何谓整体观
                  从字义来说,整体就是完整的个体。完整一词的数学概念是不可分的意思。
                  混元论中指出,任何个体都是由两种以上的物质要素混化而成的。这一混化物可
                  以呈质地均匀无别的混元气,也可以呈实体存在的混元体。前者固然是一整体,
                  后者,尽管它的实体组成部分可以形形色色,各部分的功能也可千差万别,但由
                  该实体物的形、气、质混化而成的混元气却遍布全体、贯穿内外,使组元形成有
                  机联系的和谐整体。在这整体中的局部组元可以体现整体,这是与组元作为独立
                  存在物的根本区别。由此可知,一个整体决不是各部简单相加的和,而是要经过
                  混化而产生新的特质,这一新的特质是由混化生成的混元气决定的。由此可以看
                  出,整体性也是混元气的根本属性。所以有时把整体观直称为混元整体观。
                  Ⅱ.宇宙整体观
                  宇宙是空间(宇)和时间(宙)的统一整体。它在时间上无始无终,在空间上无涯无
                  际。在这个意义上,宇宙与混元子是同一的。由于它被初始混元气及其变化所占
                  据,所以当我们讲宇宙整体观时,实际上讲的是宇宙中混元气及其变化的整体观,
                  认为宇宙万事万物的变化是宇宙混元体这一整体的变化的不同阶段与不同内容。
                  现在星球的万事万物,都是由初始的混元气衍化而来,再长期衍化又可成为初始
                  混元气的形式。下面结合现代天文学知识比附说明之。
                  现代天文科学认为.所有星球(包括地球与我们的太阳系)都有生灭过程.我
                  们的繁华似锦的地球以及千变万化的太阳系,正在走向“消亡”的过程,当太阳
                  中的氢燃烧殆尽时,将随着中心引力的增加产生坍塌,虽然会再度爆炸而形成体
                  积庞大的红巨垦.但终将回归缩小,形成密度极高、质量巨大而体积相对狭小的
                  白矮星(原子电离、电子形成简并电子云和原子核混合)、中子星(电子、质子消失,
                  简并中子形成)。届时各星球的差异就不见了,走上了初步的统一,万物的形气
                  质,高度地集中到形体中,同时,形体周围弥散的混元气的密度、广袤度也相应
                  地增大。当宇宙的星体缩小到非常小时(譬如说小到原子或中子抑或是质子),就
                  成了密度极高的混元气,在它外面的混元气的范围与密度就扩展至非常大;当形
                  气质向内集中达到形气质互相无以区分的临界线,刹那间,呈现出内外无别、均
                  匀一致的初始混元态,这一景况相当天文科学所称的大爆炸,于是高度集中了的
                  形气质散发到整个混元气所有领域,又产生新的凝聚过程,从无形到有形,从简
                  单到复杂,新的太阳系、行星逐步形成,进而演化出各星球的万事万物,以致于
                  人类的出现。宇宙就是这样一个服从于混元气变化的整体,宇宙中的万事万物也
                  都服从着这一规律。
                  Ⅲ.人天整体观
                  这里的天指自然界与社会,人即指人类自身。人天整体观论述的是人与自然、
                  社会的整体性。由于人是有意识的超级动物,形成了能动的主观世界,因而人类
                  把人自身这个主体(包括意识的主观世界)和大自然(包括社会)这一客观世界对立
                  起来,认为人是独立于自然的万物之灵。这是历史的谬误,它将随着科学的发展
                  将逐步得到纠正,人与大自然的整体相关性的规律将被人们逐渐揭示与掌握。智
                  能气功科学的人天整体观将引导人们走出囚禁主观世界的迷宫,实现主观、客观
                  统一的人天和谐。
                  一、人与自然是一整体。这里所说的自然指宇宙中的万事万物,是人类生活
                  的自然环境,为了说明自然和人是一整体,让我们沿着宇宙整体观的线索做一具
                  体分析。
                  (一)人与自然万物同来源于初始混元气
                  由初始混元气生化成万事万物与人,不是一下完成的,而是经过了长期衍化
                  逐步形成的,下面我们把这一衍化长链分成三段予以说明。
                  1.初始混元气到生物出现的衍化链
                  非实体存在的初始混元气—→粒子—→实体存在(原子、分子) —→无机物
                  —→有机物—→病毒—→细胞。
                  这一衍化链中有两个关节点,一是从非实体存在转化成实体存在中间的粒
                  子,一是非生命物质到生命物质中间的病毒(严格来说病毒应属于生命物质,因
                  为它有了遗传的结构与功能,只是不能自身独立完成这一过程而已)。
                  2.细胞产生后,生命物又经历了漫长的历程,最后到高等动物直至人,形
                  成了物种进化链:单细胞—→多细胞—→腔肠动物—→节肢动物—→原索动物—
                  →脊椎动物—→人。
                  由于人是这一进化链的最后一环,所以在人体中淀积了这一进化链的全部内
                  容,这可从胎儿的发育链中得到展现。
                  受精卵(相当单细胞) —→桑椹胚(相当多细胞) —→二胚层期(内外二胚层
                  相当腔肠动物,出现原条相当节肢动物) —→三胚层脊索形成(相当原索动物) —
                  →体节期神经管形成(相当脊椎动物) —→胚胎完成期具备人的胎儿的特征。
                  上述进化链的描述,是从形态学方面入手的,需知仅具备了人形特征的胎儿,
                  距离真正的人还有不小的距离,因为胎儿还不具备做为人是自然、社会的人的特
                  性。具体来说,胎儿(甚至初生的婴儿)仅具人生的本能,还没有人特有的意识,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胎儿与初生婴儿相当于属于动物的古猿的意识特征。
                  3.从古猿(动物)到现代人的进化链,从猿到人的进化主要体现在劳动工具
                  的制造、使用与语言、意识的开发,这里我们仅从语言与意识的进化角度描述这
                  一进化链。
                  只有本能的动物—→开始发音学话的早期猿人—→直立行走使用简单词的
                  晚期猿人—→用简单词句表达感情的早期智人(古人) —→掌握复杂词句并能进
                  行联想思维的晚期智人(新人) —→有了语言系统与形象思维的现代人(指新石
                  器时代的人)。
                  人类的祖先完成上述的进化经过了多少万年的时间,然而这一过程却可在婴
                  幼儿的数年发育中重演。
                  胎儿、婴儿相当动物的古猿,一岁儿童相当早期猿人,一岁半儿童相当晚期
                  猿人,两岁儿童相当早期智人,三岁儿童相当晚期智人(新人),六岁儿童相当由
                  新人发展来的现代人。
                  以上三个衍化链是一长链的不同段落,它是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而不是气
                  功的发明创造,但它却为气功科学万物本源一气的理论提供了雄辩的进化素材。
                  (二)自然界创造了人,人也在创造自然界
                  我们说自然界创造了人,这是因为:1.人是从自然界简单物质衍化而来的,
                  如前述;2.自然界为人提供了生存的条件,人体进行的新陈代谢,就是和自然
                  界交换物质、能量与信息的过程。人的有形之躯,无一不是从自然界中摄取物质
                  形成的,正如恩格斯所说的:“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
                  存在于自然界的。”不仅如此,即使人的组织器官及其功能也都受着自然界的条
                  件,如地理条件、气候条件以及地质条件等的影响。在全球范围内,人类从猿进
                  化到人,应该说基本上是大体相同的,然而分居在不同地域的民族的肤色、体格
                  特征以及部分生理功能等却悬殊很大,文化特征、风俗习惯、道德标准等差异更
                  是南辕北辙。这一切变异是如何形成的?混元整体观认为,人生活在自然环境中,
                  万事万物的混元气时时刻刻都在和人体混元气进行着混化作用,外界环境中的任
                  何因素的巨大变化,都会影响人体混元气,从而引起混元体的变化。久而久之,
                  就出现了种种变异。对此,马克思曾明确指出:“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前提无疑
                  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因此第一个需要确定的具体事实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
                  及受肉体组织制约的他们与自然界的关系。……地质条件、地理条件、气候条件
                  以及人们所遇到的各种条件。”因为“这些条件制约着人们最初的、自然产生的
                  肉体组织,特别是他们的种族差别……”(《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卷 3 第 23—
                  24 页)不仅如此,自然界还创造着人体各种器官的功能。譬如眼睛的视觉分辨功
                  能、耳朵的听觉分辨功能、舌的味觉分辨功能等感觉功能,手的劳动技能,大脑
                  的思维功能……。总之,人类现在的各种功能与古猿时期已经有了巨大差别,这
                  些功能的差异同样是人在认识、改造大自然的过程中,人的混元气与自然界的混
                  元气相混化的结果,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说自然界创造了人。
                  另一方面,人也在创造了自然界。人在和自然界打交道时,总是通过劳动手
                  段按照人的主观意志来改变自然界的原有的状态,使自然界朝着有利于人的方面
                  转化。我们知道,自然界在人类出现以前是按照自然规律变化的;人类的出现使
                  自然界失去了过去那种完全自然的状态,处处打上了人的意志的烙印,人的劳动
                  过程——无论是改造环境还是摄取自身生命需要的物质,都是人的意识活动得以
                  实现与健康发展的过程,是意识从主观世界中外化到客观世界的物化、异化过程,
                  把人的信息与能量注入到客观事物中,把人和自然紧密地联结为一个整体。在一
                  定意义上说,人是自然界的人化——人体中无一物不是来自自然界;而自然界成
                  了人化的自然界,尤其是现代科学的发展,更使得自然界人化了,在地球以至太
                  阳系内,到处都充满着人的信息,使人和大自然紧密地结合到了一起。
                  (三)人是自然界整体的一部分,人体可以体现大自然整体
                  如前所述,人是宇宙万物衍化到现阶段的地球上的最高层次,人的意识是这
                  种物态的功能表现。人类对自然的认识,站在宇宙大自然的“立场”上看,它只
                  不过是宇宙对自身的认识而已。人类所做的主观、客观的区分、人与自然的区分,
                  是人类囿于自己这一类的小圈子把人类孤立出来看问题的结果。如果我们放开眼
                  界,看看宇宙自然的进化链,就会理智地认识到人只是宇宙发展进化中的一个环
                  节,即使是现在的人,仍然是现在的宇宙大自然的物质循环圈——具体来说是地
                  球的物质循环圈(自然无机物—→植物合成各种营养物—→动物把它消耗并排出
                  废物—→经微生物分解—→回归自然界)中的一环。虽然人处在了宇宙衍环链的
                  最高阶段,但仍是宇宙大自然整体中的一部分。正因为如此,所以人体可以反映
                  出宇宙大自然(主要是地球)的整体特性。譬如人体包容着宇宙中的不同物质层次
                  及其运动形式。1.从物质层次来看,人体中含有宇宙中的所有物质层次,如生
                  物层次、化合物层次(包括有机物与无机物)、元素层次、混元气层次等。试分析
                  之。就生物层次说,不仅组成人体的系统、器官、组织、细胞代表了整个动物界
                  的特征,而且从人胚胎发育过程中可体现动物种系进化的重演;就化合物层次说,
                  人体中不仅有属于有机物的糖、脂肪、蛋白质及代谢过程中的各种衍生物,而且
                  有自然界仅有的 20 种氨基酸;属于无机物的钠、钾、钙等的化合物种类也非常
                  多,水在人体中比例与水在地球的比例雷同;就元素层次来说,人体中不仅氢、
                  氧、碳、氮、磷、钙、铁、硫、钠、钾等常量元素的含量比例与地球相似,而且
                  大部分微量元素的含量比例也是与地球相似的;就混元气层次来说,人的意识(意
                  元体的运动内容和过程)与初始混元气的体性近似。2.从运动形式看,人体中有
                  宇宙中物质的各种运动形式。按现代科学来分有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意识
                  的运动形式;按智能气功科学来分,人体中包括前述的各种混化运动。
                  正是因为人体可以反映整体大自然,所以气功科学对人体进行的研究,是揭
                  示大自然全部奥秘的一把钥匙。


                  47楼2013-12-03 17:01
                  回复
                    二、人与社会是一整体。众所周知,人不仅是自然的人,而且是社会的人。
                    对每一个人来说,按照天人整体观,人的生命体现于他和其他人的关系之中,体
                    现于他所受的社会的约束之中。真正完全孤立于人类社会之外的人,就不是真正
                    的人,人的一切生命活动都是在社会的全部背景中进行的,这个社会背景不仅包
                    括人际关系,而且还有人类最基本的活动——生产活动及其生产环境等。这一切
                    都是和人类相互作用着的外环境,因而它是和人身混元体的相互作用并使之发生
                    变化的重要条件,人类正是在生产环境、条件不断改进的前提下从愚昧向文明发
                    展的。
                    (一)人创造了社会,社会也创造了人
                    前面讲了人是自然的人,但人类的更重要的属性是它的社会性。马克思指出: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卷 3 第 37 页)。人类的类本质为什么属于社会性呢?首
                    先让我们分析一下人类与自然界——尤其是生物界的其它的类存物的异同。生物
                    界的共同特点是进行新陈代谢:类存物本身和自然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
                    换以维持其自身存在;然而植物、动物以及人这三类存在物是各有其特征的。植
                    物摄取无机物和阳光(能量)来合成有机物以体现其类存在的特征;动物主要是摄
                    取有机物与空气来转化成能量以体现其类存的特征。以上两类存在物虽然有能量
                    转化物质与物质转化能量的代谢内容的不同,但两者都是自然存在物。人类虽然
                    也有自身代谢这个自然存在,但人体的自然存在是人的意识支配下的自然存在,
                    人类的生命活动是实现人的意识活动的过程。因而做为人这个类的存在物的特征
                    是人的意识活动,以及表达意识的语言,而这一切只有在人与人的联系中——亦
                    即社会中才能得到体现。若无社会则人的本质无从谈起。或问曰:如果这样是先
                    有人的本质呢,还是先有社会呢?答曰:人的类本质与社会是古猿在劳动、集体
                    生活过程中,随着语言、意识的产生同步形成的。这两者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社会一旦形成,就成了人的生活环境。社会中的生产状态、科学技术与文化水平、
                    生活中的道德习惯,尤其是表达这些内容的语言,都成了新生一代的生活条件。
                    它不仅决定了新一代的形成,而且影响着新一代的个体发育。诚然,新的一代在
                    自己的生活中又不断改变旧的环境,社会与人的本质水平的提高总是并驾齐驱
                    的。或问曰:人的个体发育是满足生理需要(主要是各种物质的需求)的结果,为
                    何说社会也能影响个体发育呢?此问题可从两方面说明:一是意识的形成过程及
                    其对个体发育的影响,恩格斯曾经指出:人类的“正常状态是和他的意识相应的,
                    而且是要由他自已创造出来的。”(《自然辩证法》)关于意识对人类生命活动的
                    作用及其对个体发育的影响将在《运用意识》中详述,这里不赘述。另一方面,
                    人类的生理需要与动物的生理需要表面看来它们的机制似乎是相同的,实际上两
                    者有了巨大差别:人的生理需要不仅是建立在动物的自然的生理需要的基础上的
                    意识的需要,人对自身的需要的必要性有着明确的认识,而且还自觉地创造自身
                    的需要。人类满足自身需要的手段与过程更是自觉地、有计划、有目的进行的。
                    为此人类必须和自然界打交道,然而这一过程是通过社会这一中介来完成的。即
                    使是一个人孤立地工作,他使用的工具与自己具有的知识也是社会性的。因此说,
                    人是社会的人。
                    遗憾的是,人类尚未真正认识到人的本质的真正属性,在很多方面还把人混
                    同于动物。人类开始与正在认识自然界是满足人的生理需要的根本,人与自然是
                    一整体;但还未真正认识到社会是满足人的类本质需要的根本。其实人类社会是
                    宇宙大自然发展到人类这个阶段的自然现象。人和人的联系与人和自然物的联系
                    有什么不同呢?只不过前者是有意识的自然物与有意识的自然物的联系,而后者
                    是有意识的自然物与无意识的自然物的联系而已。由此可以看出,自然界与社会
                    都是人类生存的环境,而后者是保证实现人的类本质的更重要的环境。
                    社会、人类在发展、在前进,今天的人类已不同过去的人类,今天的社会也
                    有异于已往的社会。总之,社会(环境)在创造人,人也在创造社会(环境)。
                    (二)随着人类的发展,自然物越来越多地进入了社会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有效地进入工业生产领域,不仅使大自然的自然
                    之物高效率地变成供人们生活(包括生理)需求的物品,而且使自然之物变成代
                    替人的器官进行工作的机器而进入了社会领域。正如马克思指出的:“自然界没
                    有制造任何机器,没有制造出机车、铁路、电报、走绽精纺机等等。它们是人类
                    劳动的产物;是变成了人类意志驾驭自然的器官或人类在自然界活动的器官的物
                    质。它是人类的手创造出来的人类头脑的器官,是物化的知识已经在多大程度上
                    变成了直接的生产力,从而使社会的生活过程的条件本身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一般
                    智力的控制并按照这种智力得到改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卷 46 第 219 页)。
                    尤其是近年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计算机正在进入各个领域,使很多生产
                    领域与社会领域实现了人工智能化,这一切都加速了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
                    进程。自然物的“人”化与进入社会,使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整体联系进一步
                    强化,这一切正在促使人的认识向着整体方面变化。气功科学在此背景中崛起,
                    做为整体思维形式的超常智能被开发,就是这一历史的必然。
                    (三)意识的传播是社会整体性的根本
                    意识传播的手段有二:一是借语言文字来交流传播意识,这是人类常态智能
                    的表现,是每个人都在自觉学习并能随意运用的智能;二是不借助语言文字而是
                    靠意识接受与发放整体性意识信息的方式来传播交流,这是人类的超常智能的表
                    现形式(对超常智能详见《运用意识》章),是人们尚未自觉学习、也未能掌握
                    与随意运用的智能。超常智能也是人类所具有的,譬如由灵感而产生的对事物的
                    正确认识就是接受整体性信息的表现。
                    人类的常态智能与超常智能对意识传播在人类的不同历史时期起着不同作
                    用,譬如在交通闭塞、通讯阻隔的古代,地球上的人类几乎在相同的历史时期先
                    后发明创造了陶器、铜器、铁器等,至今仍使人们迷惑不解,不知古人是怎样传
                    播信息的。其实这是意识直接发放出的整体性信息被人接收了。由于古人的意识
                    活动比较单纯,在部分人身上超常智能容易显现。当划时代的科学发明一经确立,
                    它将变成人们意识的对象而成为知识,当这些知识信息在它的发源地浓厚到一定
                    程度后,这种整体性的意识信息就可以被有超常智能的人不知不觉地接收,从而
                    在异地也独自完成该项发明。这就是为什么“难产”的有重大意义的发明创造,
                    一旦有人完成,即使极度保密,其他人也能比较容易复现这一成果的道理所在。
                    古人如此,今人也是如此。
                    人们对于用语言表达思想、传播意识,保证人类社会的整体联系的重要意义,
                    已经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而对超常智能的作用与意义尚一无所知。但气功科学
                    的发展将把超常智能逐步展示出来。随着超常智能广泛地被人们掌握和利用,将
                    把人们的整体联系推向新阶段。


                    48楼2013-12-03 17:04
                    回复
                      第三节 人体混元气
                      人体混元气是自然界中最高级、最复杂的混元气,它是随着人的生成逐步发
                      展起来的。为了便于讲解,我们把混元气的形成,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加以论
                      述。


                      50楼2013-12-03 17:09
                      回复
                        Ⅳ、人体混元气
                        上面讲的仅是作为一个自然的人的混元气。而人既是自然的人,也是社会的
                        人。我们所谓的自然的人指人的生命活动按照自然规律来进行;所谓的社会的人
                        是指人进行生命活动需要有意识的活动。人刚生下来就进入了生命活动,这个时
                        候还不能成为真正的人,还需要接受人的信息、语言等等,慢慢建立起第二信号
                        系统,产生意识活动,才称其为真正的人。如果小孩生下来之后,长期不让他接
                        触人,只能有人的形体,没有人的语言,不具备人的意识,就不能成为真正的人
                        了,现在国外发现狼孩、虎孩、象孩,我国东北发现猪孩,就是这个情况,小孩
                        生来下的时候,大脑细胞里的树突不多。需要通过外界的刺激来促进使其生长、
                        变化。小孩与外界接触后,经常接受能量、信息等外界刺激,使大脑细胞兴奋,
                        脑细胞里的树突慢慢生出增强脑细胞功能。前面也讲到,各种后天变化需要逐渐
                        完成,神从心脏上升到大脑皮层,才能产生思维活动。初生婴儿哭起来手脚一块
                        动,还没有改变胎儿那种整体的混合状态,受周围事物的刺激之后,各部功能才
                        逐渐分化出来。这个分化过程,即使身体各部分的功能具体化了,同时又和意识
                        的开展结合直来。比如,婴儿刚出生,神还没有上升到头,还不能看东西。有了
                        视觉,还没有空间感,看见远处的东西也用手去抓。经反复实践、认识,建立了
                        距离的意识,知道要过去拿,但是拿的动作也不准也不稳,这是因为意识和动作
                        结合得不够准确和密切。而且从气功的角度来讲,身体各种运动的产生,不仅要
                        有神的活动,还要有气的作用,要完成一个动作,光有意念与动作的配合还不够,
                        还要能做到意念与气的结合。因为当人能够用大脑神经去支配身体各部分进行活
                        动,还能够使脑神经活动与气的活动结合起来,做到意念一动,身体里面的气就
                        动,才可以说形成了真正的人的混元气。这个气因为加进了意念,已经不是单纯
                        的气,而是气与意念混合的混元气了。更确切地说,意念统帅气机的关系建立起
                        来了,意动气就动,意行气就行。自然的人(婴儿)的混元气一旦听命于意识,
                        就成了真正的人的混元气了。由此可知,混元气与经络之气,不是整体与部分的
                        关系,而是有着不同层次的区别。
                        综言之,人体混元气是人体的先天混元气及由它产生出来的整个人体与人体
                        在后天生命活动中所具有的特性相合而成的。具体到身体的气机来说,混元气是
                        由各条经脉之气散入到人体组织中混为一体,而且意识渗入其中并统帅之。对初
                        练功来说,能掌握这点就够了。
                        Ⅴ、人体混元气在各部组织中分布与功用
                        人体混元气在各部组织中分布是不平衡的。如前所述,在胎儿期间以及早期
                        婴儿的混元气,在体内的分布基本是均衡的,随着人与外界接触的频繁,使人的
                        各种反应趋向于外,因之人的意识活动也多是外向的。随着意识活动的深化与完
                        善,随着混元气与意识活动的紧密结合,混元气在体内原有的匀态分布受到了破
                        坏,而随着意识的外向而趋向于外,多用的器官,如手、脚、皮肤、各感觉器官
                        随着功能的增强,混元气逐步充盛,在这大的趋热下,大至整个人体,小至在内
                        的各器官甚至深入到细胞,混元气都从内而趋向于外,因此处于外表的膜(如内
                        脏的膜、肌肉血管、神经、骨骼的膜)混元气都比较充斥,当意识支配混元气运
                        行时,亦多表现于膜络部分,这是膜与外表功能旺盛的内在根据。此论点虽然与
                        现有中医理论有别,但是练过“膜”功的人是有切身体会的。这一论点在《卫生
                        易筋经、膜论》中也有近似的描述。
                        人体混元气的分布除了外向特点之外,还根据人体形气神存在形式之差异,
                        致使与之相关的混元气的分布。集中部位与功用也产生了差异,依此我们又把人
                        体混元气分成了三部分:
                        一、躯体混元气。集中在丹田(脐与气海部位),散布在全身各组织,供躯
                        体各组织(包括内脏的形)的组成与分解以及各种形式(主要是宏面的)运动,
                        它是人体混元气最基本的内容。
                        二、脏真混元气。人体各组织的生成变化,不是各自独立地进行的,它是受
                        人体的气化规律——生、长、化、收、藏来制约的。而这些规律正是由五脏分别
                        所主的,它不仅与每一脏的体性相关,而且和五脏有关的情绪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因之显现了五脏在人体混元气中的重要性。然而五脏又不是各自为政的,而是一
                        个有机整体。因之五脏又形成了人体混元气中的子系统——脏真混元气。集中表
                        现在五脏活动之中心——上腹正中——我们称之为混元位。
                        脏真混元气与躯体混元气的区别在于,虽然也有形体的生成变化——这一点
                        是和躯体其它组织相同的,但它更重要的是有特殊的功能,而维系这些功能的混
                        元气与维系躯体运动之混元气是不相同的,如常人的意识活动不能主动地支配
                        它,却受人的情绪的影响……这就是五元庄功法重在音声引气,重以情绪调节的
                        理论依据。
                        三、神意混元体。这关系到意元体理论,这里不赘述。
                        当然上述这三种混元气都是人体混元气的子系统,不仅相互联系而且在一定
                        条件下互相转化,从而维系人体的整体生命活动。


                        52楼2013-12-03 17:11
                        回复
                          第四章 运用意识是智能气功的关键
                          运用意识是练气功的关键和核心,也是练智能气功的关键和核心。如第一章
                          所说,气功就是通过主动地内向性运用意识,来达到改变、增强人们身心健康素
                          质。气功的最根本的东西,就是内向性的意识活动的锻炼。有没有这种意识活动
                          的锻炼,是区别气功健身与其它方法健身的根本标志。我们练功者之强健身心,
                          诊治疾病,以至开发潜在智能,都是通过特定的意识活动,即内向性运用意识来
                          完成的。我们提出这个观点并不是标新立异,古人同样认为练气功的全过程就是
                          运用意识的过程。如明代著名气功家李涵虚把练气功(古把练气功称为练丹,叫
                          “九转还丹”)叫“九层练心”。练气功就是练心,练意念,练心意。在《唱道真
                          言》中有一段话,可以看出意念在整个练功过程中的重要性。这段话是:
                          “泛意非意也(泛泛的意念活动不叫意念)。
                          忧思妄想也(其实是忧思妄想),
                          意者的的确确从心发(意念必须是真真正正从内心深处发出来的),
                          意发而心空(意念一动心就空了,如想什么问题,想完了就完了),
                          故又曰有意若无意(所以说有意念和没有意念差不多),
                          意之为用大矣哉(这样的意念在练气功中作用太大了),
                          初时阳生,意也(刚刚练功的时候内阳发动是意念的作用),
                          阳生之后,采取元阳,意也(阳气出现之后要采取元阳,即采药,也是运用
                          意念),
                          既采之后交会神房意也(把药采回后在神房中交会又是意念),
                          既会之后送入黄庭意也(神气交会后又返回黄庭,还是意念),
                          不特此也(不光是这些),
                          阳神之出(过去练道家功要出阳神,出阳神也是意念),
                          游乎帝乡,返乎神室,意也(阳神出去,游后返回神室,同样还是意念)。”
                          从这一段可以看出,练功的全过程,就是意念活动的过程,不过练功时运用
                          的意念,是比普通的意念活动高一层次的意念。
                          再看看佛家功的说法。佛家功认为从初禅进入二禅,必须把初禅得到的“喜”
                          克制掉,坐禅和克制掉初禅之喜,实际都是运用意念的过程;进入二禅之后,又
                          要把得到的美景、功德等舍掉,也是运用意念的过程;入三禅后同样要舍,一直
                          到四禅,即使到“非想非非想”后,似乎意识中什么都没有了,但实际上仍存在
                          着极细微的念头,叫做细微“五蕴”(五蕴指五种积集作用,即色蕴:指组成身
                          体的有形物质,积集于眼耳鼻舌等根;受蕴:指六识感受六尘的作用,即随感觉
                          器官而生的苦乐忧喜等感情;想蕴:指意念在六尘而起想象的作用;行蕴,指行
                          造作的作用,引起善恶诸行,即意志活动等;识蕴,指识别事物而起的作用,即
                          意识)。
                          从道家、佛家练功过程看,其主要内容和实质(或叫核心)为运用意识。既
                          然运用意识如此重要,就需要阐明什么是意识,意识有何作用,及如何运用意识
                          等问题。


                          53楼2013-12-03 17:12
                          回复
                            二、意元体的功能
                            意元体除了具有一般混元气的功能外,还有三点功能:接收信息;加工、贮
                            存、提取信息;发放信息。
                            (一)接收信息,反映客观事物。意元体的极度的匀布特性决定了任何事物
                            的信息进入意元体,都会形成一定的映像,这是客观物质的信息内化到主观世界
                            的过程,其有两种形式:
                            1、通过感觉器官接收信息以反映客观事物。人的感觉器官(眼耳鼻舌身)
                            可以分别感受客观物质的物理、化学特性的刺激,以及有关的信息量,如光泽、
                            颜色、明暗、形状等;耳为听觉器官,感受物质的声学特性以及有关信息的刺激,
                            如音频、音色、音强等;身体各部是知觉、痛觉、温度觉的感觉器官,可以接受
                            物质温度、硬度、力度、光洁工等刺激;鼻为嗅觉器官,接受有挥发性物质气味
                            的刺激;舌为味觉器官,接收物质各种味道的刺激。上述的各种刺激作用到相应
                            的感觉器官的感受器时,就可以引起传入神经的兴奋,进而在脑内引起反应,这
                            些反应都可引起意元体相应的变化。若是单一的刺激,则是感觉;若是相关的复
                            合信息,则是知觉。当一事物的全部信息进入意元体后,则可形成该事物的表像,
                            表像一旦形成,根据该表像部分特征,即可以回忆出整个表像来。
                            每一事物都具有不同的特性,发放出的信息作用到不同感觉器,引起不同的
                            神经冲动,伴随着不同的生理变化。这样一来,似乎完整的事物被各感觉器官分
                            解了。但是这些信息进入意元体后,又恢复了信息的原来的特性,于是各个信息
                            又按其原来的状态组合,表现出原有的整体状态,所以意元体能反映客观事物。
                            由于意元体内有无数个反映事物的层面,所以它不仅可以反映出外界事物映像,
                            而且也可以把意元体内部的各种变化,在不同层面反映出来,从而呈现出意元体
                            活动的多层次性。
                            2、不借助感觉器官反映客观事物。这是被人们视为特异功能反映事物的方
                            法。意元体可以接受感觉器或其它的器官传来的信息,而且反映出来;也可以直
                            接接收客观事物的信息。意元体可以直接感受事物的空间整体特性、时间整体特
                            性以及时空整体特性,所以特异功能认识事物比较快,可以瞬间得到正确结论。
                            它认识事物不是根据常人的逻辑运算,而是直接出结果。
                            (二)加工、贮存、提取信息
                            1、信息加工。如前所述,感觉器官接收事物的各个侧面的不同信息,反映
                            到意元体后,各局部信息可以聚合,恢复事物的整体原貌。这是事物表像的形成
                            过程,它是经过重复反映后,自然形成的,所以只是初步的加工。当表像形成以
                            后,再进一步抽象,抓着事物的本质,这一过程才是真正的加工。它是根据已有
                            的经验、学识,经过分析、综合、演绎等过程而形成概念或判断。需要指出的是,
                            这一过程与电脑机理是不等同的,它不是简单地答应与否的二进位制的运算,而
                            是多频道、多层次、主动的信息集合,可以有创新,可以认识新事物。
                            2、信息贮存。意元体与信息的共同点都是不占据时间与空间,因而意元体
                            中可以接收贮存无限的信息。但征诸实际,意元体接收或贮存信息都是有选择性
                            的。这又与意元体主动聚弥散的体性有关。当接收某一信息后,意元体向信息处
                            集中,于是信息量得到加强,意元体就能明显反映出来。当意元体内发生明显信
                            息变化后,又可以促进它的聚则成形的功能,从而使脑细胞发生一系列的实质物
                            质变化。一旦由意元体的变化转入实体变化——变化就被固定下来,信息也就被
                            贮存到实体物中。意元体内的信息与脑中实体物又形成辩证的统一,从而呈现新
                            的平静状态。
                            3、提取信息。贮存在实体的物质信息,也会在意元体内形成一定信息的反
                            映点,因此当意元体需要提取信息时,就主动地向该点集中,于是实体物中的信
                            息也就随之得到清晰的映象。
                            以上信息的接收、映象与贮存、提取,其工作效率一方面取决于意元体的灵
                            敏度,即被扰动状态,一方面取决于信息在意元体中的有序化程度。
                            (三发放信息,作用于客观事物。这是主观世界的信息外化与客观事物结合
                            的过程。人的主观世界中的所有信息,都是接收外界信息予以加工的结果。由于
                            接收信息的方式有靠常人感官与靠特异功能的不同,所以发放信息的方式,也就
                            相应地有了区别。
                            1、发放常人信息。它是靠常人的各种器官(包括感觉器官)把信息发放到
                            客观事物的过程。①气功科学认为,人的感觉器官接收外界刺激时,都不是被动
                            地接受,当注意被感觉目标时,已经发放信息于目的物了。它虽然没有改变该物
                            的宏观状态,但是加大了目标对自身的刺激量,同时也把意识印证于目的物。②
                            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肌肉、骨骼,作用于目的物。以上两种情况是每个人都有的
                            功能。
                            2、发放特异信息。只靠意识活动作用于客观事物,如现代科学研究特异功
                            能而设计的“意念启动”,气功外气治病的纯意念治病法等,都属于发放特异信
                            息。需要指出的是,发放特异信息是每个人都有的功能,只不过发放信息的强度
                            有大有小而已。
                            三、意元体的形成和变化
                            (一)意元体的形成。意元体是宇宙原始混元气不断演化发展的结果,是演
                            化到了具有特殊构造与功能的大脑皮层后而呈现的特殊的物质运动形式,它是在
                            神经细胞有了高度分工基础上的混元态。
                            从种族发展史来看,它是动物界发展到了有了比较发达的脑的基础上产生
                            的。很多低等脊椎动物,虽然也能在一定范围内反映客观世界,但还不可能建立
                            起第二信号系统,更不可能映像出意识领域内的自身状态。虽然这些动物也具有
                            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如低级的分析、综合等),但由于大脑皮层的脑细胞彼此连
                            通的简单化,还不能形成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意元体。只有到了人这个阶段,不仅
                            大脑皮层高度发达,脑细胞的数量与构成有了明显变化,尤其是脑细胞之间的联
                            系——树突突触的广泛形成,这一变化达到一定临界值时,就使脑细胞彼此间有
                            可能连成一个整体,使充斥在脑细胞内外的混元气完成了最大程度的溶融、混化,
                            从而形成了一个质地均匀、以脑中心为中心的混元体——意元体。
                            在胎儿的发育过程中亦是如此。当脑细胞发育到相当成熟时,意元体也随之
                            呈现出来。只是由于胎儿在子宫内处在发育时期,身体各组织器官都在按自身规
                            律发育,于是决定了在子宫中的胎儿受到内环境与外环境的刺激比较均匀,再加
                            上胎儿的脑细胞尚未受到 CO2 兴奋刺激而处于较低功能态,尚未建立与身体各
                            部分之间的功能联系,所以脑中基本上处于宁静状态,根本谈不上对各种事物的
                            反映。胎儿出生以后,在未出现呼吸之前,基本上保持着这种状态。应该指出的
                            是,这时意元体中已经包涵着人体的全部生命信息,鉴于这时的意元体只是带来
                            了个体生命与种族的信息,还没有在后天的生命中把信息展开,其功能更没得到
                            体现,意元体处在无识无知、无分无别、最原始的均匀态。因此我们称此为初始
                            意元体(相当佛家说的白净识——亦称第九识)。
                            (二)意元体的变化。胎儿出生以后,独立的生活逐步建立,身体各部分的
                            功能也在和大自然的接触过程中,相继地发挥出来。这一切,都会在大脑中打上
                            一定的印记。因此意元体也就随之发生了变化,在均匀的初始意元体中形成自我
                            意元体,形成偏执的主观世界(我执),形成一系列意识活动……。
                            1、自我意元体的形成。这里所说的自我,与弗洛伊德所说的自我不是一回
                            事。弗洛伊德认为,自我是本我(本能)与超我(理智)的协调者。我们这里所
                            说的自我意元体是客观世界(包括自身的生命活动)内化到初始意元体中形成的
                            主客参照系的综合。它是在人体发育过程中形成的,下面将进一步论述。
                            胎儿出生以后,一方面外环境不同于在子宫内身体漂浮于羊水中受力均匀的
                            状态了,身体的一部分接触的是空气,于是身体各部接受的刺激有了区别。另一
                            方面,由于各个内脏功能的启动,也改变了胎儿时匀布状态的内环境。这一切都
                            会在初始意元体中打上烙印随着各感觉器官的活动,外界(自然的与社会的)和
                            各种信息源源不断地输进初始意元体中,于是客观世界也就逐步内化到了初始意
                            元体(也即主观世界)中来。在这个主观世界中,客体(自然界、社会)与主体
                            (人自身)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客体是主体的环境,主体是客体中的一部分。这
                            一切将成为婴幼儿认识客观世界中每一事物的内在参照系。换句话说,自兹以后
                            建立的一切意识活动,都是在此背景上进行的,它成了人认识世界的本底。这时
                            婴幼儿虽然也接触到了社会,也开始接触人与人的关系,但是尚未建立起区分善
                            恶是非的标准。即使如此,这时的婴儿,已经成了既是自然的人,又是社会的人
                            了(详见涵养道德章)。这时的意元体的内容已不同于初始意元体了,因为它已
                            经开始了主观世界的活动,可以接受外界的好的或坏的影响,初始意元体的“白
                            净”之性遭到破坏,于是我们把这种主观世界的状态称作自我意元体(它相当于
                            《唯识论》说的第八识——阿赖耶识)。
                            2、形成偏执的主观世界(我执)。上述的自我意元体中,虽然具有接受客观
                            世界中的是非善恶诸因素的种种差别,但是这一切尚未展开。这时人与大自然乃
                            至社会的同一性是占主导地位的。随着人的自主、自制能力的增强,人与客观的
                            对立逐步加强,于是在自我意元体的参照系中逐渐形成以我为核心的偏执的主观
                            世界。在社会领域,形成一切为我的各种欲望,并由此而产生各种情绪。每个人
                            的意识活动都是在这个层次上进行的。在社会领域中,不仅形成了自己特有性格、
                            气质,而且形成了一定的道德观念。在自然与社会领域中,则形成主观与客观的
                            对立。对此,可称为偏执意元体,它是意识活动赖以建立的基础(这相当于《唯
                            识论》说的我执识——七识)。
                            需要指出的是,不论是偏执的主观世界,还是自我意元体,都是在初始意元
                            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可以说,是在初始意元体中加入了特定信息并使之固定
                            成一定模式而形成的。从发展的观点来看,这一进化是好的,因为它使初始意元
                            体的某些功能得到了客观体现。但是在初始意元体中形成参照系的各种信息以及
                            在此背景上建立的各种模式,都是建立在人的各器官的一般功能基础上,而这一
                            切都属于意元体的一般功能。由于这部分功能被强化,意元体的特异功能便受到
                            了抑制。使人认识的客观世界也就停留在这个层次上。由于顽固地、偏执地认为
                            宇宙大自然只此而已,所以对宇宙中更深的层次——用意元体超常智能认识的层
                            次,就无从认识。鉴于此,人们只能囿于狭小圈子,并由此而产生很多错误结论,
                            而不能得到更高层次的真知(这相当于佛家讲的“无明”)。
                            从上述意元体的形成和变化可以看出,初始意元体、自我意元体以及尔后形
                            成的我执,都是在人的发育过程和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而不是什么“亘古长
                            存”的,所谓的“无明”,是人为造成的。只要能开发出意元体的特异功能,并
                            以之完善主观世界的参照系,克服其以偏概全的不足,人就会全面地揭示自然与
                            自身的奥秘,从而使人类跃迁到更高级阶段。
                            3、圆满意元体。练气功后,一方面使常态下的信息功能得到强化,使意元
                            体中接收、贮存更多的信息;另一方面开发出潜在的收、放超常信息的功能,使
                            意元体中的参照系增添了新内容,从而能全面地、完善处理自身与大自然的关系。
                            由于参照系中常态信息的独占的偏执现象得到了克服,所以称这一状态的意元体
                            为圆满意元体。
                            4、浑化意元体。当圆满意元体建立起来以后,意元体中的超常态的特异信
                            息,不仅可以发放作用到自然界,而且可以发放作用到自身,因而改变自身被以
                            前常态信息固定的状态,使之成为具有超常信息物质层次的状态。由于意元体中
                            的超常信息统帅了整个形体,使机体与意元体有了同一性,所以称此状态的意元
                            体为浑化意元体。而对新形成的意元体与机体的统一的混化状态则称为意识混
                            元。
                            从上述意元体的变化过程中可以看出,意元体的作用表现在人的不同功能态
                            下,是有很大差异的。由此而呈现出的意识活动内容与形式也是明显不同的。为
                            了加深对这一问题的了解,下面再从意识活动的角度予以阐述。


                            55楼2013-12-03 17:16
                            回复
                              第三节 运用意识综述
                              运用意识是主动地、自觉地主宰意识活动,使之符合练功要求的意识活动过
                              程,属古典气功调心范畴。调心就是调整精神的心理活动,包括陶冶性情、涵养
                              道德与运用意识(前二者将在涵养道德章中讲述)。如第一节所述,意识活动有
                              内向、外向之分。练气功的运用意识主要是内向性运用意识,发挥意识的特殊能
                              动作用,从而完美人的身心健康状态,所以我们把运用意识列为气功第一要旨。
                              我国气功门派众多,各自有其独特的运用意识的内容。因此,在如何运用意识问
                              题上,不可能对众多门派的运用意识方法逐一介绍,只能就一些带共同性的根本
                              问题予以综合性的简要介绍。为了便于学习,我们根据运用意识的方法、原则,
                              达到的目的不同,把古典气功的运用意识归纳为三种模式:虚静模式、导引模式、
                              意守模式。
                              Ⅰ、虚静模式
                              《性命圭旨》中说:“心中无物为虚,念头不起为静。”又说:“有闻如不闻
                              焉,有见如不见焉,毁誉善恶不入于心,其名曰虚。”《七部名数要记》中说:“遗
                              形忘体,恬然若无谓之虚。”“反神服气,安之不动谓之静。”从这里可以看出,
                              所谓虚静是要求练功者达到的一种无思无念的特殊的精神状态。在这种状态下,
                              人体的生命活动会自然发生向高级跃迁的变化。《性命圭旨》中说:“修上一关兼
                              下二关者,顿法也,若径做炼神还虚者,工夫到虚极静笃时,精自化气,气自化
                              神。”《听心斋客问》中说:“心归虚静,身入无为,动静两忘。到这地位,三宫
                              自然升降,百脉自然流通,精自化气,气自化神,神自还还虚,不必去安炉立鼎,
                              采药物,看火候。而所谓三元八卦,四象五行,悉在其中。”于此不难看出虚静
                              模式只是针对意识领域用功,不注重人体的其它生命活动——如精、气、神的活
                              动等,而是使精神活动进入虚静状态。这样,一方面可以使意识活动的自我主宰
                              能力强化,使意元体内各个部分之间的相干性增强,呈现出整体效应,从而使人
                              体生命更加有序。表面看来,虚静模式简单容易,实际上在传统功法中,臻于虚
                              静的方法非只一途,虚静的表现及静后练功均有很多学问。
                              Ⅱ、导引模式
                              与虚静模式相反,本模式充分利用意识对形、气的统帅、强化作用,积极主
                              动地运用意识导引气机的开合聚散,使之流通、升华,使生命运动朝着有利方面
                              转化。这里说的导引是广义的导引,包括导引气机,导引呼吸和声音,导引形体
                              以及导引意识。
                              导引模式在古气功正宗看来,是左道旁门,不值一提,但征诸实际,丹道正宗功
                              法中多暗中运用导引模式的运用意识。比如,龙门正宗的进阳火、退阴符固然属
                              导引气机;而汉钟离、吕洞宾的肘后飞金晶、卦爻周天的吸舐提闭则又属于形体
                              导引的范畴;即使到了开天门阶段尚需“意念向太空”的口诀导引之,否则天门
                              很难自开;而演神的出一步、三步、五步、一里……即返回自身等,无一不属于
                              意识导引。即使是清静模式也需要意识导引,若无意主动驱使精神趋向清静,怎
                              能达到清静呢?又如,只有领略了气功理论以后,才能进入气功清静境界,而不
                              懂得气功理论就不能臻此境界。这也充分说明了修清静法门在意识中也有一个驱
                              使动因,此动因亦属意识导引。
                              Ⅲ、意守模式
                              这是古典气功中最普遍的运用意识的模式。它不同于虚静的“消极”态度,
                              也不同于导引模式的“主动役使”,而是两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的融通,把意识
                              主动地贯注在(或称停留在)练功要求的事物上,以引发人体生命运动的变化。
                              一、意守方法
                              意守的具体方法因门派而异,大致可分为三类,即“内视”意守,纯意念意
                              守,神光意守。
                              “内视”意守(属形动范畴),闭目垂帘,用目力内视所守之处。守上丹田者,
                              目珠上翻以内视顶门;守下丹田者,目珠下转以视脐下。意随目光而动,气亦随
                              之上下。然而此中运转机制在于目珠(形)之运动,即意受形之制约。故有气随
                              之上壅下降之可能。故此法需严格掌握“搭桥、拆桥”诸功法。施之于人需有对
                              症之选择(按法施之收效也宏)。
                              纯意念意守,只用意念守于某处。这种方法初练功者不易掌握,但无流弊,
                              只是启发真气较慢。若用之得当,又可“扶摇”直上。
                              神光意守法是兼取两者之上,而舍其两者之弊。作法是先收“神光”,目正
                              前视,眼睑慢慢匀速闭合,目光回收,意念随之内收,意念与目光合二而一,此
                              即称为神光。守上丹田者将神光寄之于上;守下丹田者,将神光寄之于下。此种
                              意守不必分辨意念行走路线。因为意念活动没有明确的行走路线。当你意想某一
                              物时,即使是距离遥远之物,意念当即与所想之物相合,但绝说不出意念经过什
                              么路线达到所守之物。此中运动虽然也有“目”光,但此光是随意念而动,所动
                              之气是混元气,此气聚散一如,于人有利而无弊。故此法守上守下绝无偏颇,不
                              会引起一般人所说的气机上壅下降之类的毛病。功法不同,效应也异。古谓“差
                              之毫厘,谬之千里。”实发人深省之训。这也是提醒练功者,切勿有门户之见,
                              执此以非彼。以其“道道有门,门门有道”也。


                              63楼2013-12-07 10: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