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校军国主义教育体制
在1890年10月30日日本天皇亲自颁布《教育敕语》:“朕,念我皇祖皇宗,肇国宏远,树德深厚,我臣民克忠克孝,亿兆一心,世济厥美。此乃我日本之精华,而教育之渊源亦实存于此。望尔臣民,孝父母、友兄弟、夫妇相和、朋友相信、恭俭律己,博爱及众,修学问,习职业,以启发智能,成就德器,进而广行公益,开辟世务,常遵国宪,时守国法,一旦危机,则义勇奉公,以扶翼天壤无穹之皇运。如是,则不独可为朕之忠良臣民,且足以显彰尔先祖之遗风”。
为了实现军国主义教育的目的,日本政府除了系统地向学生灌输军国主义思想外,还经常举行一些效忠天皇的活动。从1891年开始,要求学生必须会背、会默写《教育敕语》;1891年6月学校制定了《小学节日祭典规程》,把拜读《教育敕语》和向天皇皇后的“御像”礼拜作为学校的固定仪式,各小学都要在最庄严的地方悬挂天皇的“御像”,老师和学生经过“御像”时,要恭恭敬敬地致以崇高的敬礼;在学校所有的节日和祭典上都必须唱国歌《君之代》,学生和儿童低头聆听校长带着白手套毕恭毕敬地朗读《教育敕语》。
明治天皇
《教育敕语 》
1928年文部省把学生科提升为社会教育局,强化思想教育;
1935年设立了“教学刷新评议会”;
1936年又设立了“文教审议会”,开始按照内阁总理的咨询,对“关于国体观念的彻底和振兴国民精神的重要事项”进行调查和审议,通过审议后认为:为实现“八紘一宇的肇国精神”,必须确立把学校变成“国民训练的场所”,把从国民学校到大学的整个教育纳入了“皇国之道”的天皇制法西斯军国主义教育。
具体的实施方法:
(1)教育思想。将“皇国之道”作为教育的基本思想,强调学习“皇国之道”,“归依皇国之道”,培养为国家服务的人;
(2)教学内容。为了让学生学习“皇国之道”,学校采用统一的教科书,进行合科教学;
(3)教学方法。为了培养成皇国民,在国民学校重视基础训练,在师范学校重视训练方法,在中学重视实践锻炼和团体训练。
1930年代第4期国定教科书《小学国语》第一课为:“开了,开了,樱花开了”,以便让孩子们从第一课就接触到日本国民精神的象征,具有武士美德的樱花,其他课文也几乎都是赞美在疆场上为天皇捐躯的,如《小号手》、《海军哥哥》、《水兵的母亲》。其中,最典型的当属一篇《无形的进城》的文章,它以一个母亲的口吻写道:
“我亲爱的孩子,仰光已经攻陷了,你也一起进城吧,尽管你已经粉身碎骨,也不会再发出声音了。敌机被打得火焰直冒,机翼在空中肢解,你用微笑打开机舱盖,与僚机告别,高呼‘天皇陛下万岁’,鲜血染红了万里长空。可爱的孩子,你将成为天皇的御盾而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