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您的第一篇小说《从森林里来的孩子》是《北京文学》推出的,责编是著名诗人张志民的夫人傅雅雯。后来的《爱是不能忘记的》也是。这篇轰动全国的获1978年第一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的《从森林里来的孩子》,听说最先给了《人民文学》?
张洁:《从森林里来的孩子》最先投稿《人民文学》杂志社,被责编退稿,与崔道怡先生无关。那是我的第一篇创作,当然很幼稚,而退稿更说明,我没有文学创作的才分,于是稿子就撂下了,我也熄灭了自己的文学之梦。骆宾基同志知道后,不但亲审原稿,还写信给我,信中多有鼓励、称赞,并让我转投《北京文学》。很幸运,我得到了傅雅雯老师的支持、认可,甚至一字未改地发表了。我对傅雅雯老师始终心存感激,如果没有她,我肯定死了写作的心,那么文坛也就没有一个叫做张洁的人,在这里胡蹦乱跳了。
记者:上次见您,是2005年在乌镇茅盾文学奖会上。看到您T恤短裤,银发英姿。您和您的作品,成了编辑记者竞相追逐的焦点。率真又清高,随和又低调地回避采访,让我想起我最喜欢的两个人——钱钟书先生和吴冠中先生。钱钟书说过:如果你觉得鸡蛋好吃,何必要去认识那个下蛋的鸡。吴冠中先生也说过:找我就到我的作品里。您怎么看他们的话?
张洁:我很赞同钱先生和吴先生的话。
记得我说过:文学艺术,是最敏感、最不好对付的“情人”,如果你是个爱情游戏的高手,也许可以三心二意地游戏于多角关系之中,可艺术却是个具有火眼金睛的情人,你对他稍有不忠,他就会让你颗粒无收。我们的精力有限,外界的诱惑又如此之多,如果面面俱到,还有多少时间用来干正事呢?
我不是低调,而是太钟情于文学。我还相信,不论我们如何“挣扎”,时间最后终会把所有的东西带走。比如,我那么热爱的宋词,其中又有多少词句我曾倒背如流……而如今,我能记得的又有多少?比起他们的成就,我不过是他们脚下的一抔黄土,我又有何德何能值得他人注意、记忆呢?
记者:当时的您和《北京文学》都在朝气蓬勃的阶段。现在《北京文学》六十岁了,您也过了六十岁,您如何评价《北京文学》在新中国文学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您对她有什么希望?
张洁:《从森林里来的孩子》最先投稿《人民文学》杂志社,被责编退稿,与崔道怡先生无关。那是我的第一篇创作,当然很幼稚,而退稿更说明,我没有文学创作的才分,于是稿子就撂下了,我也熄灭了自己的文学之梦。骆宾基同志知道后,不但亲审原稿,还写信给我,信中多有鼓励、称赞,并让我转投《北京文学》。很幸运,我得到了傅雅雯老师的支持、认可,甚至一字未改地发表了。我对傅雅雯老师始终心存感激,如果没有她,我肯定死了写作的心,那么文坛也就没有一个叫做张洁的人,在这里胡蹦乱跳了。
记者:上次见您,是2005年在乌镇茅盾文学奖会上。看到您T恤短裤,银发英姿。您和您的作品,成了编辑记者竞相追逐的焦点。率真又清高,随和又低调地回避采访,让我想起我最喜欢的两个人——钱钟书先生和吴冠中先生。钱钟书说过:如果你觉得鸡蛋好吃,何必要去认识那个下蛋的鸡。吴冠中先生也说过:找我就到我的作品里。您怎么看他们的话?
张洁:我很赞同钱先生和吴先生的话。
记得我说过:文学艺术,是最敏感、最不好对付的“情人”,如果你是个爱情游戏的高手,也许可以三心二意地游戏于多角关系之中,可艺术却是个具有火眼金睛的情人,你对他稍有不忠,他就会让你颗粒无收。我们的精力有限,外界的诱惑又如此之多,如果面面俱到,还有多少时间用来干正事呢?
我不是低调,而是太钟情于文学。我还相信,不论我们如何“挣扎”,时间最后终会把所有的东西带走。比如,我那么热爱的宋词,其中又有多少词句我曾倒背如流……而如今,我能记得的又有多少?比起他们的成就,我不过是他们脚下的一抔黄土,我又有何德何能值得他人注意、记忆呢?
记者:当时的您和《北京文学》都在朝气蓬勃的阶段。现在《北京文学》六十岁了,您也过了六十岁,您如何评价《北京文学》在新中国文学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您对她有什么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