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公交车昏暗的车厢里,方逸从包里取出了《战略论》。藏青色的绒皮,装帧清雅,扉页上是魏元哲霸气的签名,附着一张他沉思的45度伦勃朗式肖像照,目光睿智深远。
方逸不禁微笑。
装!您老人家就装吧!
送书不是老师的风格,魏少将恨不得印上个几十万册,然后基地里人手一本,他数着粉红色的钞票,在抽筋中发出“老夫从此是土豪”的狂笑。
方逸的手指轻触着书本,想起临别时老师狡黠的一笑。触觉在微弱的光线下异常敏感,方逸很快注意到书脊有些特别。
书脊,指的是书刊封面和封底之间连接的部分。对于《战略论》这样的精装书,带有绒面的书脊与书页牢固地粘合在一起,即便是反复而长久的阅读也不会松脱。但魏元哲送他的这本书显然有点问题:粘合处有明显溢漏的胶脂。
方逸取出原子笔,笔尖沿着粘合处反复划了几下,书页与书脊分开,一个闪亮的东西从裂口处滑出,落在他的掌中。
只有两厘米见方,很薄,乍一看,很像经过打磨的水晶,稍有一点光线,就流光四溢。
方逸心头一震,老师居然把这东西给他了!
人类科技的每一次飞跃都伴随着战争。从驾着战车开疆辟土的车轮,到核能与计算机的运用,战争都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人类与异类生物之战,也不例外。
“图灵晶体”,以英国数学家阿兰·图灵之名命名。图灵既是数学家,也是逻辑学家,更被视为计算机之父。
七年前,人类在深达千米的地下,第一次发现了图灵晶体。它看起来和水晶差不多,纯净、透明,但它的内部结构完全不同,堪称颠覆性。它的奇妙之处在于它能将庞大的数据存储在一个极小的空间里。
一个市面在售的普通移动硬盘的容量是2T,可以存下大小约400M左右的电影五千多部。
2T,这个容量,也是某绰号“度娘”的知名网络公司为用户提供的云盘大小。
如今,各大互联网公司都给用户提供强大的“云”服务,人们可以在“云”上储存照片、文件,以前各种私人信息。而“云”本身就是一个巨型的存储装置。
假如度娘公司有一千万云盘使用者,那么在它的“云”上,就要有相当于一千万个移动硬盘的存储空间。但是,如果把容量如此之大的数据存储在图灵晶片中,其大小,不过方逸手里这块晶片就足够了。
巨大的存储空间,更快的运算速度和数据传输速度,图灵晶片一经发现,就引起专业人士的震惊。它意味着像是我国的“天河一号A”或是,美利坚的“蓝色基因”这样需要一栋楼才能装下的超级计算机,以后只有平板电脑那样大。
这种来自地下世界的神秘晶体必将会给世界科技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变化究竟有多大,方逸还记得魏元哲做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就好象一夜之间,人类从石器时代来到了工业革命。你不会觉得这是科技,这他妈是个奇迹!”
奇迹还没有发生。
原因很简单:是因为作为一种矿产,图灵晶体的储量实在太小了。
现今世界上所有的图灵晶体加起来,还没有一本《辞海》大。各国但凡是搞到点晶体,哪怕是一片碎渣,也都像宝贝疙瘩一样好好藏起。像方逸手上这么大小的图灵晶片,那根本就不能拿钱来衡量,别说是偷偷带出来送人,就是看一眼,也得打报告,经历繁复的审查手续。
这样说来,事情就有点奇怪了。
魏元哲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呢?
再进一步,他为什么要把这样重要的东西给方逸?要知道,方逸不是科研人员,晶片本身对他没有用处。
有用的,只能是其中储存的资料。
但,那会是什么呢?
把晶片妥善地放在上衣的内袋里,方逸的眉心不由自主地微微蹙紧。以老师直率的性格,这件事上却藏藏掖掖,实在有些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