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家暴说不吧 关注:769贴子:64,637
  • 0回复贴,共1

原创:《漫话家风》 欢迎拍砖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每到春运时节,回家的人儿总会把车站、机场等处挤得熙熙攘攘。即使需要穿越千山万水,异乡游子也会赶回老家,陪父母过个团圆年。可以说,家是中国人的图腾,也是很多人的感情寄托。
从社会功能上来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不但是成员相互尊重、彼此关爱的地方,而且是父母抚养、教育儿童和子女赡养父母的场所。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幸福的家庭是靠爱情、亲情等情感因素来维系的。在这样的家庭中,夫妻相互尊重、相互关爱,儿童得到了物质照顾、精神关怀和道德教育,老人获得了物质赡养和精神抚慰。在这种家庭氛围中长大的儿童,往往具备优秀的道德品质、生活技能和交往能力,也会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还有,在中国,家庭又可以分为单个的小家庭和由小家庭组成的大家族两个层面。在如何小家庭和大家族关系方面,儒家都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
儒家把人际关系简化为五伦,即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君臣有义和朋友有信。它要求人们在处理君臣之间、父子之间、夫妻之间、兄弟之间和朋友之间的关系时,都要遵循相互尊重、权利与义务基本对等的原则。在五伦中,父子、夫妻和兄弟都是与家庭关系相关的。在三者之中,夫妻关系又是建立良好家庭关系的主轴。原因是如果没有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就变成了无本之木。同理,倘若没有夫妻关系,兄弟关系也会成为无源之水。所以,《周易•序卦传》才会说:“有夫妇然后有父子。”在儒家看来,父慈子孝、夫和妻柔、兄友弟恭是处理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法则,也就是说,父亲要慈爱,儿子要孝敬,丈夫要温和,妻子要柔和,兄长要疼爱弟弟,弟弟要尊重哥哥。可见,儒家反对单方面的付出,主张尊重家庭中的每一个人。如果一个家庭能够按照儒家的家庭模式来治家,并能够持之以恒,就不但能够家庭和睦、家道兴旺,而且能够形成良好的家风。有的读者可能会问,什么是家风呢?
家风又叫家声,是一个家庭或者家族长期形成的良好风尚。古人对子孙的告诫,家训、家法和族规等都是培养良好家风的好办法。例如,诸葛亮的《诫子书》、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曾国藩的《曾国藩家书》等都是对子孙的训诫。同时,族谱中常见的家法、族规等也是家族对族人的谆谆教诲。另外,爱学习、爱劳动、重诚信、讲道德、勤俭节约和邻里互助等也都是中华优秀家风。这些优良家风有利于家庭成员和睦相处和儿童的成人成才,有助于家族的长盛不衰。例如,由于传承积德行善、救济贫苦的家风,所以,从宋代到民国初年的八百多年中,范仲淹家族一直长盛不衰,高官显贵层出不穷。可惜,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优秀家风逐渐被人淡忘了,由此也带来了一些家庭问题。
在当今社会,家庭关系和子女教育都出现了许多问题。在有些家庭中,由于父亲忙于工作和应酬,无暇教育和陪伴孩子,所以会因为心存愧疚而纵容孩子。与父亲不同,母亲仅仅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对他们的道德品质、生活技能和交往能力的培养。结果,孩子不仅会在父母之间手足无措,还可能变成高分低能、不会生活和缺乏教养的人。在另外一些家庭中,父母都忙于工作,将孩子推给爷爷奶奶来看管。可是,爷爷奶奶常会溺爱孙辈,容易忽视对孩子的管教。按照这两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孩子,都会在青春期和成年后面临适应社会的难题。要想上述问题,我们就得回归儒家的严父慈母、宽严相济的家庭教育模式,还得重新寻回中华优良家风。
传统家风从情感教育入手,倡导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注重儿童的道德教育、生活技能的培养,足以解决当代中国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只要我们剔除传统家风中的不合时宜的因素,就可以让其服务于改善家庭关系和儿童教育。只要父母在教育观念和方法等方面达成一致,并且建立起良好的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就能给儿童提供理想的成人成才环境。 本文刊载于《文化大观》2015年第8期


IP属地:广东1楼2015-07-31 19:54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