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介绍一下大学的学分制度。
大学的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其中选修课又分限选课和任选课。必修课,每个孩子都得学,逃掉的;限选课,必须修满一定学分;任选课,其实也必须修满一定学分,但是如果参加了辅修,可以不选。其重要性,当然是必修课 > 限选课 > 任选课,考试通过难度同样如此。 (楼主冒泡:我校的限选课叫系选修)
大学里,每通过一门课程,就可以得到若干学分;而修满若干学分,大学里的学业就算完成,听上去比高中要民主得多。 大一刚进校的时候,每个人会发一本教学计划手册之类的东西,建议你翻到贵专业,看看都有哪些限选课,然后觉得自己想选哪些,先进行一个宏观的选择,选满所要修的学分。有些人不做个宏观计划,乱选,这是不科学的做法。当然,建议你大一的时候,所有限选课都选了先。哪个学期功课紧就少选几门。
上课的目的,如下:
1,通过所有考试,争取拿到本专业毕业证和学位证。这是最基本的目的,基本是个人就能达到。所有文科类必修课,考前三天开始复习就足矣,只要背老师在该门课程最后一节课上所划重点就可以了。如果那节课你没去上,可以找别的哥们要重点;如果你人缘差人家不给你或者你那个哥们的字实在太好而你又不是考古系的,那还可以去楼下复印店买。每个学校都有复印店,而每个复印店每到期末都会充斥着各种复习资料。这些复习资料一般都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其他同学拿出来共享的,复印店留了底,大家可以去印。 老师划的重点,到底管不管用,得看这老师为人厚不厚道。有厚道的老师,把所有试卷上的题目都给你读一遍,再把答案也给你读一遍,也就是说他划的重点等于把试卷外加标准答案都发给了你,生怕你不过。有的老师则比较不厚道,连重点都不划,临走前很负责任地告诉你:所有题目的答案都会从教材里找到,大家放心地背去吧! 卷面成绩一般只占你分数的60%——80%,剩下的是平时成绩。平时成绩一般是老师点名,看你逃课没。也有老师,通过看上课回答提问的情况来给平时分,那你大可以积极举手回答。
2,实现一些正相关目的,比如入党、拿奖学金。入党的分数要求一般是平均分75分,奖学金则要求排名前25%以上,都不是很难。你稍微努力一下,比如提前个一星期复习,问题就不大了。 (排名要求只是个砍,只是个砍
)
3,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管你将来想为祖国四化建设做贡献也好,找人吹牛也好,都需要一定数量的知识储备。考试背的东西,考完就如数还给老师了;真正能记在脑子里的,是平时的积累。如果要实现这一目的,建议大家做到:一,多听名师的课。自己的老师,讲得实在不行的干脆逃掉,去听本校名师的课。比如厦大的可以去听易中天品三国。二,多看课外书。大学里不看课外书,你就拉倒了。大学的图书馆会成为你最好的伙伴。同时注意利用身边的网络资源。三,注意建构完整的学科体系。不要东一榔头西一锤,争取在大一的时候就建立起本学科(或你所感兴趣的学科)的基本骨架来。
4,为考研做准备。大一就开始准备考研,有点早。如果有的同学迷惘于将来应该就业还是考研,那我把我大学听的第一堂讲座时老师的建议给大家——大一就考虑工作还是考研太早啦,到了大三你就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 当然,如果你已经立志将来要考研,那么建议你留意将来考研要考的几门科目,学扎实了。 5,为找工作做准备。首先放心,你找工作不会拿着成绩单去找(当然你如果乐意也没人拦着你)。找工作的话,几门实务性的课程一定要认真学好,将来仗着它们吃饭呢。
6,认识人。比如认识美女,认识老师。这一点也是上课的重要作用。你平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就算出门也是和几个狐朋狗友上网吧,哪有机会认识自己班同学?所以只能靠课堂上的几十分钟。 大学里,能跟老师关系好(或者说有关系)是一件十分困难、荣耀而有实效的事情。所以你大可以做乖乖学生,上课积极答问,下课积极提问。如果的确是你感兴趣的课程,一定要和该任课老师打好交道,说不定将来你考他研呢。至少眼前的实效是期末考试不必担心了。
7,其他。比如锻炼身体。成天在寝室躺着,肾都虚了,偶尔出来上节课,锻炼身体。持此目的的,以大三大四学生为主。
(字太多了,没太细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