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吧 关注:4,512贴子:31,361

【贴书】 苏秦之死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见吧主友情连接到历史,希望你喜


1楼2008-07-12 20:04回复
    一 

    关于苏秦的史料,众说纷纭。司马迁为苏秦作的传,大部分都是错的,除了末尾的结论“苏秦被反间以死”确是事实(被判间谍罪处死,。大约苏秦早年家住洛阳城郭里,苏家一共哥三个:老大苏代,奔波列国,靠给人瞎出主意过生活,出好出坏却不管。老二是苏厉,也是干这个的,他和他大哥的事迹往往被混在一起。苏秦则最小。苏小三很羡慕俩哥哥的事业。 

    当时洛阳这个地方,跟现在不同,洛阳不像秦国那样搞农业,也不想楚国宛城那样大炼钢铁制造业,而是纯商业大都会,是当时中国的大上海,这跟它身处中原四通八达的地理位置有关。就像苏秦的嫂子说的那样:“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追逐十分之二的商贸利润。商人脑子都聪明,商业发达的地方,咨询业也就出来了,因为三流的商人是卖产品,二流的商人是卖技术,一流的商人就卖知识了。苏秦的大哥、二哥,都是知本家,到处卖点子——美其名曰说客。 

    举个例子来说。当时的洛阳是大周天子的都城,十分没落的大周天子依旧没忘记窝里斗。他的两个王子为了争夺玉玺,分裂成西周、东周俩小国。东周公在洛阳(今洛阳以东四十里的“周汉魏故城”办公,西周公在王城(洛阳市内王城公园下面)发展。而周赧王就依附其中的一个周公过活。 

    这两个周还互相掐架,于是给了知本家挣钱的机会。当时东周公要种稻子,西周就堵塞水源,不让贵如油的东西流到下游,把东周气死了。苏秦的大哥或者二哥(具体是谁没说清除)跑去出主意,教西周人放出了水。东周人大喜,纷纷跳到大田里插秧种水稻。水稻们长到了半熟未熟、青春期正浓郁的时候,苏家老大(或老二)又教西周人突然把水闸一关。没水了,下游的东周水稻全部变成干尸,颗粒无收。气得东周人跳脚骂娘。知本家却挣到了咨询费。 

    虽然这个记录于《战国策》的故事不太可信,但还是说明了“说客”在当时的名声确实不怎么好,基本上跟现在股评家的嘴一样很臭,不过他们毕竟是中国最早一批consultant,并且吸引了苏秦也加入了这个行列。 
     
    苏秦到了三十来岁年纪,在咨询业混得并不行,除了娶了一个媳妇以外,尚无别的成就。一般作咨询的人都明白,要到缺乏知识的地方去兜售知识,才能拿到项目——比如北京的咨询师都是往河北、山东这些周边的地方上山下乡,在知识密集的北京,反倒是吃不开的。 

    于是苏秦就准备离开洛阳,到最南边的楚国和西边的秦国这俩知识稀薄的地方去骗客户。就像现在的咨询师必须有一套行头:西服革履。外加笔记本电脑,苏秦也给自己弄了一套黑色的貂裘当行头,深颜色的衣服比较像智者,他没有私家马车可坐,就让马车坐他——弄了一辆桑木车轮的小车,找人推着(这样,雇马夫的钱和养马的钱,合一份就够了),车上当然不能装商人的俗气的金玩玉器,当然也不能装农民的大粪,按战国策记载,苏秦装了一车书。他没有珍贵的木箱装书,就拿滕草编织了一个草箱子用。此外还有一个口袋,里边是必要的细软。当时的口袋跟现在不一样,叫做“橐”,也就是把一个布筒子,两头都扎上口,就是橐了。我想,这也是穷人因陋就简的作法。

    于是,苏秦离开了生他养他的“乘轩里”——这是他家所在的街区,类似现在的“骡马市胡同”(是贩卖骡马的地方),而乘轩里大约因为有可以乘轩(带遮阳圆伞的车)的富贵官员住过而得名。 

    苏秦游走江湖,长途跋涉来到楚怀王那里拉项目。楚怀王很不好见到的,苏秦说:“谒者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传达室的干部比鬼还不容易露面,见大王更好比去见God)。苏秦做了好几个项目建议书,送进去,但内容大约总脱不开人云亦云的“任用贤人”之类,跟现在咨询顾问常说的“以人为本”这样的废话差不多。楚怀王觉得隔靴搔痒,没有聘请他立项的意思。苏秦就抱怨说:“楚国这地方真不是人待的,粮食贵的像玉石,烧火的柴薪,贵的跟桂树一个价,妈的,我不伺候了。” 
    


    2楼2008-07-12 20:24
    回复
      阿米尼乌斯也被叫做“阿明”或“赫尔曼”,他是切卢斯克人,在指挥这场历史性的战役时,年仅25岁。贵族出身的父母在罗马担任人质期间生下了他,其童年和青年期也是在罗马度过的。在敌国的首都,这个年轻的日耳曼人认真地钻研了罗马军队的战术。后来他回到故乡,按照罗马帝国对待蛮族的惯例,被委任统率切卢斯克族的友军,辅助罗马军队维护日耳曼尼亚行省的治安。公元7年,他随同提比略到今波斯尼亚地区平乱,这是他第一次参加实战,由于表现英勇,被授予罗马公民权。提比略甚至还许诺将来封他为骑士,这已经是一个蛮族出身的军官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了。然而,地位和财富都不能动摇阿米尼乌斯对本民族自由事业的热爱,但他却很小心地不让别人发现这一点。 

      当公元7年提比略离开日耳曼尼亚之后,屋大维皇帝委任自己的亲信、他以前死对头安东尼的孙子、时年53岁的普布里乌斯·奎因克提里乌斯·瓦卢斯为日耳曼尼亚行省总督。此人曾经在北非和西亚指挥过多次战役,军事经验十分丰富。此时,日耳曼尼亚的局势看起来已经基本平静了,所以瓦卢斯放松了警惕,没有像几位前任那样恩威并施,而是仗着自己显贵的身份和辉煌的功绩,在当地作威作福,四处摊派苛捐杂税,强抢民女。有道是上梁不正下梁歪,瓦卢斯的部下纷纷效仿他们的统帅,军纪迅速败坏,整个日耳曼尼亚行省民怨鼎沸。但在罗马强大的兵威之下,这些日耳曼人暂时还敢怒不敢言。在公元8年秋天回到日耳曼尼亚的阿米尼乌斯看到这种情况,感到机不可失,就开始积极联络其它西日耳曼部落,准备发动罗马人所谓的“叛乱”。 
       
      在公元9年春天,瓦卢斯率领他麾下五个军团中的三个:第17、18、19军团,从他设在利珀河口的卡斯特拉·费特拉大营出发,越过莱茵河向东进军。这是日耳曼尼亚行省总督的例常行动,目的是向刚刚被征服的日耳曼人显示帝国的军威。作为辅助部队,阿米尼乌斯也带领切卢斯克族战士们随行。他们在5月份抵达维斯河畔的夏季营地,沿途没有遭到任何有力的抵抗。可能是因为天气炎热的缘故,瓦卢斯不再继续东进,观兵易北河,而留在这里避暑。8月气温转凉后,他率领大军拔营起寨,打算返回利珀河口过冬。此时,阿米尼乌斯已经成为他手下的红人了,常常在中军大帐中出出进进,利用自己精通拉丁语的优势,向军官们汇报和解释当地情况。9月初,瓦卢斯军顺利地抵达了条顿堡丘陵地带。


      6楼2008-07-12 20:34
      回复
        不是坑呀,是要经过审核,我发了两次都这样,还没有通过


        11楼2008-07-14 11:36
        回复
          燕昭王接见了苏秦,说:“齐国乘我国内乱攻破我国,目前我们国小力弱,不能报仇。请问先生,我该怎样雪先王之耻辱。有很多先生都来教导我,但我都不甚得要领。苏子,请问您的教导,和别的贤人们的项目,有何不同?”” 
           
           燕昭王说的,大约是指苏秦的大哥苏代。有一次赵国打算向北进攻燕国(赵国在河北省中南部,燕国在北部,围绕北京地区——所以河北号称燕赵大地。自然是邻居,少不了互相打架)。苏代就跑来作项目,替燕昭王出使赵国,阻止 
          赵人向北进攻燕国。苏代就对赵王说:“我在来贵国的路上,看见一只鹬(就是鹤之类)跟一只蚌搏斗,鹬啄住了蚌的肉,蚌夹住了鹬的嘴,互相不撒手,鹬说,几天不下雨,我就干渴死你个小样的。蚌说,一样,几天我不松手,我就夹着饿死你的鸟嘴!正闹着呢,渔人过来了,把战斗的哥俩都给抓进笼子里的。如果贵赵国向北攻打燕国,我恐怕强秦就要从西边扮演渔夫的角色,得志于你们赵国领土了。”于是赵国终止战争计划。 
           
           “这些说客只是出一些鬼点子罢了,一时可以得志,对国家并无大益。”苏秦对燕昭王说,“我作的项目咨询,跟他们不一样,我是作总体战略咨询的。” 
          于是苏秦为燕昭王做了一次深入的战略SWOT分析:“燕国带甲数十万,车七百乘,骑六千匹,粟支十年,这可以勉强算是你们的Strength(强项)。不过你们的田地不够肥美,特别是北部地区农夫不事田作,全靠吃着大枣、板栗过活,(我们老家就出“迁西板栗”),这是内部的Weakness。至于外部,我看到的全是threat(威胁)。你南边的赵国如果想北功弱燕,发号兴令,不到十日,数十万之众就可以渡过易水、滹沱河,再四五天即抵达您们国都。 
           
           “还有更大的威胁则来自齐国。齐国名列万乘之国,打算吞并东南邻国宋国,倘使吞没宋国,那就是两倍的齐国,再加上附属国鲁卫的力量,绝对是“强万乘的国家”(more than万乘的国家)。夫以齐国一国之强,燕犹不能支,若以三倍的齐国以临弱燕,再加上可怕的赵国,那您燕国不就完蛋了吗!”


          14楼2008-07-17 08:08
          回复
            燕赵王出了一身冷汗:“是啊,寡人早就知道,燕国是北方弱国。燕和齐,是世仇。二十年前齐国灭燕,我自嗣位以来,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共苦,以求报复。前段时间,我们趁齐相孟尝君兴兵伐楚、攻秦,劳顿之际,发燕兵十万大众,南下攻打齐国,以求报仇雪恨。可以我的二十年积聚,居然还仍然打不过疲敝时刻的齐军,我的十万大众,在‘权之战’全军覆灭,俩员大将,被掳入齐,寡人耻之。如今寡人寝居不安,食饮不甘,昼夜思想报复齐国,亲身削制皮甲的叶片,我的媳妇也不闲着,昼夜搓捻编结皮甲的丝绳。我有深怨积怒于齐,一定要报仇啊!”(燕昭王非常激动,这也是从前孟子惹的祸,齐国灭燕过于鲁莽,给齐国添了这个一次歇斯底里的世仇。) 

             苏秦说:“按您这种办法,是报不了仇的。天下战国有七,燕国独处其最弱,硬打怎么能行呢?我刚才分析了您们的weakness 和 threat,唯独没谈到opportunity(机遇)。其实,您们的threat也正是opportunity。我听说,有本事的人能做成大事,在于‘转祸而为福,因败而成功’。什么意思呢?挑战就是机遇。齐人如今想并吞南边的宋国,这正是您的机会。齐国疲劳战斗,国力必然大耗。它吞占了宋国以后,分兵据守宋地,进一步自我稀释。兼以从前孟尝君以齐人攻秦伐楚,也消耗得够戗。齐国有个大力士‘乌获’,正是齐国的写照,他能举起千钧之重,但他一旦老了,一个女子都能打得过他;行年八十,走路都要别人扶持。您应该派兵助齐人吞宋,装出一副孬种的样子,拼命让齐国到南方战线上去消耗。因其强而强之,乃可折也,因其广而广之,乃可缺也。到时候齐国消耗得不行了,您再绝交于齐,率天下之兵以伐齐,不出几次大小之战,齐国必然覆灭,这就是我的弱齐强燕之道,是我给您设计的战略咨询啊!” 
             
             燕昭王对苏秦的战略构想甚为赞赏,不禁击掌赞叹,佩服万分,一下子有了勇气和信心,称不出五年,寡人的大怨就可以得复了! 

            是凡要攻强国,必养之使强,益之使张,太强必折,太张必缺,从而使它走向强的反方。从前苏秦发愤读《太公阴符》,里面有“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这一句。阴阳这对矛盾势力互相激化,推动事物向激烈尖锐的反面发展。“阴阳相推”是中国道教思想的精髓。苏秦读到这里,曾经高呼“此真可说当世之君矣!” 
             
             苏秦获得的这个真理,跟当年勾践的想法如出一辙,都是以柔克刚的路子。苏秦谈话中也提到了勾践(“勾践栖会稽之山,而后残吴霸天下”)。燕国与齐国的关系,也跟越国与吴国没什么两样。历史真是不断重复的啊。 

            一条正确战略救活一个国家。苏秦同燕昭王反复密谋策划,决定派苏秦“阴出 
            使”于齐。所谓“阴出使”,就是从事秘密的间谍活动,推波助澜,促齐攻宋,一步步实现苏秦的弱齐强燕战略。苏秦成为历史上第一名著名的间谍,燕昭王特意封他为武安君,爵位上卿(秦国有二十等级爵,东方诸侯则依旧是传统的上卿、卿、大夫等级爵)。苏秦行燕国相位之权,位高任重,准备立大功、垂永名于青史。 
             
             (说苏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著名间谍,还不恰当,其实伊尹和姜子牙早就是干这个的,伊尹奉商汤之命,到夏桀那里活动,姜子牙衔周文王使命,入纣王那里去搞颠覆。姜子牙就是太公,他的间谍思想,想必充斥于《太公阴符》一书,给了拿着锥子看书的苏秦极大的启发。) 
             
             最后,燕昭王还是忧心忡忡地说:“齐国有长城据防于其北,有清河、浊河以为固(清河就是济水,浊河是黄河——当时的黄河已经浑了),我们恐怕最终也不易打败他的吧。”


            15楼2008-07-17 08:08
            回复
              苏秦说:“以燕国独战,必然不行,必须联手它国啊!如今您的南边,东南是齐,西南是赵,齐国正在拼命拉拢赵国,从前孟尝君把齐国土地赠给赵国权臣李兑为封邑,目的就是创造周边良好氛围以便齐兵南下伐宋。加入齐赵不断循善(就是交好的意思),两国一起北临弱焉,咱们肯定完蛋了。所以,我这次出使,还除了促成齐人伐宋自耗,还必须离间齐、赵关系。拆开齐赵联盟,把赵国拉过来,未来赵国与您一起兴兵伐齐,乘齐国之弊,必然大获全胜。必要的话,我还要鼓动西边的秦人,也一并参与伐齐(这就是未来的乐毅将五国之兵以伐齐之战。乐毅不过是坐享其成,所谓因势而成就,沾了苏秦的余光,浪得了虚名罢了)。” 
               
               话说到这里,那简直没得再说了。于是,燕昭王为苏秦准备一百五十辆豪华马车,开赴齐国去当间谍,公开使命是“循齐”(加强燕齐两国关系),向齐国表示臣服,实际则从事“促齐伐宋、弱齐强燕、离间齐赵”三大间谍任务。苏秦独入虎穴的勇敢和智慧,以及忠于燕国一生矢志不渝,直至被车裂处死于齐,以自己的身死换取燕昭王伐齐战略的最终成功的慷慨事迹,至今还激励着我们,实在令我们击掌而敬仰之。并且苏秦还为我们一笔洗刷了战国游说之客只会掉摇口舌、翻云覆雨、招摇撞骗、害人肥己等等偏见印象。苏秦与其它泛泛之辈的说客,卓然有质的不同,堪称大智慧,真英豪者也!


              16楼2008-07-17 08:09
              回复
                在获得齐相国伸出的热情双手同时,苏秦入齐前还给齐泯王写了信,扬动燕齐结好的橄榄枝:“现在南方某些大国(暗示就是赵国)很有自己的想法,令大王有所忧虑(意思是,赵国对您的态度不即不离,令您恼火)。他们中的一些极端份子,甚至打算邀请燕国入伙,一起跟您们齐国干仗(这虽然或许是真的,但也不排除苏秦危言耸听,故作姿态以吓唬齐泯王,从而使燕国立场的选择变得举足轻重。真会为燕国造势啊!)。我想说服燕王,阻止他对您造次,他肯定不能听从(开始为自己造势)。我打算到您们国家来谈谈(这就迫使齐国必须善待苏秦,如果齐泯王善待苏秦,就等于向燕国示好,强化了燕王结好齐国的信心,有助于燕王最终选择加入齐联盟而放弃反齐——其实燕王也根本没有反齐的胆子啊,都是苏秦在为燕国和苏秦自己造势。如果齐泯王不隆重接待苏秦,连这唯一一个主张以燕结齐的人都得罪了,那就整个失去燕国了)。希望您以隆重的诸侯礼仪接待我,我也愿意约上一百五十辆华丽的车子出行,天下人看了必然说:看!燕国而跟齐人示好,齐人也使燕国使者大为尊贵,看来两国结好啦,燕国不打算加入合伙伐齐的队列啦(从而挫败反齐势力的蠢蠢欲动)。如果您不肯善待贵遇我,那我也就只用五十辆车子出行,(以后咱两国的事,也就难说了)!”


                18楼2008-07-17 08:11
                回复
                  这信写完,齐泯王能不当齐桓公也不行了,事实上,他在宫殿大张宴席迎接苏秦,他的相国韩珉则跑到内城门口等待苏秦的到来,亲自爬上苏秦的车,拿起鞭子当司机,为苏秦驾马赶车(类似鲍威尔亲自为沙龙开汽车,这迎接的规格实在是太高了)。齐泯王和韩珉都希望燕国人能当齐国的跟屁虫,随着齐国去打赵国,或者打宋国。苏秦的到来,宣布了齐燕合作正式开始。促成齐燕合作如此顺利启动的,不得不说是苏秦事前写的那封信,可谓字字见血,词词命中要害,真是历史罕见的外交辞令大家。像这样的信,苏秦合计写了十几封甚至更多。 
                   
                   1972年,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好些写在帛上的书信,被整理为《战国纵横家书》,其中十三篇就是苏秦的手写书信滕抄本,是当年绝密文件,传阅范围很小,其历史价值不可估量,即便司马迁也没有看过。关于苏秦的事迹,历史上有种种不确的传闻,甚至司马迁把他也与张仪混为一个时代的人。但这些信为我们抹去了历史上的蜘蛛丝。 

                  遗憾的是,这些帛书颇有残破,甚至有抄错行的地方。这个抄书的人也太不严肃。不过也不能怪他,他是从竹简连成的“策”上抄写下来的,而竹简在用丝绳串连成策的时候,往往串错了竹简,导致这封信的内容蹿到另一封信里边去。这个家伙也就糊里糊涂地照抄在他的帛书上了(所谓帛书,就是一块丝帛上写字)。最倒霉的是,帛书的信与信之间,前后顺序也颠倒凌乱,它仿佛蒙太奇的电影,使我们可以浏览见苏秦入齐前后的一系列片断镜头,却难以有序连贯起来。不同学者给出这十三封信的不同排列顺序,众说纷纭,也许未来借助计算机分析,可以探究苏秦入齐后的正确活动脉络。


                  19楼2008-07-17 08:11
                  回复
                    写到这里,就有了一个重要的疑惑,是任何人都要产生的:苏秦来齐国的使命,除了“促齐攻宋”,还有一个“离间齐赵”,怎么变成结好齐赵了呢!齐赵互相斗殴,将无暇北上攻燕,使燕国获得安全,这应该是苏秦所孜孜以求的啊。韩珉天天嚷嚷着要伐赵,不正好符合苏秦的意愿吗,干吗苏秦不支持他,偏要齐赵结好呢? 
                     
                     这大约就是苏秦的果敢机智。离间齐赵,这一条小原则要服从于另一条从天下大势得出的大原则,那就是“离间齐秦”。 

                    当时的中国天下,东西是齐秦两极强国,夹在齐秦中间的,从北向南依次是:燕、赵、韩魏、楚等弱国。如果齐、秦两强对峙,互相牵制,对其他诸侯国来说,是相对安全的国际环境。两强国为保持力量均衡,都不允许对方肆意开疆拓地,不能随意攻击夹在中间地带的诸侯弱国,诸侯弱国得以喘息。 

                    当时人说:“齐秦不合,天下无忧”,就是这个意思。 

                    可是一旦齐、秦两强连横,对中间的诸侯国来说,就是灾祸。齐秦双方就攻伐行动达成谅解,甚至划分势力范围,进而瓜分天下,中间诸侯就等着挨宰割 
                    了。前一时期,孟尝君丢官出齐以后,齐秦邦交恢复,秦人就大肆出兵,以伊 
                    阙之战为高声,猛烈地削弱了周边的韩魏一把,就是齐秦结好对中原的灾难。 
                     而当齐秦两强互相敌对时,譬如孟尝君组织齐秦对打的时候,赵国和宋国,就 
                    蠕动兴兵,各自灭掉了中山和滕国,发了一把小财。所以,齐秦两强的对峙与均势,有利于中间诸侯的扩张。两强势均力敌,必须借助中间各弱国的力量,才能占对方上风。这就更使得中间诸弱的地位崛起,甚至身为两强讨好的对象。比如孟尝君以齐伐秦,就要拉拢韩魏一起出兵,还把打秦国夺得的土地,都奖励给了韩魏。韩魏在齐秦对抗中获得壮大。 

                    所以中间诸侯各国,都乐意看到齐秦对峙,而千方百计地阻止秦、齐的联合。苏秦奉行的基本国际关系原则也是如此,苏秦曾经说过:“普天下的说客,都想离间秦齐之交。那些坐着马车伏轼西驰的人,没有一个号称自己跟齐国关系好;那些伏轼东驰的人,没有一个人会说自己是秦人的铁哥们。他们都不欲齐、秦结合。为什么呢?齐秦对峙,对中间弱国有利,可以乘机得以发展。齐、秦结合,必图晋、楚。中间弱国就完蛋了。”


                    22楼2008-07-17 08:12
                    回复
                      五 

                      “拔城于樽俎之间,折冲于卧席之上”,说起来优美,作起来却难。别说作起来,就是理解起来,两千二百多年前苏秦纵横外交的思路,已经让人大脑缺氧了。我们来深呼吸一下,唱一下扁担歌:“扁担长,板凳短,齐国要灭宋国,秦国偏不许齐国灭宋国。齐国偏要灭宋国,秦国偏要齐国去打赵国(就来不及灭宋国了)。苏秦说打赵国不如打宋国利。可是秦国不让打宋国。苏秦就让齐国和赵国一起打秦国,然后再打宋国﹍﹍随着故事的进展,这个歌的长度和难度还要再加强。 
                       
                       于是,苏秦去实现这歌的最后一句:他衔齐泯王之名,向东北方向找赵国结好,邀他一起对抗秦国。齐赵结好,是为了便于齐国从容南下攻宋(免得赵人从背后捣乱)。而齐赵对抗秦国,又是为了防止秦人干扰齐国灭宋。总之,“齐赵交”,“齐秦离”,是苏秦入齐以来的纵横成果,目的是便于齐国灭宋,而齐国灭宋,又是为了完成他“弱齐强燕”的根本间谍使命。(同时“齐秦离”又是包括燕国在内的各中间弱国所期望的,前文已论之)。 
                       
                       
                       赵国会答应结好齐国吗?赵国这时候的大当家的,是权臣李兑。七年前,李兑伙同公子成饿杀了赵主父。七年后,公子成大约老死了,李兑专赵国之政,贵为封君,号奉阳君。 
                       
                       
                       奉阳君李兑甚不取于苏秦——意思是feel sick at 苏秦,对苏秦很讨厌。苏秦就派人先传话给他说:“如果燕国投入齐国的怀抱,你们赵国就孤立了。只有燕国与齐国对抗,你们赵国才安全牢稳。而您却逼着燕国跟齐国结好,私下认为您不够聪明!” 
                       
                       
                       我何时逼着燕国跟齐国好了?”李兑问。 
                       
                       “您看,燕国是个弱国,不结好赵国,就得结好齐国。在燕国控制政事的是苏秦。但是您却feel sick at 苏秦,这不是逼着苏秦带着燕国去结交齐国吗?所以,不管您喜欢苏秦也好,讨厌苏秦也好,最好都要善遇苏秦。否则齐燕结好,你们就被动了!最好你们能争取燕国跟您们结好,通过苏秦。”


                      24楼2008-07-17 08:13
                      回复
                        李兑说:“善!”于是也大张旗鼓迎接苏秦。 

                        苏秦大模大样来到赵国以后,下了豪华马车就开始骂李兑:“您以前饿杀赵主父,天下人都知道,按道理您是该诛灭三族的。一旦诸侯以此借口来打你,还有活路吗?您立于赵国,危如累卵啊。如今你我的话则生,不听我的话则死。” 

                        李兑又气又恐慌,连忙问:“你有什么话可以教我!” 

                        苏秦转而和颜悦色,说道:“我为您考虑,您的春秋已高,身体已老,封地的事,不可不早定。选择封地的话,在赵国这里,不合适——危如累卵嘛!最好避到别的国家去。去韩魏那里也不好,韩魏距离贪婪的秦人太近,不安全。去楚国或燕国呢,倒是偏远了,安全了,但是又太偏了,生活没意思。去中山之地呢,那里又土地太贫瘠。最好选在中原偏东的宋国的陶邑,那里富得流油,倒爷群聚,商业发达,抽的商业税够您吃几辈子的。怎么才能得到陶邑封地呢?我教您啊——如今齐国正想吞灭宋国,您如果与齐结好,助齐灭宋,将有大德于齐;而宋康王又是昏君,您除去昏君,替天下作了好事。齐国又感谢您,您又替天下做了好事,自己还得到肥的流油的封地。这么好的事情,一百年也遇不上一次阿!” 
                         
                         于是李兑没话说了,答应让赵国与齐国结好,也就是默许齐国攻宋,自己不会从后身捣乱。作为回报,李兑将得到宋国陶邑为封地。 

                        三言两语一点播,举重若轻,一下子苏秦就实现了结齐赵的计划,这是纵横家的牛叉之处啊,不得不服。苏秦非常善于调动和利用矛盾,以达成既定目标。 

                        苏秦的出访,为齐闵王与赵惠文王接下来的盟会,铺平了道路。这也再次体现了专权的坏处,李兑作为赵国权臣,制定赵国的对齐政策时,不是从国家利益出发,而是参谋个人私家得失。古时历代权臣,莫不如此。孟尝君从前在齐国,也是如此。要么法家怎么旗帜鲜明地遏制权臣的滋生和存在呢。 
                         
                         接下来,赵惠文王(还是个半熟少年)在李兑的拥持下,与齐泯王跑到齐赵交界的山东阳谷县地区(武松打老虎的地方),举行结盟及反秦的宣言仪式。两国结盟伐宋,自然违逆了秦人保宋的想法,所以,齐赵宣言反秦,也势在必行。苏秦也参加了这次重要的会议。双方相约伐秦,在确保秦人不得干预的情况下,赵又默许齐攻宋。于是齐泯王放手发动了第一次的对宋战争,正是公元前288年前后。


                        25楼2008-07-17 08:13
                        回复
                          宋国国君宋康王,如苏秦所说,确实是个昏君,有的史书把他与夏桀相比,称之为“桀宋”。他表现出来的精神病症状是“射天笞地”,就是跟天神地母搏斗。具体做法是把一袋子牛血挂在竿子上,用箭射,表示天神被他射得大出血了,这固然有哥白尼精神,是人定胜天的豪举,但当时普遍认为他是污蔑神灵,极其狂妄。 

                          据《孟子》说宋康王欲行王政,但他的王政改革可能太激进了,因为他还把自己的社稷建筑也焚烧得一干二净,等于祖宗也全盘否定了,是个歇斯底里的改革者。宋康王还有一个超常之处:就是铸了诸侯之像,让这些木偶在他的厕所里侍奉他,体现精神胜利法。他方便完了以后,就揪着诸侯人像的胳膊瞎摇晃,拿脏东西弹诸侯的鼻子。苏秦说他“此天下之无道不义。伐之,名则义,实则利(可以占其膏腴之地)。” 


                          五 (下) 

                          有一次,宋都城墙的拐角上,有一只老家贼(就是小雀啊)怀孕了,生了一个大老鹰。全城人轰动,宋康王叫史学家占卜(看来当时的史学家都不务正业),占卜结论是:“小而生巨,必霸天下。”宋康王大喜,于是趁着孟尝君组织齐国与秦人开战三年,主力胶着于函谷关一线的时候,宋康王发兵向山东邻近地区灭掉了滕国(孟子行守丧三年的地方),以及多去楚国在苏北、山东南部的“淮北之地”,于是乃更加自信,好勇而不好仁义。


                          26楼2008-07-17 08:14
                          回复
                            公元前288年前后,齐国开始报复宋康王的拖油瓶活动——因为淮北之地和滕国,一直是齐人觊觎的地方,怎么可以被区区宋国劫走。在苏秦的唆使下,以及齐赵结好后赵国的默许下,齐国军队向东南方向的宋国压过来了。 

                            宋国位置在山东省与河南交界地区,都城商丘,与东北方向的齐国为邻,虽然骄横不可一世,却在齐泯王的“汤武之举”面前败下阵来,被迫割让淮北之地以讲和。这是齐国第一次伐宋之战。 

                            燕昭王也派出了将军“张魁”率燕军2万,自带粮食,协助齐军作战。这跟当年越王勾践派遣三千军队追随夫差进攻齐国是一样的,是怂恿夫差前去消耗实力的。 


                            但是张魁却没有范蠡那样的素质,范蠡侍奉夫差的时候,假装尽忠尽责,连夫差都被感动得要收留他为臣,张魁虽然嘴巴里也是对齐泯王惟命是从,但身体语言却调整的不好,传达出很多忿很的信息。是啊,从前齐泯王的老爹齐宣王灭掉燕国,没少祸害燕国人民,后来齐泯王在“权之战”覆灭燕国十万大军,真是两代世仇,积怨深怒不下于吴越之间的仇恨了。张魁的表情和身体语言不断背叛着他的嘴巴,于是齐泯王就高高兴兴地把他捉了杀掉,从而冻结了他的可恶的身体语言。 

                            燕昭王闻讯之后,掉下了眼泪,“泣数行下”(好几行眼泪从好几个眼睛里流下来——当然还有鼻子里的)。燕昭王哭罢,抬眼命令:“我下令,全国整顿,磨兵喂马,以攻齐国,为张魁报仇!” 

                            他的属臣“凡繇”上前劝阻燕昭王的鲁莽决策:“大王不是一恶鬼贤主啊,请接受我的辞职申请!” 

                            燕昭王一愣:“这又是为什么啊?” 

                            凡繇回答说:“从前国家内乱,先王(就是您爹)死于齐军之手,大王异常悲痛而仍然忍辱事齐,就是因为报仇的力量不够。现在张魁死了,而大王准备攻齐,分明是把张魁看得比先王(您爹)还重要了。所以,我请辞职而去。” 
                            燕昭王沉吟半晌,说:“好,我就停止派兵。可是,我该怎么办呢?”


                            27楼2008-07-17 08:14
                            回复
                              凡繇说:“请您身披缟素(就是丧服,表示自己罪该万死),避舍于郊(就是离开宫殿,去郊外找个草房子住着),派使节卑躬屈节地前去齐国谢罪,说,‘这都是寡人的罪过,寡人用人不当,派张魁这个身体语言不好的家伙出使佐齐。您齐泯王是天下贤主,从来不杀诸侯来使的。为什么张魁唯独被杀了呢,一定是这家伙不是好人(身体语言不好),被您杀掉,一定是弊国用人不当,派人不良,择人不善。燕昭王愿意变更轻罪,请您宽恕。’” 
                               
                               
                              燕昭王心说:“这可真是比勾践还够贱啦!”于是,他穿上白色丧服,主导茅草房里轻罪。 

                              使臣把话语转达齐泯王的时候,据《吕氏春秋》记载,齐泯王正在“大饮”,左右都是官吏,大约还有东郭先生曾服役过的乐器班子在演奏。使者报告完毕之后,齐泯王哈哈大笑,说:“好听!您们大王真是会讲话!来,再给寡人重复一遍。” 

                              使者鼓着嘴又重复了一边,齐泯王哈哈大笑,在左右官吏和诸侯宾客面前出尽了风头,然后说:“好啦,告诉你们大王,不要再住在草房子里了,回宫殿去住吧。” 

                              齐泯王特意派了“小使”(地位卑微的使者),至燕国宣布自己的旨意,令燕昭王“复舍”(回宫)。 

                              齐泯王的志大而骄,是其性格中的死穴。这一点,他和他的收下败将“宋康王”,其实无甚区别。 

                              张魁之死,令苏秦也深感不安。齐泯王今天敢于杀张魁,迟早也敢于杀我。于是他派人报告燕昭王,请求不再在齐国当间谍了——掉脑袋的风险啊。 

                              燕昭王回复说:“你小子休想!你离开齐国,对燕国极为不利。”苏秦只好留了下来,继续从事地下工作。后来苏秦在信件上回忆这件事,说燕昭王是“强之齐”,强迫苏秦留齐。强迫两字,反映出燕昭王有点像勾践那样,“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荣乐”的一个狠人的样子,比较以自我利益为中心。不是黄金台上,简单地散金求贤那样纯粹的大好人。


                              28楼2008-07-17 08: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