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经
作者不详。一名《三皇文》,亦称《三皇内文》,为《天皇文》、《地皇文》、《人皇文》的合称。据传三国帛和所得为最古,後郑隐传葛洪,即所谓《小有三皇文》,称此文在小有之天玉府中,又叫《小有经》。据道教说,西晋时鲍靓学道嵩山,於惠帝永康(300-301)年中得受此文,後授葛洪,即《大有三皇文》,又称《大有经》,说此经秘在大有宫中。以後陆修静、孙游岳、陶弘景递相传承,陶并增以其他道经及斋仪,编为十三卷,为《太上洞神经》系所本。按葛洪所说,《三皇经》的主要内容是劾召鬼神、符图与存思法,为符书。这是後来以《三皇经》为本的《洞神经》系的主要教义。唐太宗贞观二十年(646)下令除毁《三皇经》。古本《三皇经》今已佚。《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收有《太清金阙玉华仙书八极神章三皇内秘文》三卷和《三皇内文遗秘》一卷,皆非古本《三皇经》,但保留了古《三皇经》的某些内容,对研究魏晋南北朝道教史仍有参考价值。 东晋哀帝年间(362一365),江东天师道盛行,造作了大量道书,出现了以造作道书、传授经法为首务的道教经录派。这是在葛洪建立以金丹道为中心的神仙理论体系之后,以符录为主的天师道向义理化深入的一次重大发展。其具体表现,便是上清、灵宝、三皇经法之出现。 上清经系,以魏华存为第一代真人。实际上清经系是由魏华存创始,而大部分乃是杨羲、许谧、许翔等所共同作。他们在京都建邺《今南京》和句容茅山中的雷平山(长史许谧的家宅与别墅》设立了乩坛,许谧为坛主,杨羲是乩手,又是记录。他们以扶乱为手法,假托“紫虚元君上真司命南岳魏夫人”下降,授以经法,实际上是杨羲所造作。杨许用扶乩的手法,假托“众真降授”,造作大量经书,形成了以《上清大洞真经》为主的上清经系。 他们所传授和造作的道经大抵为三部分:一为《真诰叙录》之中所说的《上清经》、《黄庭经》、《七元星图》、《灵宝五符》、《西岳公禁山符》、《中黄制虎豹符》;二为《云笈七七签·上清经述》中所说《太上宝文》、《太素隐书》、《灵书紫文》、《紫度炎光》、《石精玉马》、《神虎真文》、《高仙羽玄》等;三为《茅山志》中所说《太上三天正法经》及《上清经述》中所说正一真人别授的《治精制鬼法》。南朝陶弘景曾有纂集之上清经目,已亡佚。晋代王灵期也造作边上清经书。故杨羲、许谧所造作上清经书的具体经目、卷数,现在难以考定。北周武帝天和年间(566一569),甄鸾上《笑道论》谓陆修静《三洞经书目录》云:“上清经一百八十六卷一百二十七卷已行。”大既那时行世的共有127卷。 上清经系的代表性经典为《上清大洞真经》,此经是《黄庭经》内炼身神思想的发展,重“存养神肖”及“吟咏宝章”,辅以服气、咽津、念咒、佩符,宣称这是飞升成仙之道。上清经系的出现,表明以符篆为主的天师道,正在转向炼养,有与丹鼎派相融合的趋向。这既是受葛洪神仙理论的影响,同时也是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旧的在逐渐摆脱易为群众暴动所利用的低俗的符水咒术等宗教形式,提高道教的宗教品位。 后来南朝齐、梁出现了卓越的道教学者陶弘景,发展了上清派的经义与方术。使道教经录派更为系统。陶弘景曾从陆修静的弟子孙游岳学道教符图经法,为陆修静再传弟子,继承了杨许所传之上清经录,并且尊奉魏华存及“一杨二许”为前因代宗师,开创了茅山宗。他留下的道经主要有《真灵位业图》、《真诰》、《登真隐诀》、《养性延命录》、《太清诸丹集要》等。他主张儒、道、释三教合流,《真灵位业图》中,把封建社会的官阶等级制度反映到道教的神仙信仰之中,在《真诰》中把生死轮回之说引入道教。使道教向义理化发展迈进了一大步。 道教经录派的另一支系为灵宝经系。《云笈七签》卷三《灵宝略记》中说,吴王阖闾入一石城,门开,于室内玉几上有素书一卷,文字非常,乃《灵宝玉符》真文,至三国时,葛玄《宇孝先》人天台山学道,太上遣三圣真人下降,以《灵宝经》授之,“凡所受经二十三卷并语真请问十卷合三十三卷。孝先传郑思远,又传兄太子少傅海安君宇孝爱,孝爱付子护军梯,梯即抱朴子《葛洪》之父。抱朴子从郑君盟,郑君授抱朴,《抱朴子》于罗浮山去世,以付兄子海安君,至从孙巢甫,以隆安之末,传道士任延庆、徐灵期等,世世录传。” 《灵宝经》分为古《灵宝经》与今《灵宝经》,古《灵宝经》即指《灵宝五符经》,今《灵宝经》指葛洪从孙葛巢甫等道徒所造作的《灵宝度人经》。南朝刘宋陆修静《灵宝经目序》《见《云笈七签》卷四》谓“顷者以来,经文纷互,似非相乱,或是旧日所载,或篇章所见,新旧五十五卷。”陆修静《太上灵宝授度仪表》又说:“然即今见出《元始》旧经,并《仙公》所禀②,臣据信者三十五卷。”概括而言,灵宝经系包括《灵宝五符经》1卷,《元始无量度人经》及《仙公请问经》合35卷,与《上清经》相杂揉,总为55卷。后陆修静在35卷的基础之上增修科仪,立为仪轨,灵宝之教方才大行于世。 灵宝经系的核心篇章为《元始无量度人经》,主要内容是宣扬“仙道贵生,无量度人”,尊崇元始天尊为至高无上之神,又敷衍十方有度人不死之神,还有三界、五帝、三十二天帝、地府、部都等神鬼系统,宣称诸飞天大神在监察人的行为,故人们皆当齐心修斋,六时行香,诵念道经,以求降福消灾,并能登仙。 道教经录派的另一支系为三皇经系。《云笈七签》卷四《三皇经说》,谓为天皇、地皇、人皇治世之时,各授经文3卷,名为《三皇经》,显属荒诞无稽的宗教神话。《三皇经说》又云,晋武帝时,南海太守鲍靓翻以晋元康二年(292)二月二日登篙山,于百室见《三皇文》,后传葛稚川《即葛洪》。《道学传·鲍翻》说鲍翻于晋元帝大兴元年(318)在龙山遇阴长生受道诀,《道教义枢·三洞义》说鲍靓是在晋惠帝永康年中(300一301)入篙山石室得《三皇文》,《云笈七签·鲍真人传》说鲍翻师事左元放受《三皇》、《五岳》劝召之要,依据上述资料知《三皇文》实为鲍翻所造作,后传葛洪。另一说,《三皇文》为帛和所传,郑隐授之葛洪。实际社会上早已流行“劝召鬼神”的巫道,他们造作有《三皇文》,江南帛家道“世事俗祷”,也造作有《三皇文》,鲍靓是巫道与帛家道的信仰者,他将两者汇为一流,再将神奇鬼怪之说与神仙信仰相结合,造作了《三皇内文》三卷。先行世者称《小有经》,后行世者称《大有经》。初传孙游岳,后传陶弘景。后人以此经为主,增加斋仪,编成《洞神经》14卷。《三皇经》的主要内容是“劾召鬼神”的符图及存思神仙“真形”之本。明《正统道藏》收存有《太清金阙玉华仙书太极神章三皇内秘文》3卷、《三皇内文遗秘》1卷,这两种虽非古本,但仍保留有“劾召鬼神”之术。 三皇经系、灵宝经系、上清经系之出现虽有先后,至南朝刘宋时,均由陆修静汇归一流,梁陶弘景加以发挥,形成道教经录派。至唐代便成为道教丹鼎派与符录派之外的以经法授受为主的一大宗派,为道教向义理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扩展阅读:
1
任 继 愈 主 编 《 宗 教 大 词 典 》 第 6 5 3 页 , 上 海 辞 书 出 版 社 1 9 9 8 年 版 ;
2
胡 孚 琛 主 编 《 中 华 道 教 大 辞 典 》 第 6 3 6 页 ,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出 版 社 1 9 9 5 年 版 ;
3
李 养 正 主 编 《 道 教 手 册 》 第 3 1 9 页 , 中 州 古 籍 出 版 社 1 9 9 3 年 版 ;
4
朱 越 利 《 道 经 总 论 》 第 6 9 - 7 1 页 , 辽 宁 教 育 出 版 社 1 9 9 1 年 版 。
作者不详。一名《三皇文》,亦称《三皇内文》,为《天皇文》、《地皇文》、《人皇文》的合称。据传三国帛和所得为最古,後郑隐传葛洪,即所谓《小有三皇文》,称此文在小有之天玉府中,又叫《小有经》。据道教说,西晋时鲍靓学道嵩山,於惠帝永康(300-301)年中得受此文,後授葛洪,即《大有三皇文》,又称《大有经》,说此经秘在大有宫中。以後陆修静、孙游岳、陶弘景递相传承,陶并增以其他道经及斋仪,编为十三卷,为《太上洞神经》系所本。按葛洪所说,《三皇经》的主要内容是劾召鬼神、符图与存思法,为符书。这是後来以《三皇经》为本的《洞神经》系的主要教义。唐太宗贞观二十年(646)下令除毁《三皇经》。古本《三皇经》今已佚。《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收有《太清金阙玉华仙书八极神章三皇内秘文》三卷和《三皇内文遗秘》一卷,皆非古本《三皇经》,但保留了古《三皇经》的某些内容,对研究魏晋南北朝道教史仍有参考价值。 东晋哀帝年间(362一365),江东天师道盛行,造作了大量道书,出现了以造作道书、传授经法为首务的道教经录派。这是在葛洪建立以金丹道为中心的神仙理论体系之后,以符录为主的天师道向义理化深入的一次重大发展。其具体表现,便是上清、灵宝、三皇经法之出现。 上清经系,以魏华存为第一代真人。实际上清经系是由魏华存创始,而大部分乃是杨羲、许谧、许翔等所共同作。他们在京都建邺《今南京》和句容茅山中的雷平山(长史许谧的家宅与别墅》设立了乩坛,许谧为坛主,杨羲是乩手,又是记录。他们以扶乱为手法,假托“紫虚元君上真司命南岳魏夫人”下降,授以经法,实际上是杨羲所造作。杨许用扶乩的手法,假托“众真降授”,造作大量经书,形成了以《上清大洞真经》为主的上清经系。 他们所传授和造作的道经大抵为三部分:一为《真诰叙录》之中所说的《上清经》、《黄庭经》、《七元星图》、《灵宝五符》、《西岳公禁山符》、《中黄制虎豹符》;二为《云笈七七签·上清经述》中所说《太上宝文》、《太素隐书》、《灵书紫文》、《紫度炎光》、《石精玉马》、《神虎真文》、《高仙羽玄》等;三为《茅山志》中所说《太上三天正法经》及《上清经述》中所说正一真人别授的《治精制鬼法》。南朝陶弘景曾有纂集之上清经目,已亡佚。晋代王灵期也造作边上清经书。故杨羲、许谧所造作上清经书的具体经目、卷数,现在难以考定。北周武帝天和年间(566一569),甄鸾上《笑道论》谓陆修静《三洞经书目录》云:“上清经一百八十六卷一百二十七卷已行。”大既那时行世的共有127卷。 上清经系的代表性经典为《上清大洞真经》,此经是《黄庭经》内炼身神思想的发展,重“存养神肖”及“吟咏宝章”,辅以服气、咽津、念咒、佩符,宣称这是飞升成仙之道。上清经系的出现,表明以符篆为主的天师道,正在转向炼养,有与丹鼎派相融合的趋向。这既是受葛洪神仙理论的影响,同时也是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旧的在逐渐摆脱易为群众暴动所利用的低俗的符水咒术等宗教形式,提高道教的宗教品位。 后来南朝齐、梁出现了卓越的道教学者陶弘景,发展了上清派的经义与方术。使道教经录派更为系统。陶弘景曾从陆修静的弟子孙游岳学道教符图经法,为陆修静再传弟子,继承了杨许所传之上清经录,并且尊奉魏华存及“一杨二许”为前因代宗师,开创了茅山宗。他留下的道经主要有《真灵位业图》、《真诰》、《登真隐诀》、《养性延命录》、《太清诸丹集要》等。他主张儒、道、释三教合流,《真灵位业图》中,把封建社会的官阶等级制度反映到道教的神仙信仰之中,在《真诰》中把生死轮回之说引入道教。使道教向义理化发展迈进了一大步。 道教经录派的另一支系为灵宝经系。《云笈七签》卷三《灵宝略记》中说,吴王阖闾入一石城,门开,于室内玉几上有素书一卷,文字非常,乃《灵宝玉符》真文,至三国时,葛玄《宇孝先》人天台山学道,太上遣三圣真人下降,以《灵宝经》授之,“凡所受经二十三卷并语真请问十卷合三十三卷。孝先传郑思远,又传兄太子少傅海安君宇孝爱,孝爱付子护军梯,梯即抱朴子《葛洪》之父。抱朴子从郑君盟,郑君授抱朴,《抱朴子》于罗浮山去世,以付兄子海安君,至从孙巢甫,以隆安之末,传道士任延庆、徐灵期等,世世录传。” 《灵宝经》分为古《灵宝经》与今《灵宝经》,古《灵宝经》即指《灵宝五符经》,今《灵宝经》指葛洪从孙葛巢甫等道徒所造作的《灵宝度人经》。南朝刘宋陆修静《灵宝经目序》《见《云笈七签》卷四》谓“顷者以来,经文纷互,似非相乱,或是旧日所载,或篇章所见,新旧五十五卷。”陆修静《太上灵宝授度仪表》又说:“然即今见出《元始》旧经,并《仙公》所禀②,臣据信者三十五卷。”概括而言,灵宝经系包括《灵宝五符经》1卷,《元始无量度人经》及《仙公请问经》合35卷,与《上清经》相杂揉,总为55卷。后陆修静在35卷的基础之上增修科仪,立为仪轨,灵宝之教方才大行于世。 灵宝经系的核心篇章为《元始无量度人经》,主要内容是宣扬“仙道贵生,无量度人”,尊崇元始天尊为至高无上之神,又敷衍十方有度人不死之神,还有三界、五帝、三十二天帝、地府、部都等神鬼系统,宣称诸飞天大神在监察人的行为,故人们皆当齐心修斋,六时行香,诵念道经,以求降福消灾,并能登仙。 道教经录派的另一支系为三皇经系。《云笈七签》卷四《三皇经说》,谓为天皇、地皇、人皇治世之时,各授经文3卷,名为《三皇经》,显属荒诞无稽的宗教神话。《三皇经说》又云,晋武帝时,南海太守鲍靓翻以晋元康二年(292)二月二日登篙山,于百室见《三皇文》,后传葛稚川《即葛洪》。《道学传·鲍翻》说鲍翻于晋元帝大兴元年(318)在龙山遇阴长生受道诀,《道教义枢·三洞义》说鲍靓是在晋惠帝永康年中(300一301)入篙山石室得《三皇文》,《云笈七签·鲍真人传》说鲍翻师事左元放受《三皇》、《五岳》劝召之要,依据上述资料知《三皇文》实为鲍翻所造作,后传葛洪。另一说,《三皇文》为帛和所传,郑隐授之葛洪。实际社会上早已流行“劝召鬼神”的巫道,他们造作有《三皇文》,江南帛家道“世事俗祷”,也造作有《三皇文》,鲍靓是巫道与帛家道的信仰者,他将两者汇为一流,再将神奇鬼怪之说与神仙信仰相结合,造作了《三皇内文》三卷。先行世者称《小有经》,后行世者称《大有经》。初传孙游岳,后传陶弘景。后人以此经为主,增加斋仪,编成《洞神经》14卷。《三皇经》的主要内容是“劾召鬼神”的符图及存思神仙“真形”之本。明《正统道藏》收存有《太清金阙玉华仙书太极神章三皇内秘文》3卷、《三皇内文遗秘》1卷,这两种虽非古本,但仍保留有“劾召鬼神”之术。 三皇经系、灵宝经系、上清经系之出现虽有先后,至南朝刘宋时,均由陆修静汇归一流,梁陶弘景加以发挥,形成道教经录派。至唐代便成为道教丹鼎派与符录派之外的以经法授受为主的一大宗派,为道教向义理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扩展阅读:
1
任 继 愈 主 编 《 宗 教 大 词 典 》 第 6 5 3 页 , 上 海 辞 书 出 版 社 1 9 9 8 年 版 ;
2
胡 孚 琛 主 编 《 中 华 道 教 大 辞 典 》 第 6 3 6 页 ,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出 版 社 1 9 9 5 年 版 ;
3
李 养 正 主 编 《 道 教 手 册 》 第 3 1 9 页 , 中 州 古 籍 出 版 社 1 9 9 3 年 版 ;
4
朱 越 利 《 道 经 总 论 》 第 6 9 - 7 1 页 , 辽 宁 教 育 出 版 社 1 9 9 1 年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