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太极吧 关注:9,622贴子:119,200

回复:太极初学之我见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最欣赏师父说的一句话,太极拳练就对了!站桩也是,站就对了,站住不动,站不住了,坚持!又站不住了,再坚持!坚持!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6-08-04 14:00
收起回复
    五。一天练拳五六遍,半年招熟,这期间最好不要看太极拳方面的理论,因为前辈的拳论,不是教人怎样练拳的,初学者看这些东西,往往适得其反,反而不知道怎样练拳了。我有段时间,就是理论看多了,练魔怔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6-08-04 19:19
    回复
      这期间练拳,思想专注于动作的准确与连贯性,整套拳架中间不要停顿,就算期间有错误出现,也不要去纠正,要一气呵成。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16-08-05 08:09
      收起回复
        招熟之后,就可以把思想解放出来,想其它的要领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16-08-05 08:19
        收起回复
          命门后撑的细致练法
            著名太极拳家顾留馨先生在其著作《太极拳术》一书中讲道,陈、武两式拳家在讲究身法时,主张全身整体劲的蓄发相变是需要“一身备五弓”的。五弓以身弓为主,身弓以腰为弓把,腰脊命门穴始终以意贯注,中定而不摇摆。动作时以命门穴为轴心,以两腰肾的抽换来变换身体的虚实。顾先生的论述,强调了“身弓”对于身法的重要性。我们知道,身弓备则腰脊坚韧有力,富于弹性,上与两臂相系,下与两腿相随,腰脊一转周身皆动,贯串协调主从不乱,既可八面支撑,又能八面转换.确实体现了腰脊的主宰作用。而命门穴位于身弓的中心位置,是关键的节点,故命门运用得当,则有助于身体的动态平衡,体现的是身法中的中定作用。
          重视命门部位的锻炼,在陈式太极拳套路的练习中表现得十分明显。如护心捶定势时,双臂合劲向前搠发,腰背部有后撑的微动,术语称之为“前去之中必有后撑”。由前搠、后撑所呈现的,是一幅中正安舒稳固扎实的功架,习练者本人也会有支撑稳固、劲力集中的感觉。再如“六封四闭”之定势,随转体双手斜下按时,对腰背部仍有命门后撑的要求。此时的动作是“开”,劲力的运用为“放”,劲往前去,命门后撑。顾留馨先生在阐述“前去之中必有后撑”时说,身手腿前去时,裆劲下沉,足底着力,而内劲由裆中往上翻,经背脊透达于掌指而直射,腰脊命门穴须微往后撑,这是“有前必有后”的对称协调的练法,也可说是前后的对拉拔长,目的是为了求得全身不失中正安舒的基本状态,使前进的惯性运动受到制约,不致破坏自身的平衡(《太极拳术》,上海教育出版社)。顾先生的解析透彻明了,对我等后学者正确掌握“命门后撑”的细致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身弓备命门后撑,强调的是“内动”,重视的是“意”的运用。正如郝少如先生在《武式太极拳》一书中所讲,习练太极拳必须靠意识的支配来获得“张弓”和“放箭”的效果,“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旨在用意,而不在于用形,切莫弯腰驼背。这样看来,“张弓”强调的是“以意代形”,是“求其劲而非求其形”。同样,也如顾留馨先生强调的“腰脊命门穴始终以意贯注”,是“在内而不在外”。所以,“命门后撑”技法的重要之处在于以意贯注之,它所体现的仍是“意之所注,真气从之”的锻炼法则。
          虚实转换在腰隙 清·王宗岳《十三势行功歌》云:“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16-08-05 08:26
          收起回复
            ”腰隙,俗称腰眼,位置在后腰部肾腧穴处;该穴对应于两肾,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约5cm),属足太阳膀胱经。两肾腧穴的中间是命门穴,该穴在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属督脉。前辈名家指出:身法虚实的变换,关键在以腰脊命门穴为轴心的左右腰隙(两。肾)的抽换;两肾抽换变化虚实,是全身总虚实的枢纽所在。所以,两肾抽换变化虚实,是太极拳习练时不可轻视的技术法则。
            转换之法,各派太极拳家都十分重视。郝少如先生著《武式太极拳》一书,专有一个章节讲转换之法。郝先生写道:“转换时,命意源头在腰隙……迈左步时,左腰眼微向上抽,用右腰眼托起左腰眼,而右腿实股须精神贯注,左腿则气势腾挪;迈右步时,右腰眼微向上抽,用左腰眼托起右腰眼,而左腿实股须精神贯注,右腿则气势腾挪。”郝先生强调:“两个腰眼总须一上一下,一虚一实,从实托虚,虚与实又要相吸相依。”这样看来,郝先生讲到的这个技法,可以理解为:两肾抽换乃是阴阳互根、阴阳相济的关系,这种练法反映了太极阴阳学说在行拳走架时的具体运用,是一种细致的练法。杨式太极拳,欲左脚向前上步以移动身体重心,意念一动,先是右侧腰肾渐渐下落,右胯根相随内收下沉;左侧腰肾缓缓上提,左胯根提带左足跟离地,此时仿佛是右肾在托左肾。随着左侧腰肾继续上提,左胯根将左腿屈膝提起向前迈出;然后,左侧腰肾渐渐沉落,右侧腰肾缓缓提升;右脚蹬地右腿内旋使躯体平稳前移,左脚踏实。这样的练法,表明身体重心的移动与腰肾的虚实转换密切相关。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之时,腰肾管着两腿:腰肾落实的这边,下面的腿也落实;腰肾松虚的那边,下面的腿也有松虚的意味。就是说,以步法上虚实的转换来变换身体的重心,是由腰肾的内动来支配的,动步时应首先动腰肾。显然,这也是太极拳的细致练法。为什么要这样动步呢?顾留馨先生说过,凡欲往左迈步,右腰隙先下抽落实,右胯同时内收落实,左腿迈步就轻灵,反之亦然。这是“意欲往左,必先往右;意欲往右,必先往左”的原理在步法上的运用(《太极拳术》)。
            虚实转换在腰隙,是太极拳动作要领中重要的一项,它的重点处仍是强调“由内及外”。至于腰肾提升沉降的程度,则在于个人练拳时的揣摩与体悟。从生理结构方面来讲,两肾均为筋膜脂肪所固定,不可能有明显的位移。腰肾的移动,它的抽换升降,实际上是反映在空间运动轨迹上的。对于一侧腰肾沉降的感觉,主要是习拳者在意念上加重了对这一侧腰肾的关注,是“意之所向,全神贯注”所产生的效果,相比之下,另一侧腰肾则显得松虚自在。如此这般地反复调整意念上的关注,“意之所注,真气从之”,就达到了锻炼腰肾的目的。两肾抽换于拳术动作上是虚实转换,于强身健体的客观效果上是“活腰壮肾”,这种锻炼方法有利于人体精气的转化。
            介绍一个小功法
            为配合前面所讲的内容,向读者朋友介绍一个小功法,用来对两肾及命门进行锻炼。
             方法简介如下。
              (一)身体自然站立,左脚向左开步,两脚距离与肩同宽或略宽。按照太极拳套路习练时预备式的技术要求,调整好身体的状态。
            (二)随着意念前引,以腕领臂徐徐向前上方弧形上搠腕与肩平,手指自然下垂,意念在腕背,体会搠劲。  (三)两手十指随眼神心意前趋的引领,向前平展伸挤,意念在指梢,体会挤劲。此时,腰背稳稳地、适度地向后依靠,体会“前去之中必有后撑”的感觉,以益于命门。
            (四)两手塌腕,十指自然上跷,以肘领臂向后下方沉稳地牵引至腰侧附近,意念在掌心,体会捋劲。
              (五)松胯下坐,身体重心略降,随心气下沉。两手沉稳地按落于两胯外侧,意念在掌根,体会按劲。
              (六)心气放松,两手舒指下垂,恢复成太极拳套路习练时预备式的状态。以上动作,各动衔接连贯自然,并配合细匀深长的呼吸,以自然和顺为宜。
            (七)上动稍停,意念引导,左肾、左手略下引然后左肾提升,以身带肩以肩带臂略向上提,左足轻松;同时右肾沉落,右手向下微按,右足踩实,身体重心移到右腿并随势略下沉。
            本动是以两肾左提右降的内动,来促成身体重心的转换。
            然后右肾提升,以身带肩以肩带臂略上提,右足轻松;同时左肾沉降,左手向下微按,左足踩实,身体重心移到左腿并随势略下沉。
            如此这般,左右互换,可做数次。动作柔缓协调,意念须沉着专注,意在两肾。
            (八)两肾抽换数次后,可结束动作,恢复成太极拳套路习练时预备式的状态。
            以上动作为一遍。
            然后再从动作(一)开始,做到动作 (八)为第二遍。如此反复,遍数的多少由个人而定。此功法可单独练习,亦可在习练太极拳套路之前做数遍,以利于调整心态。
            本功法或相似功法,在太极拳界多有传授。以上介绍,为师辈传授及名家著述相关内容之综合。笔者艺浅识短,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朋友


            IP属地:山东24楼2016-08-05 08:32
            收起回复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6楼2016-08-05 08:35
              回复
                没心情更了,我也上视频。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0楼2016-08-05 14:05
                回复
                  想说一下关于正拳架的问题。有的人叫捏架子,每个人都要正拳架,有的老师就是讲清楚道理,让学生自己体会,有的老师就会事无巨细,每个动作都纠正,我觉得只是理念不同,是宏观和微观的角度不同,没有对错。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3楼2016-08-06 19:13
                  回复
                    在上面转载的文章中,讲到练习拳架时虚实转换是由两肾抽换来支配的,也就是说两肾总是一上一下不断变换,那反过来就可以用两肾抽换来推导腿部的虚实变化,特别是转关处的细微动作。拿上左步举例,重心往右腿移动的同时,对应两肾抽换,是右肾缓缓下沉顶起左肾,重心完全移到右腿,右肾下沉到底,松右胯左腿自然提起,上步。我拳架初步贯通,就是靠这个推导的,这应该也是用意的一种,浩浩老师说我用意过重可能于此有关,我不知道这种方法有没有什么不妥,思量很久,觉得对初学者和自学者有用,就写出来了。如果,有老师和朋友觉得写在这儿有什么不妥,或者有可能误导初学者,请留言,我会予以删除,谢谢!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7楼2016-08-07 12:55
                    收起回复
                      练拳时间不长,感悟就这么多了,先更到这儿,有错误的地方,望不吝指出!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8楼2016-08-07 12:58
                      回复
                        松!再说一下自己现在所理解的松,因为人后天用力习惯,导致平时只有一部分肌肉参与运动,这些肌肉相对来说是可控的,另有很大一部分肌肉很少或根本不参与运动,这些肌肉是不可控的,这些肌肉僵硬会扯住骨骼,使骨骼固定在相对狭小的范围内,影响骨骼的活动空间,影响气血运行。拳架和站桩初始阶段,都要求放松,其实是让可控肌肉松下来,这里我称之为假松,释放假松就会感觉到不可控肌肉还是紧着的,把这时候的紧松下来,随着松的程度的加深,骨骼会变得越来越灵活,这就是紧中松,紧中松才是真的松!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1楼2016-08-11 18:21
                        收起回复
                          练拳三年口自闭!练拳四年半了,有时候还是会关注一下贴吧,但是不想说话了,有营养的帖子太少了,再加上练拳到现在,自己觉得很清楚到了什么阶段,下面的路该怎么走,不在迷茫了;快一年了,每天坚持练拳最少五遍,加上站桩调整,要两三个小时,自觉进步很大,气沉丹田以沉到脚底为妙,我应该在气沉丹田,沉到脚底还要两到五年时间,我能感觉到沉到脚底就是师父说的豁然贯通,慢慢来,我相信会达到。最后总结一句话,孙禄堂曰:练!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6楼2020-04-16 22: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