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午五时二十分,山手线电车经过荒川站,在站台前停下。从小石川植物园那边,上野英连穿过杜鹃花覆盖下的山岗走过来,夹着包袱皮,登上电车。他朝空位旁边,学生模样的青年微微点了一下头,然后坐下,把包袱皮安置在穿着西服裤的大腿上。
上野英连抬手看了看表,舒了一口气。他从浆洗得整洁的西服衬领边取下眼镜戴上,打开包袱皮。今天携带的文件不是很多,少的时候情况好些,可差不多总是塞不下公文包。他在其中叠放了另一张包袱皮,以备文件装不下时使用。
站台上陆续有人上来。身着洋服的教师和办公人员,穿栗梅色外衣和绛紫色女袴的女学生,抱着包袱皮,梳成新式的头发留了刘海,扎着绿褐色的发带,穿白足袋和木屐。电车往前开去。上野英连拿出演算用的草稿纸,用一枚小别针别住。这是铃子的提议,用别针别住,就算在运行的电车上,草稿纸都不会被弄乱,也不会从腿上滑下去。上野英连用钢笔在纸上演算起来。上面以潦草的字迹,写满了数式。
红砖的建筑物从电车窗外缓缓过去了,拱顶校门上,皇室菊花徽章在夕日里闪烁着光辉。上野英连是东京帝国大学理学部的数学教授,每周有三天讲课,余下的日子需要坐班。不管天气如何,每天上班,他一定准时乘坐山手线电车,到三丁目的荒川站下车后,穿过小石川植物园附近,到达理学院,下午按照同样的路线回家。西洋人的洋馆,新建筑的病院,用葛草葺顶的、卖粗点心的古老店铺,都能从荒川站周围看到。早晨和傍晚,电车经过千驮谷一带时,总会遇到演习的兵队,对此上野英连也习以为常了。
演算卡住了,上野英连皱眉思索。这些是他从数学杂志上摘抄下来的悬赏问题,解开了,但也不是为了领取那点微薄的奖金。有学生问,“上野教授最高兴的事是什么?”他回答:“是解出一道数学题。”学生们都说“不愧是上野教授”。不过,他真正的答案,不好意思在学生面前说出口,“看到妻对我笑一下,我就很高兴。”
铃子和他结婚时十八岁,刚从四谷御茶水的高等女学校毕业。以前由于两家相识,上野英连是她的数学家教,因而直到婚后,铃子一紧张,或是害羞了,还是改不了“先生”的称呼。铃子家姓桥寺,是根岸出身的新华族。因是旧识,来到桥寺家位于千代田的宅邸时,上野英连常被请进里间。在那八铺席的客室连带书斋里,嵌着玻璃的西洋书箱和西式的板壁,一张栗木矮几,壁龛下摆放一钵春兰,挂轴是容斋的山水画。春日的暖阳从纸窗外照进来,桌上摊着两三本杂志,还有一方砚台,稿纸在吹拂的春风中卷动着。铃子端上亲手沏的茶。她那富于少女姿态的发髻,奢华的藤色和服的下摆和白足袋,宛如花间的黄莺拍动翅膀,都在春日里辉耀着浮现出来。
“这是由阴历三月二十一日摘的新芽做成的茶叶,……因为‘昔’字是‘廿、一、日’三字组成的,所以这种茶叫做‘初昔’,……”
铃子的笑容很美,一向不读文学杂志的上野英连,也在写坏的信笺上写下过一句“容貌如初昔”,可直到婚后铃子收拾书斋时,才看到抽屉里那蓝格子的西洋纸信笺。铃子性格温顺,可是很聪明,不像旧式女性那样存有依赖心,从父亲手里转到丈夫手里,爱美、培养理想、虚荣心强等这些明治年代女学生便有的新兴思想,在她身上却又一点也不见。书斋的漆桌上放着《镜花全集》、《近松世话净琉璃》、英文教科书,铃子的国文和英文都很好,只是数学稍弱。从上野英连替她补习数学起,两人没有一次书信来往,礼数方面也从未逾越师生关系的规矩。可是彼此暗生的情愫,铃子那种既像恋情又非恋情似的温柔态度,都在柔和的春日里,残暑松林的蝉鸣里,渐渐地萌生出来。
“先生为什么喜欢数学呢?”一次上完课后,铃子问他。上野英连一面整理演算纸,一面回答:“因为我是个死脑筋的人,像数式一样只会认死理。”铃子笑了。待她放下掩住嘴的法兰绒夏服长袖,他说:“还因为,数学是奇迹。那是很美丽的东西,是无法抓到,没有形态的东西,但又是想要获得的不可思议的东西。”铃子好奇地看着他,上野英连用钢笔指了指当天学习的数式,“我让你用-1开平方的时候,你问我,这样的数字是不是不存在?但它有答案。i是虚数,-1的平方根,一个谦虚的数字,它未曾出现在可见的世界,只存在于心里,支撑起一整个世界。i代表‘爱’。”“ai……”铃子轻轻读了一遍那两个相同的读音,脸红了。
下午五时二十分,山手线电车经过荒川站,在站台前停下。从小石川植物园那边,上野英连穿过杜鹃花覆盖下的山岗走过来,夹着包袱皮,登上电车。他朝空位旁边,学生模样的青年微微点了一下头,然后坐下,把包袱皮安置在穿着西服裤的大腿上。
上野英连抬手看了看表,舒了一口气。他从浆洗得整洁的西服衬领边取下眼镜戴上,打开包袱皮。今天携带的文件不是很多,少的时候情况好些,可差不多总是塞不下公文包。他在其中叠放了另一张包袱皮,以备文件装不下时使用。
站台上陆续有人上来。身着洋服的教师和办公人员,穿栗梅色外衣和绛紫色女袴的女学生,抱着包袱皮,梳成新式的头发留了刘海,扎着绿褐色的发带,穿白足袋和木屐。电车往前开去。上野英连拿出演算用的草稿纸,用一枚小别针别住。这是铃子的提议,用别针别住,就算在运行的电车上,草稿纸都不会被弄乱,也不会从腿上滑下去。上野英连用钢笔在纸上演算起来。上面以潦草的字迹,写满了数式。
红砖的建筑物从电车窗外缓缓过去了,拱顶校门上,皇室菊花徽章在夕日里闪烁着光辉。上野英连是东京帝国大学理学部的数学教授,每周有三天讲课,余下的日子需要坐班。不管天气如何,每天上班,他一定准时乘坐山手线电车,到三丁目的荒川站下车后,穿过小石川植物园附近,到达理学院,下午按照同样的路线回家。西洋人的洋馆,新建筑的病院,用葛草葺顶的、卖粗点心的古老店铺,都能从荒川站周围看到。早晨和傍晚,电车经过千驮谷一带时,总会遇到演习的兵队,对此上野英连也习以为常了。
演算卡住了,上野英连皱眉思索。这些是他从数学杂志上摘抄下来的悬赏问题,解开了,但也不是为了领取那点微薄的奖金。有学生问,“上野教授最高兴的事是什么?”他回答:“是解出一道数学题。”学生们都说“不愧是上野教授”。不过,他真正的答案,不好意思在学生面前说出口,“看到妻对我笑一下,我就很高兴。”
铃子和他结婚时十八岁,刚从四谷御茶水的高等女学校毕业。以前由于两家相识,上野英连是她的数学家教,因而直到婚后,铃子一紧张,或是害羞了,还是改不了“先生”的称呼。铃子家姓桥寺,是根岸出身的新华族。因是旧识,来到桥寺家位于千代田的宅邸时,上野英连常被请进里间。在那八铺席的客室连带书斋里,嵌着玻璃的西洋书箱和西式的板壁,一张栗木矮几,壁龛下摆放一钵春兰,挂轴是容斋的山水画。春日的暖阳从纸窗外照进来,桌上摊着两三本杂志,还有一方砚台,稿纸在吹拂的春风中卷动着。铃子端上亲手沏的茶。她那富于少女姿态的发髻,奢华的藤色和服的下摆和白足袋,宛如花间的黄莺拍动翅膀,都在春日里辉耀着浮现出来。
“这是由阴历三月二十一日摘的新芽做成的茶叶,……因为‘昔’字是‘廿、一、日’三字组成的,所以这种茶叫做‘初昔’,……”
铃子的笑容很美,一向不读文学杂志的上野英连,也在写坏的信笺上写下过一句“容貌如初昔”,可直到婚后铃子收拾书斋时,才看到抽屉里那蓝格子的西洋纸信笺。铃子性格温顺,可是很聪明,不像旧式女性那样存有依赖心,从父亲手里转到丈夫手里,爱美、培养理想、虚荣心强等这些明治年代女学生便有的新兴思想,在她身上却又一点也不见。书斋的漆桌上放着《镜花全集》、《近松世话净琉璃》、英文教科书,铃子的国文和英文都很好,只是数学稍弱。从上野英连替她补习数学起,两人没有一次书信来往,礼数方面也从未逾越师生关系的规矩。可是彼此暗生的情愫,铃子那种既像恋情又非恋情似的温柔态度,都在柔和的春日里,残暑松林的蝉鸣里,渐渐地萌生出来。
“先生为什么喜欢数学呢?”一次上完课后,铃子问他。上野英连一面整理演算纸,一面回答:“因为我是个死脑筋的人,像数式一样只会认死理。”铃子笑了。待她放下掩住嘴的法兰绒夏服长袖,他说:“还因为,数学是奇迹。那是很美丽的东西,是无法抓到,没有形态的东西,但又是想要获得的不可思议的东西。”铃子好奇地看着他,上野英连用钢笔指了指当天学习的数式,“我让你用-1开平方的时候,你问我,这样的数字是不是不存在?但它有答案。i是虚数,-1的平方根,一个谦虚的数字,它未曾出现在可见的世界,只存在于心里,支撑起一整个世界。i代表‘爱’。”“ai……”铃子轻轻读了一遍那两个相同的读音,脸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