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 关注:3,364,877贴子:39,856,625

【吐槽】关于《暮雪之冬》,我实在是忍不了了……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大家好,这里轻衫~
先说一下,这是一个吐槽贴,大家都知道,吐槽贴向来是撕逼的高发地点,我之所以开这个帖子是因为我实在是忍不了了,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并且说不定还可以为那些看文习惯跟我差不多的妹纸排排雷,虽然我知道看文习惯跟我差不多的妹纸很少。
为了最大限度防止无营养无水平的撕逼,看帖须知——
1.无脑苏勿入,小女生勿入,玻璃心勿入,傻白甜勿入,爱情至上者勿入,胡搅蛮缠者勿入,历史修正主义者勿入,历史虚无主义者勿入,我估计爱情至上者没心情看我的帖子,至于剩下的七种人估计一进来就会跟我撕逼。
2.欢迎大家提出不同意见,就算要撕逼我也接着,无论是撕文撕我还是撕别的,只要有理有据我都欢迎。
3.尽量不要无意义水楼,不要发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因为我是个爬楼困难户,也为了我帖子的质量着想,大神们就不要折腾我这一把老骨头了。
4.不要说那种“you can you up”以及“不喜欢就别瞎逼逼”之类的话,因为我虽然非常厌恶这篇文,但我自认为我并不是无脑黑,我个人觉得我说的绝大多数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再是我现在是站在一个读者的角度去拆解分析这篇文,我发这个吐槽贴的动力就是为了告慰我被这篇文刺激得不正常的神经,也为了给那些看文习惯跟我差不多的妹纸排排雷。
5.在开这种帖子的时候,我的情绪容易激动,如果大家愿意的话,那时候可不可以劝我一下?
6.如果我的吐槽出现了错误,包括知识性错误和错别字,希望大家指出,不过我个人觉得我的错别字还是比较少的,当然,也不排除我打字打蒙了输入法抽了的情况。
7.最后,有批评才会有进步,有吐槽才会有欢乐【大雾】,轻衫祝大家看帖愉快~
柔福帝姬镇楼~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2-11 10:32回复
    二楼艾特楼~自占。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02-11 10:33
    收起回复
      这张图送给你@马上二楼,字幕是真的,相信我。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7-02-11 10:35
      收起回复
        《暮雪之冬》(寒夜悠雪)主角:雅加·莱克,夜来
        【文案】他是纳粹最年轻的陆军元帅,
        她是来自遥远中国的书香门第的女儿。
        他憎恶犹太人,冷酷无情,屠戮苍生,
        她有着一位犹太教父,并深爱着以色列复国运动之父;温柔慈悲,泽被万物。
        他有着痛苦的童年,灰暗的少年,至尊的青年;心怀怨愤,对仇人进行残酷的报复。
        她有着贫寒的童年,窘迫的少年,悲情的青年;却心怀慈悲,宽容那些伤痕。
        当他遇见她,心中那把暗哑已久的琴,仿佛被国手弹响一首《命运》;
        他深爱着她,她是他一生唯一慈悲的存在,却无法阻止那可怕的战争。
        他被载入史册,成为著名的纳粹战犯,臭名昭著。
        她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寂寂无名。
        当她怀着绝望的心,离开这个悲情而黑暗的世界时;
        他发誓要报复,报复这个不公的世界,报复带给她痛苦的人。
        他成为刺杀希特勒的英雄,然后神秘死去,留下巨大谜团为历史学家津津乐道。
        这是一段二战的悲歌岁月,也是一段乱世的传奇。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7-02-11 10:40
        收起回复
          【轻衫】
          在开始吐槽这篇文之前,我先说说个人属性,就目前而言,我算是半军迷,半历史控,半考据党,半强迫症患者,文笔控,情怀控,男主控,姓名控,好吧,我知道看言情小说的人绝大多数都是女主控,不过我虽然是个男主控,但作者的人物刻画却是我评价一个人物的主要标准,并不代表我是那种无原则的男主控,作者的人物刻画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女主控的妹纸们可以放心了~
          《暮雪之冬》这篇文是我的同学推荐给我的,我同学推荐的时候跟我说了,在这篇文的前部分对男配描写略多(指维克多),比男主角雅加·莱克还多,并且女主自始至终都喜欢男配,我说没什么,可以接受(我现在就想穿回去把当初那个智障自己一巴掌拍死),毕竟对于主要人物嘛,第一人称人物未必是主角,着墨多的人物未必是主角,焦点人物未必是主角,正面人物未必是主角,我表示理解,至于女主通篇喜欢男配的问题,我以前看文看到过男主通篇喜欢女配的,看短篇也看过女主通篇喜欢男配的,我仍然表示可以接受。然而事实证明,我被她坑了,可能是我把这篇文想的太高大上了吧,于是事实很快就狠狠地给了我一巴掌,这篇文就是一篇地地道道彻彻底底的无脑真苏文啊,正所谓伪苏是人工雷,真苏是天然雷,我一点开文案就有种大事不妙的感觉,并不是因为这篇文是看文案知剧情系列,而是因为文案里透露出的浓浓的玛丽苏气息跟满满的常识性错误,如果要我只吐槽文案的话,总结槽点+发表看法+结合事实+援引例子,我觉得我能写五千字,不过这里我并不是只吐槽文案,所以就不这么干了,其实我不反苏,因为如果真要说苏的话,估计屈原的《离骚》也逃不了嫌疑,况且苏梗写得好也是很不错的,有的文里男主苏的让人想改嫁,有的文里女主也是苏的让人各种喜欢,还有历史上的有些人物,如果抹去时间地点人名国名,他们就是很多人心目中的杰克苏or玛丽苏,然而他们确实真实存在,所以这就涉及一个合理性的问题,所谓合理性并不是让读者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比自己好就是不合理,比自己差/一样就是合理,而是在特定背景下各种硬件水平和软件水平加起来(有时候甚至可以乘起来)的一个大致范围,这就是我对合理性的理解,硬件水平很重要,用拿破仑的话来说就是“上帝是站在物质强大的那一边作战的”,软件水平也很重要,拿破仑同样说过“精神与物质之比是3:1”,但拿破仑说的只是3:1,也就是说三份精神力量可以抵消一份物质力量,不是3:2,更不是3:3,如果要看一支部队的战斗力,看的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人员素质,训练程度,装备水平,二是作战经验和将领指挥水平,不是看人数也不是看编制,话题跑远了,撤回来,我对《暮雪之冬》这篇文的总体评价就是,这篇文烂透了,作者水平烂到这种地步竟然还有脸写历史小说,不过写一篇二战文能够烂到这种地步也算是一种境界了,我等凡夫俗子望尘莫及,虽然我的水平也很烂,但我自问我的水平应该还是要比这个作者好那么一点点,至少我不会去写军事总裁文。
          首先,我们来看看作者对男女主角的肖像描写,我摘出男女主肖像描写各三条,随意摘的,并不是因为我不喜欢这篇文就给大家看这篇文不好的一面。先是男主:1. 夜来遥目而望,那男子很年轻,最多不过三十来岁。脚登黑色的军靴,身穿黑色及膝的呢大衣,大衣里是一身军人的戎装,那些金属纽扣和勋章在灯光照射下,反射出冷冷的银光。
          那男子剑眉冷目,金发碧眼,有着一张极为英俊的脸,只是这张脸透着德国贵族与生俱来的威严及冷漠与疏离。 2.在觥筹交错和灯光的交相辉映下,夜来遥目而视,这位将军冷峻而严肃,宛如波澜不惊的寒潭,对所有的赞美和掌声充耳不闻,找到一个相对安静的角落坐下,却仍然有不少人前来与他攀谈。 3.她推门而入,客厅中的男子抬起头,一道目光便投过来。夜来微微垂下眼眸,只觉那目光深邃而寒冷,宛如密林深处的万年古井。
          让我们先来看看第一条肖像描写,像作者没常识地写出了“剑眉冷目”这么典型的中国化的长相我们就不说了,就说说那个“德国贵族与生俱来的威严及冷漠与疏离”,相信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德国贵族的名字里通常都会有一个冯(von)字,然而男主的名字里并没有冯字,比如埃里希·冯·曼施坦因,约阿西姆·冯·里宾特洛甫,哈索·冯·曼陀菲尔等等,然而《暮雪之冬》男主名字里并没有冯字,连贵族都不是,何谈贵族与生俱来的气质?不好意思,作者装逼失败,智商捉急;第二条,首先,病句,“觥筹交错与灯光”,这是属于极其典型的两面对一面的病句,还有男主被众人称赞,但是他坐到一个相对安静的角落去了,根据常识,在重大场合上正主一动所有的人都会跟着动吧?这么一来,又何来“相对安静”的说法?第三条,女主去见男主,直接推门而入,哈?二者身份悬殊,女主去见别人不懂得敲门?况且作者还他妈的努力在塑造女主那“温柔有礼”的形象,这就是女主的“温柔有礼”,还写男主眼睛像万年古井,对于这一点我简直不知道该说什么了,不好意思啊,我国古代有记载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7-02-11 11:45
          收起回复
            我国古代有记载的最早钻井行动出现在公园前3世纪,所以不存在“万年古井”的说法,况且在公园前3世纪左右,西方的绝大多数国家都还在玩泥巴。
            再是对女主的肖像描写:1. 对方显然也是吃了一惊,自己慌乱中拉住车门,没想到车主却是这样一位绝美的东方女子,宛若童话中的白雪公主。
            这女子身着一件纯白呢大衣,一双眼睛明如秋水却盛满浓浓的忧愁,长长的睫毛犹如一只断翅蝴蝶忽闪忽闪,显然是被他的唐突吓到了。 2.雅加·莱克凝视着这位与舞会喧嚣格格不入的女孩,即便在如此欢乐的背景下,她的身上仍然流露出那种与生俱来的忧郁的气质,宛如开在山谷里落寞的白兰花。 3. 维克多揽着她穿过草丛走到树林间避雨,夜来撑着伞转过头来,一身雪白色衣裙,玉肌雪肤,明眸轻透,似流淌的山泉,墨发如绸,透着淡淡的清香,那空山雨雾,如轻烟般笼着她,如同误落凡尘的仙子,她的美是空灵的,带着不食人间烟火的气息。
            我们还是先来看第一条,说实话我还是第一次知道白雪公主竟然是东方美人,简直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看作者骨相清奇,没到国家文化忽悠部去工作真是太可惜了,还写女主被维克多吓到了,恕我眼拙智商低,实在没看出女主哪里被吓到了;第二条,好吧,又是与生俱来的xx系列,不过女主家境贫寒,没把时间花在生计上,反而去伤春悲秋,我智商太低了,想不通;第三条,维克多揽着女主去树林里躲雨,后面作者却说这雨只是雨雾,雨雾最多不过是毛毛雨吧?所以我的理解就是“维克多带着女主到树林里去躲一场毛毛雨”,还有,如果不看原文,我一定会以为维克多揽着的那个“她”跟夜来(女主)是两个人,也就是说维克多揽着一个女的去树林里避雨,遇到了撑伞的夜来,说了这么多,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出作者的描写水平大概是怎样的一个样子,反正我当初就是看了这几个肖像描写就确定了作者的水平究竟是怎样的,还有,西方人的审美跟我们中国人是不一样的,作者连这一点都没搞清还写什么欧洲背景的二战文,不过提到民国美人,我心中的民国美人有三个,一是张爱玲(1920.9.30-1995.9.8),二是关紫兰(1903-1986),三是林徽因(1904.6.10-1955.4.1),其中张爱玲的形象在我的心中堪称经典,古典的旗袍,衣襟上绣着大片的云头,神情凉薄,漠视一切,或者是一个心怀悲悯,神色从容,缄守秘密,姿态优雅的女子,我一直在想,如果作者能够成功刻画出这样的一位民国美人,我绝对会给出相当高的评价,可惜想象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我该感谢作者没去毁了这样的一个民国美人,是我智商低,没想到作者眼高于顶,看不起这样的民国美人。我上面说的主要就是肖像描写,肖像描写又叫外貌描写,就是对人物的长相,神情,气质,衣着,姿态,声音等方面进行的描写,如果有妹纸认为肖像描写就是只写长相,记住,那是错的,适当的肖像描写能够间接体现出人物的年龄,身份,阶级,性格以及内心世界等等,所以一个肖像描写是否成功,看的并不是作者遣词用句有多华丽,而是看与人物的贴合度有多高,我是这么理解的。
            有人说《暮雪之冬》这篇文文笔好,我现在只想说,去他的文笔好!!!!文笔的真正意义是“选择”,是谨慎处置,是妥帖恰当,也就是说作者在运用文笔铺排故事的时候,能够细心选择,能够妥帖恰当,能够不多不少,一个人驾驭文字,尽文字本能,使其具有光辉,效力,可以达到尽情,合理,亲切,妥帖的效果,这就是文笔!把你的思想溶解在文字里,这也是文笔!一个好的文笔,它能够让你的作品成为有光彩,有艺术,有魄力,有气势的存在,文笔不是徒重技巧,不是枝枝节节,空洞芜杂的描写不能作为文笔的代表,所以,《暮雪之冬》文笔好?简直是个笑话!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里面的男女主角,两个主角身上的槽点都是一大箩筐,先说男主角,《暮雪之冬》里的男主角叫做雅加·莱克,是纳粹德国最年轻的陆军元帅,并且还在普林斯顿念过书,根据作者写的,男主只有三十来岁,暂且就打个三十二岁,文中还交代了了雅加莱克战功赫赫,我们就无视其他因素,只看军事方面,来推算一下男主的时间线吧,小说开头时间是1932年冬,那时候二战还没爆发,所以雅加莱克战功来源只能是一战,一战与1914年爆发,男主14岁,不行啊我笑了,他还去普林斯顿读书,,莫非男主是在一战后去普林斯顿读的书?纯扯淡,一战后二德子垮台,德国烂成那个样子,怎么可能有机会出国读书,哦,作者还说了雅加莱克是在孤儿院长大的,后来因为成绩优秀被送去普林斯顿,这么算起来那就只能是一战前了,普林斯顿大学要读四年(反正图灵去普林斯顿进修博士学位读了四年),一战于1918年结束,1917年美国对德宣战,根据常识,交战双方在战时一般不会有什么往来的,然而德国又要打仗了,男主是不可能在战时去外国读书的,所以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在雅加莱克13岁的时候就因为成绩优秀被送到普林斯顿大学读书了”,看来是我孤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7-02-11 12:49
            收起回复
              看来是我孤陋寡闻了,我竟然不知道普林斯顿连13岁的小孩子都收。另外一点就是,雅加莱克是纳粹德国最年轻的陆军元帅,1933年1月希特勒被兴登堡任命为总理,纳粹德国时期是1933-1945年,啊,前面的32岁站不住脚了,那就打个35岁吧,一战爆发时17岁,美国参战时20岁,算下来男主最迟最迟也应该是在16岁左右就去普林斯顿读书了,好吧,我们再来看看雅加莱克的普林斯顿校友艾伦·图灵(1912-1954),1931年,图灵进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师从著名数学家哈代,但他的研究范围却常常扩展到物理化学领域,并获得了许多非数学类的奖项;1935年,图灵从剑桥毕业,并被选为剑桥大学最年轻的院士(23岁);1936年,图灵发表论文《轮数学计算在决断难题中的应用》,提出了著名的“图灵机”构想;1938年,图灵前往普林斯顿攻读博士学位。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暮雪之冬》里的男主角雅加莱克是个比“人工智能之父”跟“计算机科学之父”艾伦·图灵还要厉害的一个天才,毕竟雅加莱克去普林斯顿的时候只有16岁,然而图灵去普林斯顿的时候已经26岁了,这是甩了图灵好几条街啊。然后,我们再来看看根据作者的时间线推算出来的是怎样的一个样子,上面是根据我的时间线算的,小说开头是1932年冬,那时候雅加莱克已经是元帅了,如果按照正常时间轴算,雅加莱克这个元帅头衔要么是二德子给的,要么是魏玛给的,但是他既不是二德子的元帅,也不是魏玛的元帅,而是三德子的元帅啊,然而希特勒1933年1月才上台,作者这是脑子有坑,得治。再谈谈三德子的元帅,作者对三德子元帅这一方面的知识欠缺得令人发指,但她又非要去写什么德国元帅,结果就是各种时间错乱和瞎编乱造,稍微对这方面有点了解的人都不会写出三十来岁的德国元帅这种扯淡设定,因为这样只能表现出作者是个白痴or作者把读者当白痴,别人愿不愿意当白痴我管不着,在有些人眼里看来,当白痴也无伤大雅,毕竟现在还有人想当奴隶,反正我不愿意就是了。在三德子1935-1945这十年间总共出现了27位元帅,其中有1名帝国元帅,19名陆军元帅,2名海军元帅,5名空军元帅,下面的我就发图了。由图可以看出,三德子最年轻的陆军元帅是埃尔温·隆美尔(1891.11.15-1944.10.14)50岁(1942.6.22),最年轻的海军元帅是卡尔·冯·邓尼茨(1891.9.16-1980.10.24)52岁(1943.1.30),最年轻的空军元帅是赫尔曼·戈林(1893.1.12-1946.10.15)45岁(1938.2.4),由此可见,作者写出三十几岁的元帅这一设定,要么作者是个白痴,要么是作者把读者当白痴,真认为德国元帅是那么好做的?隆美尔以平民身份当上了元帅却备受排挤,龙德施泰特在元帅位置上数度起落,号称德国“装甲兵之父”的古德里安一辈子都没当上元帅,做德国的元帅难,做德国的知名元帅更难,我前段时间才去问过别人如何做好一个苏联元帅的问题,三十几岁的元帅,浅薄无知到这种地步的作者真是令人无语,还有就是作者分不清普通元帅(海陆空)跟帝国元帅的区别,写雅加莱克是一个陆军元帅,一会儿又变成了帝国元帅,这更是令人无语,陆军元帅跟帝国元帅是两码事,帝国元帅要比普通元帅高一级,如果说普通元帅相当于美国的五星上将,帝国元帅就相当于六星上将,我相信雅加莱克一定会感谢作者无意中帮他升了一级,作者还为了抬高雅加莱克的地位而去贬低历史上的其他元帅,说米尔希,勃劳希契,龙德施泰特等一众元帅在雅加莱克这个年龄的时候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上尉,作者就是个不装逼会死星人,如果装逼成功倒还罢了,可惜每次装逼都失败,瞧不起这些元帅也行,不过当他们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时候你在干什么?当他们为军队呕心沥血的时候你在干什么?当他们提出先进理论思想思想的时候你在干什么?当他们在军事史上留下属于自己的痕迹的时候你又在干什么?不过作者生错了年代,如果作者生在抗战时期,我一定相信作者可以成为流芳千古的抗日英雄,不过生错了年代,所以就只能做那种人,用杜甫的一句话来形容就是“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还有那时候是1934年,米尔希等人就是元帅了?更是扯淡至极!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7-02-11 13:50
              收起回复
                我先来把男主身上或者与男主相关人物身上的槽点列出来,一个个地进行吐槽
                1.雅加莱克让希特勒废除金本位制。
                2.雅加莱克让希特勒与苏联《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3.雅加莱克为SS01(又叫做“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装甲师)创作了军歌《弥撒-闪电部队在前进》。
                4.SS01是雅加莱克创建的部队。
                5.雅加莱克说战后就带女主回中国。
                6.雅加莱克拒绝接见西门子。
                7.在德国没人敢跟雅加莱克对抗。
                8.雅加莱克讲了希特勒的演讲词。
                9.雅加莱克让餐厅老板把女主工钱提高十倍。
                10.雅加莱克是陆军元帅,身穿党卫军服。
                11.迪特里希的肩膀上带满勋章。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7-02-11 14:00
                收起回复
                  唔……先谈谈金本位制吧。
                  【金本位的确立】
                  18世纪,英国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越来越严重,公众对货币重铸失去信心。牛顿上书政府固定黄金价格,以每金衡盎司价值3英镑17先令10便士。一战前金价才达到4.25英镑/盎司,可见牛顿的计算还是颇为精确的。
                  1816年英国首相利物浦伯爵主持议会,通过《金本位制度法案》,以法律形式规定黄金为本位货币,白银非本位币化。
                  受英国的影响,且由于白银大量增产,银价猛跌,各国为了稳定币值而不得不采用金本位制。
                  世界主要国家金本位制相继建立的时间。
                  法国,虽然在1928年才正式实行金本位制,但在1873年限制银币自由铸造时,就已经事实上实行了金本位制。
                  美国,在1900年正式实行金本位制,但实际上在1873年也停铸银元。
                  德国在1871年实行金本位制。注意到德国实现金本位早于美国和法国。
                  到1876年,世界上的重要国家,除了中国和印度外仍采用银本位制外,都采用了金本位制,不过只有英国、德国、美国、法国是金币本位制度。国内流通的主要是黄金铸币,纸币可以自由兑换黄金,辅币是银币或者纸币,央行有大量黄金储备。其他国家的国内流通货币以银币和纸币为主,但可以自由兑换黄金。金本位制度由国内制度演变为国际制度。
                  国际金本位制按其货币与黄金的联系程度,可以分为: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金币本位制的基本内容:
                  ①用黄金来规定货币所代表的价值,每一货币都有法定的含金量,各国货币按其所含黄金的重量而有一定的比价;
                  ②金币可以自由铸造,任何人都可按法定的含金量,自由地将金块交给国家造币厂铸造成金币,或以金币向造币厂换回相当的金块;
                  ③金币是无限法偿的货币,具有无限制支付手段的权利;
                  ④各国的货币储备是黄金,国际间结算也使用黄金,黄金可以自由输出或输入。
                  从这些内容可看出,金币本体制有三个特点: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和自由输出人。由于金币可以自由铸造,金币的面值与其所含黄金的价值就可保持一致,金币数量就能自发地满足流通的需要,从而起到货币供求的作用,不会发生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由于黄金可在各国之间自由转移,这就保证了外汇行市的相对稳定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统一,因而金币本位制是一种比较健全和稳定的货币制度。
                  【金本位的末路】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受到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的影响,加之黄金分配的极不均衡,已经难以恢复金币本位制。1922年在意大利热那亚城召开的世界货币会议上决定采用“节约黄金”的原则,实行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实行金块本位制的国家主要有英国、法国、美国等。在金块本位制度下,货币单位仍然规定含金量,但黄金只作为货币发行的准备金集中于中央银行,而不再铸造金币和实行金币流通,流通中的货币完全由银行券等价值符号所代替,银行券在一定数额以上可以按含金量与黄金兑换。英国以银行券兑换黄金的最低限额为相等于400盎司黄金的银行券(约合1700英镑),低于限额不予兑换。法国规定银行券兑换黄金的最低限额为21500法郎,等于12公斤的黄金。中央银行掌管黄金的输出和输入,禁止私人输出黄金。中央银行保持一定数量的黄金储备,以维持黄金与货币之间的联系。
                    金汇兑本位制又称为“虚金本位制”,其特点是:国内不能流通金币,而只能流通有法定含金量的纸币;纸币不能直接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外汇。实行这种制度国家的货币同另一个实行金块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比价,并在该国存放外汇和黄金作为准备金,体现了小国对大国(“中心国”)的依附关系。通过无限制买卖外汇维持金块本位国家货币的联系,即“钉住”后者的货币。国家禁止黄金自由输出,黄金的输出输入由中央银行负责办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印度、菲律宾、马来西亚、一些拉美国家和地区,以及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意大利、丹麦、挪威等国,均实行过这种制度。到1931年,德国、英国、英国附属国先后退出金本位,36年法国与西欧国家也退出金本位。
                  二战以后,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在美国实行金块本位制,在其他国家实行钉住美元的金汇兑本位制,直到1971年美国放弃金块本位制,金本位彻底终结,各国货币进入钉住汇率和浮动汇率并存的时代。
                  下面再发几张图~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7-02-11 15:06
                  收起回复
                    还有作者写的《弥撒-闪电部队在前进》是雅加莱克为SS01写的军歌,首先《闪电部队在前进》不是德语歌曲,更不是SS01的军歌,这是20世纪90年代法国一个叫做Era的乐队唱的几首弥撒之一,这是宗教歌曲,不是军歌,不过原曲是来自德国的《布兰诗歌》,SS的军歌叫做《当人们不再忠诚》,这充分表示了作者是个军盲。
                    下面我来把我所知道的德国军乐都列出来吧。
                    1.《守望莱茵》
                    2.《等候升起的太阳》
                    3.《苏醒的德意志》
                    4.《德意志高于一切》(国歌)
                    5.《冲锋队战斗歌》
                    6.《战斗机飞行员之歌》
                    7.《武装党卫军在巴尔干》
                    8.《党卫军行军歌》
                    9.《艾瑞卡》(国防军情歌)
                    10.《当党卫队和冲锋队一起前进时》
                    11.《轰炸英格兰》
                    12.《两个掷弹兵》
                    13.《斯图卡,向前》
                    14.《坦克在非洲》(DAK
                    军歌)
                    15.《鱼雷发射》
                    16.《轰炸进行曲》(秃鹫军团军歌)
                    17.《我们的隆美尔》(DAK)
                    18.《再见了,波兰》
                    19.《装甲兵之歌》
                    20.《征苏进行曲》
                    21.《装甲掷弹兵之歌》
                    22.《U艇之歌》
                    23.《伞兵之歌》
                    24.《在水兵的坟墓上》(海军军歌)
                    25.《青春歌》(纳粹党歌)
                    26.《这是一朵雪绒花》(山地师)
                    27.《我曾有个好战友》(挽歌)
                    28.《奥林匹克赞歌》
                    29.《旗帜高扬》
                    30.《约克进行曲》
                    31.《隆隆的引擎声》
                    32.《高奏战鼓》(普鲁士军歌)
                    33.《我们位于马达加斯加》
                    34.《美丽的西部森林》
                    好吧,德军军乐我就知道这些,不过二战芬兰军歌叫做《猎兵进行曲》,美国101空降师军歌叫做《呼啸之鹰》,不过有人总说101空降师的军歌是《伞绳上的血》,其实《伞绳上的血》并不仅仅是101空降师的军歌,还是美82、173空降师及部分空军基地的军歌,还是西点军校的必学军歌之一,101空降师的主要军歌还是《呼啸之鹰》。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7-02-11 15:39
                    收起回复
                      唔……我把我那次跟人讨论的时候说的如何做好一个苏联元帅的话转过来吧。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17-02-11 18:31
                      回复
                        其实这个问题吧,我去问了问别人,如何做好一个苏联元帅,我应该算是半个历史控,半个军迷吧,再则就是前几天看二战同人文被刺激到了,虽然我不是苏系的……1935年苏联开始推行新军衔制,当时最高军衔为苏联元帅,以下依次为一级集团军级,二级集团军级,军级,旅级指挥官,1940年5月7日,一级集团军级改称苏联陆军合成兵种大将,自此苏联有了大将军衔,在整个苏联期间共晋升苏联大元帅1人,苏联元帅40人,海军元帅3人。
                        至于出身,在出身方面苏联元帅大多都是工农阶级,顶多是小职员小市民,个别也有神甫家庭(华西列夫斯基),商人家庭(比留佐夫),贵族家庭(图哈切夫斯基),这一点要比德国公平,德国19个陆军元帅中有12个姓冯的,当然吧,平民元帅也是有的,比如隆美尔,舍尔纳,莫德尔。
                        至于年龄,8位战时元帅均出生于19世纪末,年龄最大的是托尔布欣(1894.6.16),最小的是马利诺夫斯基(1898.11.23),成为元帅的年龄都在45-50岁之间,三位在战时已经成为大将的准战时元帅也是19世纪90年代出生的,在苏德战争中,他们基本上都是40岁左右的鼎盛时期,战前元帅最年轻的是图哈切夫斯基(1893.2.16-1937.6.11)42岁(1935.11.20),也是苏联最年轻的元帅,战时元帅最年轻的是马利诺夫斯基(1898.11.23-1967.3.31)45岁(1944.9.10),战后元帅最年轻的是索科洛夫斯基(1897.7.21-1968.5.10)48岁(1946.7.3),如果按照这个去算伊凡的年龄,最起码的也应该是40岁往上走,不能再年轻了,但德国元帅的年龄相对要大一点,最年轻的海军元帅是邓尼茨(1891.9.16-1980.10.24)51岁(1943.1.30),最年轻的空军元帅是戈林(1893.1.12-1946.10.15)45岁(1938.2.4),最年轻的陆军元帅是隆美尔(1891.11.15-1944.10.14)51岁(1942.6.22)。
                        至于资历,首先地位不能太高,否则根本没有展现自己才华的舞台,像那种无才无德就得到上级垂青的桥段通常只会出现在小说里,但也不能太高,毕竟树大招风,说不定在大清洗中就被干掉了,不过大清洗既是危险,又是机遇,搞得好就可以在前面腾出的一大堆空位里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搞不好估计就被干掉了,苏联的大清洗主要集中于上层,5个战前元帅死了3个,占60%,15个集团军级(上将,大将)死了13个(12个二级集团军级全被干掉了),占87%,85个军级(中将)死了57个,占67%,197个师级(少将)死了110个,占56%,406个旅级(准将)死了220个,占54%,按照比例来看,师级,旅级相对安全一点,熬过大清洗之后的机遇来自战场,一个是哈拉哈河之战,一个是苏芬战役,所以,想要成为苏联元帅,能力才是最重要的,再往前推大概就是在1937年左右要做到旅长或团长的位置,国内战争结束时要做到营团长左右的职务(朱可夫1922年做副团长,巴格拉米扬1923年做团长,罗科索夫斯基1920年做团长,华西列夫斯基1922年做团长),最好还要参加一下一战,积累点经验值,过了好升官,但一战担任的职务也不要太高,太高了反而不好,因为一战后苏联大裁军,有的就在大裁军当中升官了,结果后面还有大清洗,那就有点不妙了。
                        至于兵种,苏联元帅是要授予合成军队指挥官的,在单一兵种里再强,最多不过当个兵种元帅/主帅(相当于大将),做元帅的天然候选兵种就是步兵,因为步兵是战争中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还没什么特色,所以步兵指挥官一般只能走合成军队指挥官道路,而不能像炮兵,空兵,坦克兵走专业化道路,当然,从步兵指挥官到合成军队指挥官也是需要巨大的努力和不断学习的,除了步兵还有骑兵,在二战苏联高级将领中有相当一部分的人都拥有骑兵背景,,其主要原因有三,一是骑兵是以机动作战见长的兵种,使其指挥官容易接受机械化作战思想,从而比较适应现代化战争需求,二是国内战争中骑兵作用较为突出,还有大批精英想加入,所以骑兵指挥官素质一般较好,三是骑兵在大清洗中受影响较小,熬过大清洗的两名战前元帅都是出身于骑兵第一集团军,除了步兵,骑兵之外,参谋跟炮兵也是可以的,不过机会较少。
                        至于在哪里作战,苏德战争爆发后,又该去哪个方面军,去哪里作战,先谈谈最好不要去哪里,一是战争第一周的西方面军,去了这里基本上就只有三种下场,被俘,战死,以及突围回来被枪毙,如果真去了这里又想免死的话也行,把自己的直属部队从包围圈里拉出来就行,不过几乎不可能,默默点蜡,二是基辅战役(1941.9.11-9.26)的西南方面军,不过这个情况稍微好点,还有一些部队能突围,但千万不要跟着方面军司令部和第五集团军司令部走,那真是死路一条,三是莫斯科会战的第一阶段(1941.9.30-10.10)的西方面军,预备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26楼2017-02-11 18:34
                        回复
                          预备队方面军第一线各集团军,如果在布良斯克方面军,也许还有冲出去或者挨了枪子被飞机接出去(比如叶廖缅科)的希望,但要是在西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就彻底没戏了,四是1942年哈尔科夫进攻战役,这次战役本来开端良好,但由于坦克部队使用不当,在德军的侧翼突击下变成了一场大灾难,突击集团总指挥,西南方面军副司令员和两个集团军司令又一个集团军级的司令员没有回来。当然,如果运气实在太好,也可以去尝试一下这些战役的,比如巴格拉米扬,基辅战役时他是西南方面军的副参谋长,况且巴格拉米扬突围的时候只带了一个连,突围出去了120人,另一个运气好的就是罗科索夫斯基,他本来是西方面军第16集团军司令,莫斯科会战前夕他接到命令将部队转隶给友邻,带着集团军司令部到维亚兹马去接收新部队,结果他刚走德军就进攻了,他原来的部队和他将要接收的部队都被合围了,于是罗科索夫斯基跟他的司令部人员就成了前沿部队仅有的幸存者,所以,要从这几个战役里逃出来需要多大的运气啊。
                          至于何时参战,以上战役基本上都集中于1941年至1942年上半年,苏军的主要损失也是在这段时间,能不能等这段时间过去了再参战?比如先到中国做个军事顾问什么的,如果只是做个元帅,应该还是可以的,但要是想做战时元帅或准战时元帅,估计就行不通了,等回来的时候好位置早就被早期在战争中表现突出的人给占了,况且说不定回来后还会被人看不起,哪怕回来后表现再突出也于事无补,比如崔可夫,战初他在中国当军事顾问(据说参与了制定长沙战役计划),1942年3月回国,他一个中将就只做了一个集团军副司令,当时有好多集团军司令都只不过是个少将,即便他后来仍然当上了元帅,但那已经是1955年了。
                          至于在哪里参战,挑选地方的选择有二,如果要当指挥官,所前往的地段很重要是整个战场的焦点,这样的地方既可以显示才华,又可以得到最高统帅的关注,如果不做指挥官,但这要跟最高统帅保持沟通,在其面前有一定的曝光率,在这方面比较好的地方,一是西方面军,这也是最倒霉的一个方面军(被包围的次数最多),也是最出苏联元帅的一个方面军(4个战时元帅,2个准战时元帅),因为该方面军直接掩护莫斯科方向,是德军的主攻目标,也是战场的焦点,挡住了就是万众瞩目的英雄,挡不住运气好就去坐一阵冷板凳,运气不好仍然是被干掉(无论是被敌方干掉还是被己方干掉),二是斯大林格勒方面军,让我们先来看看1942年底该方面军的领导人阵容,司令员叶廖缅科(1955年元帅,战后元帅),军事委员赫鲁晓夫(斯大林后的苏联领导人),马利诺夫斯基(1944年元帅,战时元帅),托尔布欣(1944年元帅,战时元帅),崔可夫(1955年元帅,战后元帅),克雷洛夫(1962年元帅,战后元帅),莫斯卡连科(1955年元帅,战后元帅),所以这是一个元帅扎堆的地方,三是总参谋部,不过这里只有华西列夫斯基一个元帅,但就其出元帅的潜力而言,并不亚于以上两个,除了这些,在主要方向(西方,西南方),主要方面军(方面军编号越小越重要)也容易出元帅。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27楼2017-02-11 18:35
                          回复
                            作者写雅加莱克“他是德国的战神,军界的象征,论战略技巧,用兵策略,智慧谋略当世难有人能企及”,作者TMD从教科书跟百度百科上把几句战役总结照抄照搬下来,就以为读者看不出来了么?《暮雪之冬》原文为证,雅加莱克对德国战败的预言“以一己之力对抗大多数国家,对内专制独裁,希特勒必定失败”,雅加莱克对斯大林格勒德军失败的预言“恰恰相反,强弩之末的是我们!我们远没有苏联那样的人员动员力,斯大林格勒必将成为整个二战的转折点”,唔……搬的时候连战况分析都省了,直接搬的结论,作者这逼装的让我只能给负分,这简直拿读者当白痴啊,莫非现在在言情小说里作者把读者当白痴是一种潮流?在另一个吧里也有为吧友在吐槽一篇二战言情文,那篇文男主是希特勒,结果作者把希特勒的名字都写错了,可想而知这些作者究竟是什么水平,我可以断言这么下去她们吃枣药丸,写一篇历史小说错误百出,主角配角都是智障,毫无思想逻辑可言,还把读者当白痴,这么下去不完往哪走?如果真要写与战略战术相关的人物也行,鄙人就打算去尝试一下,不过我写的人物有原型_(:з)∠)_,在这方面写一个有原型的人物还是比纯虚构人物要容易许多的,毕竟有原型的人物是有迹可循的,性格,能力,行为,思想,形象等等,而纯虚构人物估计就只有让作者去开荒了。
                            还有作者竟然把历史上希特勒的演讲词当做雅加莱克说的话,然后再把希特勒写成一个白痴,所以我能不能将其转换为雅加莱克=白痴?作者还能再无耻一点么?这么蹩脚的作者,除了瞎编乱造跟窃夺历史人物成果之外还会做什么?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作者在文中所写的雅加莱克对SS01及其相关人员的介绍。先是雅加莱克对SS01(又叫做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装甲师)的介绍“SS,第一装甲师团的标志,意思为闪电部队。这是我最精锐的部队!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象征!”再是对卡尔·鲍曼的介绍“卡尔·鲍曼,SS第503重坦克营,获骑士十字勋章,66辆坦克的终结者”,对阿尔费来德·施内德内特的介绍“阿尔费来德·施内德内特,SS第一师,获骑士十字勋章,单人击毁四辆T34的步兵王牌。”最后是作者对泽普·迪特里希的描写“雅加正说着,一位身着黒衫军服的人走进来。那男子很年轻,与雅加年纪相仿。戴着黑色军帽,帽上绣着骷髅头图案;身着黑色军服,脚蹬黑色军靴,腰间围着牛皮带,腰间悬着一把精巧的手枪。这一身着装将他整个人衬得英气逼人。他肩上挂着各种勋章,银色的勋章反射出冷冷的光,将夜来眼睛刺得一痛。夜来顿时感觉到一股强烈的冷意和肃杀之气。他看到夜来,顿时一愣,流露出满脸的惊艳之色。”
                            唔……还是先来介绍介绍党卫军吧, 党卫队(德语:Schutzstaffel,简称SS)是德国纳粹党的一个庞大的半军事组织。纳粹把党卫队看作自己的精英,纳粹党的近卫军。理论上所有党卫队的成员都是按照血统(必须是纯种日耳曼人)和意识形态的标准严格挑选出来的。党卫队从级别、标志到装束等都区别于德国正规军、纳粹党和德国政府机构。党卫队以两道闪电作为SS象征,在北欧神话中一道闪电(其实它的意义代表太阳)代表胜利。其闪电标志由瓦尔特·赫克(Walter Heck)在1932年设计。
                            党卫队的战斗单位称为武装党卫队。其中的一些人是训练有素且战斗力很强的战士,在(战斗中)许多方面他们都优于德国陆军,且赢得了更多的尊敬,战争后期,某些武装党卫队的精锐师团成为东线苏德战场上的支柱。但因为战争的紧迫形势,武装党卫队扩充很快,很大一部分武装党卫队并没有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具有战斗力,一些部队甚至是仅训练了几个月的乌合之众,根本不堪一击,它们早已背离了希特勒当初组建武装党卫队的初衷。
                            特别行动队(Einsatzgruppen,又名突击队、行刑队。Einsatz是进入、介入的意思,gruppen解释为分队)是纳粹德国的由占领区党卫队中的一等兵组成的部队。一等兵也叫突击队员,所以别动队也叫突击队。他们的任务是大规模执行抓捕、屠杀、搜索的部队。与骷髅总队一样,别动队也是泛称,因为每个地区的普通党卫队或武装党卫队都有一等兵。基本上别动队的任务就是抓捕犹太人、异己分子与地下反抗组织,并把他们送上开往集中营的火车。
                            别动队不是战斗部队。他们只对付手无寸铁的民众,并且公开大规模行动,这是与盖世太保有区别的地方。
                            秘密国家警察(德语:Geheime Staatspolizei,缩写:Gestapo,即盖世太保),是纳粹德国时期的秘密警察。盖世太保是Gestapo的音译。秘密国家警察由党卫队控制。它在成立之初是一个秘密警察组织,后加入大量党卫队人员,一起实施“最终解决方案”。随着纳粹政权的需要盖世太保发展成为无所不在、无所不为的恐怖统治机构。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37楼2017-02-11 20:41
                            收起回复
                              然后国防军与党卫军之间军衔的区别,千言万语都比不上一张图。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38楼2017-02-11 20: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