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小说吧 关注:28,279贴子:214,223
  • 13回复贴,共1

孙策是如何收周瑜的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孙坚在世的时候,孙策年龄还比较小,所以孙策并没有跟随在孙坚身边,而是留在扬州。 但是,作为孙坚的长子,孙策从小就担负起了家族的责任。所以,孙策虽然留在后方,却也在自己长辈、高级属员的帮助下,在后方为孙坚开拓势力。
“孙坚当初兴义兵,孙策领着母亲迁往舒县居住,与周瑜结为好友,招纳会聚了很多上流社会人物,江、淮一带的人都投奔他。” “孙坚举义兵讨伐董卓,将家眷迁置舒县。孙坚的儿子孙策与周瑜同年,周瑜与孙策交谊深厚。周瑜将大路南面一所大宅院让与孙策居住,还常去后堂拜见孙策的母亲,各种生活所需两家共通有无。”
这两段内容,前一段出自《三国志 孙策传》,后一段出自《三国志 周瑜传》从这两段内容,我们大约可以看出来。孙策在17岁前,一直在扬州舒县生活。 孙策为什么能和周瑜成为好朋友呢?原因很多,但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却显然是,他们都是标准的官二代。所以,他们的交往本身,就有着非常复杂的政治背景。
“周瑜的堂祖父周景、周景的儿子周忠,都做过汉朝的太尉”。周景、周忠是周瑜父祖辈中最牛逼的两个人,他们都做过三公。周瑜的父亲,作过洛阳县令。“周瑜的父亲周异,当过洛阳县令。”周瑜的叔父周尚,在孙策重返江东时是丹杨太守。
基于孙氏家族的利益,自然会想办法与当地豪门贵族加强联系;而基于当地的土豪的利益,自然也希望与孙氏家族搭上关系。 在这种背景下,周瑜作为周氏家族的少主人,孙策作为孙氏家族的少主人,他们之间自然建立了比较亲密的关系。当然了,这种关系为两大家族的合作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也为两大家族后期继续开拓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因为孙氏家族平定扬州时,主要的合作伙伴就是周氏家族;而且周瑜在孙策、孙权时代,又都是最前排就坐,所以周氏家族不但在乱世之后保存了下来,也变得更强大了。 周瑜并不是周氏家族最强大枝系的领衔人物;但是,周瑜与孙策是好朋友,而且在关键时候,是周瑜领衔周氏家族与孙氏家族合作的;所以周氏家族后来的领衔人物,自然就是周瑜了。


1楼2017-02-21 10:48回复
    对于官X代,我们常常有一种误解;总而言之,官X代生来不愁吃不愁穿,而且有着胡折腾的资本,所以他们大多是纨绔子弟。 其实,从普遍意义上,官X代的整体素质远远高于普通老百姓家的子弟。对此,我在这个帖子开始就说过了。官X代可以接受第一流的教育;而且官二代的父辈可以肯定的告诉他们,只要你好好努力,我们可以保证你的努力不会白白付出。在这种背景下,他们既有积极努力的良好条件,也有积极努力的动力。
    更主要的是,象孙策这样的官X代,一出生就担负着家族的责任、集团的责任。所以,他的父祖辈、他的高级僚属,都会时刻告诉他们,你们的成功失败,并不是你们个人的成功失败。因为它关系着你们家族的成功、失败;关系身后无数小弟的成功与失败。 所以,他们年龄很小的时候,其实就已非常成熟了;因为他们遇事更会、更习惯从大处着眼。因为,他们待人接物的方式,处理问题的方式;都是从小严格训练出来的结果。
    遥想当年,孙策、周瑜只有十几岁,就开始建立了革命的友谊;当他们刚满20岁时,就开始领衔各自的家族纵横江东;当他们20多岁时,就已成为江东最赫赫的两个大哥级人物。 这种成就,简单的去看,实在是天才的产物了。因为,普通人在这种年龄时,又都在干什么呢?都在忙什么呢?
    孙策这所以是孙策,很大程度上,自然因为他是孙坚的儿子;而且孙坚还给他留下了可观的政治遗产。但是,仅此显然是不够的。 孙策之所以是孙策,还因为他从小就接受了严格的训练,所以他在17岁时(也就是我们现在高中生的年龄),就已拥有了常人无法企及的军事、政治才能、经验。更主要的是,他们在正式出山前,就积累了可观的政治资本。比如,孙策在出山前,就与周瑜是好朋友;更与张纮建立了亲密的友谊。


    2楼2017-02-21 10:50
    回复
      孙策后来可以迅速在江东打开局面,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周瑜为代表的周氏家族,在第一时间就响应他、支持他。 “周瑜的叔父周尚为丹杨太守,周瑜前往看望,正碰到孙策打算东渡长江,到了历阳,孙策派人送信告知周瑜,周瑜领兵前来迎接孙策。孙策十分高兴地说:‘我得到了你,大事就顺利了。’”
      我们必须得知道,孙策对周瑜所说的这番话,那可不是客套话,更不是因为周瑜有着无人可及的才能,而是因为周瑜愿意支持他,意味着周氏家族愿意支持他。而周氏家族愿意支持他,就可能会影响当地许多豪门家族的判断;这样一来,孙策在当地就更容易打开局面。
      孙策能在江东站住脚,很大程度是因为孙策与张纮,早已拥有了亲密的友谊。 “初策在江都时,张纮有母丧。策数诣纮,咨以世务、、、”“策以母弟托广陵张纮,径到寿春见袁术、、、” 我们必须得知道,孙策这样重视张纮(经常求教于张纮)、信任张纮(离开江都是,把家人托付给张纮)。绝不是简单的因为张纮才能、道德有多高,或是孙策与张纮的友谊有多深。而是因为张纮是豪门大族的代表人物之一。
      “大将军何进、太尉朱俊、司空荀爽三府辟为掾,皆称疾不就。” 许多年前,三公就都聘请张纮当助手,张纮都不屑就职。本身就证明,张纮有着很深的豪门背景,在官N代有理的社会中,张纮怎么可能让三公都争着聘请他当助手呢?他又怎么可能不屑就职呢?
      孙策出山前,对张纮表现出足够的尊重、信任;而张纮也愿意接受孙策的这种尊重、信任,本身就证明孙策出山前的外交工作是非常成功的。而孙策后来重返江东,可以迅速打开局面,就是因为他能得到张纮等豪门代表的支持。 孙策能取得这种成绩,是因为他在自己团队的协助下,出色的完成了一系公关工作。如果少年孙策,或是孙策的私人团队,给人感觉孙氏集团就是一个暴发户;那孙策肯定就无法取得这种成绩了。当然了,如果孙策不能在出山前就取得这种成绩,他重返江东时,也无法迅速打开局面了。


      3楼2017-02-21 10:51
      回复
        孙策17岁(也就是现在高中生的年龄),孙坚就死了。关键是孙坚死后,孙坚一系就分裂了。因为,孙坚死后,孙坚侄子(孙贲)、大舅哥(吴景)成为孙坚一系的两大巨头,而且似乎都也不买孙策的账。
        “孙坚死后,孙策将他归葬曲阿。自己于是渡江居住在江都,结交天下豪杰,立志为父亲报仇。” 江都在徐州境内,当时徐州刺史陶谦还活着。陶谦一年孙策跑到自己的地盘上,四处结交豪杰;自然感觉这是一个威胁。于是就对孙策下了逐客令。 在这种背景下,孙策就跑到自己舅舅(吴景)、堂哥(孙贲)那里。
        也有一种说法,孙策开始跑到了袁术那里,想从袁术那里,要回孙坚的旧部。袁术拒绝给他,并让他到吴景、孙贲那里发展。但是,孙策在丹杨没有发展起来,于是又返回了袁术那里。 孙策的这段经历,有些云遮雾罩。但是从情理上推想,大约是孙策需要一番历练、成绩,才能取得孙坚旧部的支持;而且更需要一番历练、成绩,才能让袁术不得不承认他的地位。因为,当时的孙策,毕竟只是一个17岁的少年,而且孙坚一系的已有孙贲、吴景那种大哥级人物领衔了。
        当然了,也正因为这种原因,孙策最初在徐州(江都县)发展;后来又跑到扬州(丹杨郡)发展;然后才到袁术那里,向袁术要回自己父亲的旧部。而且经过这一番折腾,袁术承认了孙策的地位,并让孙策统率孙坚的旧部了。
        看到不满20岁的孙策,就独挑家族大梁;并表现出一副龙行虎步的样子。袁术情不自禁的说,如果我的儿子,也有孙策这样优秀,我真是死也能瞑目了。 袁术对孙策的这种称赞,肯定是发自肺腑的。因为,孙坚死后,孙坚一系发生了分裂,17岁的孙策就东奔西走,并获得周边大佬的认可;不到20岁接管父亲留下的嫡系力量,并且让人们都觉得,孙氏家族复兴有望了。这绝不是件容易的事。
        看到孙坚的儿子这样牛逼,不只是袁术会发自心底的羡慕,恐怕当时的所有的大佬,也会由衷的感到羡慕。一个乱世中的成功大佬,如果没有一个好儿子,常常是说一种说不出的痛。因为,没有一个好儿子,你的事业,恐怕就会后继无人的。
        我们必须得知道,孙坚之所以是孙坚,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有一个这样优秀的儿子。如果孙氏家族就此衰落了,孙坚写到历史书上,恐怕也是一个军阀甲、军阀乙的水平;哪会被写得那样风光无限呢? 虽然说,孙策之所以是孙策,是因为他有一个英雄的老爸。但是,孙坚留给孙策的摊子,也未必有多好。因为,孙坚死后,孙坚一系的军政遗产,很大一部分被吴景、孙贲继承了,剩下的那一部分,也被袁术暂时接管了。
        如果孙策不能表现出足够的才能、业绩,别看他是孙坚的儿子,恐怕也会渐渐变成默默无闻的官N代了。因为,在那个时代,爷爷、老爸当过省部级长官、大佬的人多的去了,这种人的起点自然比普通人高,但是你想脱颖而出,成为通过海选的选手,也绝不是件容易的事。


        4楼2017-02-21 10:53
        回复
          孙策接管孙坚嫡系后,大约并没有绝对的权威,因为毕竟孙坚死了,而且孙坚一系已分裂了。所以,有人就认为,孙策只是袁术手下的一个将领,而绝不是一个还能与袁术分庭抗礼的大哥级人物了。
          在这种背景下,孙策一个小弟,面对即将受到的惩罚,竟然跑到了袁术的大本营。基于这个小弟的想法,自然是觉得,有袁术的保护,孙策也奈何不了他。孙策一看自己小弟敢这样玩,当时就火了。 一切是显然的,如果孙策在这件事上退让了,孙策就会渐渐褪变成袁术的小弟,而不再作为与袁术分庭抗礼的小军阀存在了。所以,孙策直接就率人冲进袁术大本营,把那个小弟搜出来就地正法了。
          总而言之,我孙氏集团内部的事,谁也无权插手;谁敢插手我孙氏集团内部的事,就是干涉我孙氏集团的内政。换而言之,我孙氏集团虽然隶属袁氏,但是它的独立性,是绝不容人侵犯与怀疑的。 问题是,你孙氏集团的独立性、权威不容易人侵犯、怀疑。袁氏集团的独立性、权威就容人侵犯、怀疑?孙策率人冲进袁术大本营,没有和袁术进行任何交涉,就公然搜人、杀人。这也是对袁术权威的挑战。所以,孙策杀了这个小弟之后,就到袁术帐中请罪。
          我们必须得知道,孙策当时只有一千多小弟。如果袁术翻脸处置他,孙策肯定是没有活路的。一切就如鸿门宴时,项羽想杀刘邦,刘邦估计是没处可逃的。 但是,袁术并没敢因此处罚孙策。因为,袁术当时的困境在于,袁术的小弟,实际上大都是孙策这种半独立的小军阀;如果袁术敢因此杀孙策,且不说孙策的嫡系小弟会炸了窝,就是其它拥有半独立地位的小弟,也会因此炸了窝的。因为,这等于袁术在公然加强中央集权。
          当然了,这种道理分析起来并不复杂。但是,真的事到临头,未必有几个人敢这样干的;更未有人敢干的这样绝。因为,这件事,毕竟还有别的处理办法,那就是能通过与袁术交涉的方法,最后达到击杀这个逃亡军士的目的。但是,孙策就是孙策,所以上手就直接冲进了袁术的军营进行搜查、并且自己执行军法。
          面对孙策这种如虎如狼的作派,袁术肯定是不高兴的。但是,袁术又不能奈何孙策,所以只能说,小弟背叛大哥这种事,本身就应该严惩不贷,否则大家以后还怎么领导小弟呢? 孙策在这件事上,不但在自己集团树立了绝对的权威,在袁术阵营内,也树立起了威名。因为,通过这件事,人们恐怕都会有一个感觉,那就是孙坚并没有死;因为孙坚死了,但是孙策比孙坚还孙坚。


          5楼2017-02-21 11:23
          回复
            当然了,孙策之所以是孙策,并不是通过这这样一件简单的事情实现。因为,后来袁术交给孙策的军事任务,孙策都能又快又好的完成了。 后来,袁术也觉得,孙策功劳太大了。但是,孙策功劳虽然很大,袁术却不能因此封赏他。因为,孙坚一系,现在孙贲、吴景二人联手独当一面;而在,再给孙策一块地盘独立混事,那孙坚一系的势力就实在太大了。 最后,袁术就对孙策说,你不如帮你舅舅、堂哥到江东平叛吧!
            基于袁术的本意,大约是想让孙坚一系扎堆在江东发展。 从正常情形去看,孙策是孙坚的长子;孙氏家族的领衔人物却是孙贲;而吴景是孙策的舅舅。这三个人扎推在一块,估计不会形成什么了不起的合力;相反还有可能会互相牵制的。 而且扬州南部,现在牛人扎堆。我们先看看扬州南部有哪些牛人。王朗、华歆、刘勋、周尚、许贡。这些人,恐怕都也是牛逼到天上的人物,简单的看实力、影响力,恐怕都也比孙策牛逼。 孙策进到扬州南部,从正常情形去看,最多也就是成为江东几大巨头之一,绝没有机会称霸江东的。
            王朗、华歆两个人绝对是大哥级的人物;刘氏家族崛起江东后,王朗、华歆都跑到曹操那发展,都混成了曹魏的第一代三公。 《三国志》是这样给王朗、华歆盖棺定论的。“钟繇开达理干,华歆清纯德素,王朗文博富赡,诚皆一时之俊伟也。魏氏初祚,肇登三司,盛矣夫!”《钟繇传》中,曹丕是这样评价王朗、华歆的,“当时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同是上一朝代的著名大臣。文帝退朝后对身边人说:‘这些三公,都是一个时代的伟大人物,后世大概难以为继了!’”
            说起刘勋,人们也许并不熟悉。但是,说起刘勋的合作伙伴刘晔,大家应该非常熟悉。因为孙氏家族崛起江东后,刘晔也也到曹操那边发展去了;而且始终也是曹氏最重要的谋士之一。 “扬州士人有许多人轻浮侠义,狡猾而残暴,郑宝、张多、许乾等人,各自拥有私人武装。其中郑宝最为勇敢果断,才能力量超过常人,当地人都惧怕他。郑宝想要驱赶掳掠百姓渡水到江南去,因为刘晔出身巨族,又是有名的人,想要强逼刘晔为他倡导这个谋划。”
            刘晔杀掉郑宝后。“军营中有将领精兵几千人,刘晔恐怕他们发动暴乱,随即骑着郑宝的马,带领几个家里的奴仆,来到郑宝军营门前,叫出他们的首领,向他讲明祸福利害,众首领都叩头、开门让刘晔进去。刘晔对士兵进行安抚慰劳,大家都心悦诚服,拥戴刘晔为首领。刘晔目睹汉朝皇室渐渐衰微,自己作为宗室支派,不想拥有军队,于是将那部分私人武装托付给庐江太守刘勋。”
            丹杨太守周尚,大家也许不熟悉。但是,周尚的侄子大家应该非常熟悉。因为周尚的侄子叫周瑜。 许贡背景资料不详,但是我们只要知道一个事实,大约就知道许贡有多牛逼了。许贡死后,许贡的部属都一直处心积虑替许贡报仇。而孙策后来就是被许贡的部属暗杀的。
            其实,不要说别的力量了,就是这几股力量,从正常情形看,孙策也无法让他们臣服的。 当然了,说到这里就需要提一个人了,当时他也在江东。这个人的名字叫诸葛玄。诸葛玄大家也许不太熟悉,而且在牛人扎堆的江东,也实在没有介绍他的必要。但是诸葛玄的侄子太牛逼了,而且大家肯定都非常熟悉,所以就需要介绍一下了。 诸葛玄的侄子是诸葛瑾、诸葛亮。后来,孙权聘请诸葛亮瑾进入权力核心;刘备聘请诸葛亮进入权力核心,绝不是简单的因为他们才能有多高,而是因为诸葛家族本身就是一个非常牛逼的家族。 袁术聘请(一说是刘表举荐)诸葛玄当豫章太守;但是诸葛玄没有竞争过朱皓,所以就带着年幼的诸葛亮兄弟到了刘表那里。


            6楼2017-02-21 11:24
            回复
              而江东当时最牛逼的人物,却不是上述这些人。因为这些人虽然牛逼,却都不敢与袁术公然争雄,而刘繇却是公然与袁术争雄的。事实上,袁术让孙策到江东,主要就是协助他堂哥孙贲、舅舅吴景对付刘繇的。 刘繇是汉室宗亲,而且刘繇这个汉室宗亲,可绝不是刘备那种无稽可考的汉室宗亲。因为,刘繇的祖上,一直都在汉帝国上层社会。
              “刘繇的伯父刘宠,是汉朝的太尉。刘繇的哥哥刘岱,字公山,历任侍中、兖州刺史。” “正逢朝廷征召刘繇为司空掾,任命为侍御史,但刘繇没有接受。刘繇在淮浦躲避战乱,皇帝下诏书任命他为扬州刺史。其时袁术在淮南,刘繇对其很畏惧,不敢前往扬州上任。他打算南渡长江,吴景、孙贲将他迎接到曲阿。袁术阴谋叛乱篡位,攻克周围各郡县。刘繇派遣樊能、张英驻军江边防御袁术,考虑到吴景、孙贲是袁术所任用的人,他就迫逐他们离去。于是袁术自己另设扬州刺史,与吴景、孙贲齐力攻打张英、樊能等,一年多也未能攻克。汉朝廷命令加授刘繇为扬州牧、振武将军,兵众数万人。” “孙策于是劝说袁术,请他派自己前助吴景等人平定江东。”
              只要我们看简单看一下当时的形式,就可以知道,孙策想称霸东。最先克服的困难,就是来自于孙坚一系内部。因为,孙策是不是一定能竞争过自己堂哥孙贲、舅舅吴景,成为孙坚系的新一代龙头大哥,这是谁也无法确定的。 而且,就算孙策能以自己老爸的大旗,成功让已分裂的孙坚一系统一起来。是不是一定打败刘繇呢?要知道,孙贲、吴景都也奈何不了刘繇。
              就算孙策能打败刘繇,是不是一定能打败,或是让王朗、华歆、周尚、刘勋臣服自己呢?要知道,这些人,哪一个也不是白给的。而且,这只是当时独当一面的大哥级人物。因为一心在江东混事业的大大小小的地头蛇多的去了。 不要说王朗、华歆、周尚、刘勋之类的人了,随便拉出一个地头蛇,也都一声令下,可以号令几千、上万小弟的。“孙策将取会稽。吴人严白虎等众各万余人,处处屯聚、、、” 所以,人们不知道后来的历史,恐怕谁也不会想到,孙策能称霸江东了。至少,袁术为代表的利益集团,在决定让孙策到江发展时,并没有想到孙策渐渐会失控的。


              7楼2017-02-21 11:25
              回复
                孙坚死后,孙坚一系就分裂为三分部。大部分人马都让孙贲(孙策的堂哥)、吴景(孙策的舅舅)接管了;小部分人马(孙坚的嫡系,i当时只有一千多人)让袁术接管了。 孙策出山后,想去接管孙贲、吴景的人马,那是想也不要想。
                孙坚死后,孙贲就是孙坚系的领衔人物,“孙坚哥哥的儿子孙贲率领孙坚的部队投靠袁术。袁术又上表推荐孙贲担任豫州刺史。”孙坚死后,孙坚的部队就由孙贲率领,而且孙贲又混了一个省部级的职务。当然了,豫州刺史这种职务水份非常大,但怎么说,级别也在那摆着。而吴景,则是孙坚的舅舅。 以孙贲、吴景在孙坚系的资历、地位;孙策想让他们臣服自己,必须得有足够的说法。最简单而言,孙策想靠一个他是孙坚的儿子,就想让了孙贲、吴景臣服自己,显然是不够的。因为,从理论上,孙坚的权力就不是可以世袭的;而从实际上,孙贲、吴景也缺乏必须臣服孙策的理由。
                孙坚的嫡系,暂时归袁术统管了;虽然袁术无法剥夺孙坚嫡系的独立性,但是孙策想接管孙坚的嫡系,却必须得给大家一个说法。因为,从理论上,孙坚的权力就不是可以世袭的;如果孙策想接管孙坚的嫡系时,仅仅说他是孙坚的儿子,所以他应该接管孙坚的嫡系,肯定能让大家用唾沫喷翻的。虽然说,当时的社会已是二代有理了,但是也不曾有理到这个份上啊?
                孙策想接管孙坚的嫡系;必须得向大家证明,他有当高级军政长官的能力。否则,他是孙坚的儿子,又算个屁啊? 因为,一枝上千人的精锐部队,一个市师级的职务,可以随便托付给一个年幼、无知的人吗?显然是不可以的。至少,从理论上是如此的。
                所以,孙策投靠袁术后,袁术只会以世伯的身份,热情招待、优待孙策。但是,说到接管他父亲的嫡系,袁术肯定会婉转的告诉他,这是不可以的。因为,我袁术让你一出来就指挥上千人精锐部队,让你一出来就爬上市师级的职务;这怎么能服众啊? 虽然我是你爹生前最好的朋友,你现在来投靠我,我非常高兴,也非常愿意照顾你、栽培你。但是,你想让我因此出卖国家、人民的利益,你也太小看我袁术了。换而言之,我会尽我的力量提拔你、栽培你,但是你也必须得向大家证明你有相关的能力。否则,我袁术这样用人唯亲,世人会怎么说我呢?
                你千万不要说,那枝部队从前归你爹管,所以现在就该你管。因为,你爹不是军阀。就算你为了可以接管你爹的权力,不惜说你爹是大军阀。我作为你爹最好的朋友,也不允许你这样污辱你爹的名声。


                8楼2017-02-21 11:27
                回复
                  孙坚的嫡系,自然都希望孙策接管他们,否则,他们早就跟着孙贲、吴景混了;或者早就接受袁术的改编了。 孙坚的嫡系不愿意跟着孙贲、吴景走,不愿意接受袁术的改编,就是希望有一朝一日,通过辅佐少主人的方式再东山再起。 如果跟着孙贲、吴景混,他们在孙坚系的地位就会下降,因为这样一来,他们就会排在孙贲、吴景嫡系的后面,最多只能与孙贲、吴景的嫡系小弟地位相当。 而接受袁术的改编,他们的整体地位也会下降。因为这样一来,他们就会排在袁术嫡系的后面,最多只能与袁术的嫡系小弟地位相当。
                  而继续辅佐少主人呢?却可以让他们继续保持与孙贲、吴景对等的地位,甚至还可以拥有与袁术对等的地位。但是这种选择,未必就比投靠孙贲、吴景更有利;更不见得比接受袁术改编更有利。一切是显然的,他们辅佐少主人后,却不能让自己的小集团不断扩张,甚至无法摆脱自己小集团不断受挫、衰败的命运,那他们这种选择的结局,肯定会很悲惨。 当然了,就如刘备等人,永远宁为鸡口不为牛后一样;孙坚打造的团队,也是宁为鸡口不为牛后。孙坚死后,因为孙贲、吴景自立门户,所以孙坚打造的团队,只有一千多人了,但是他们依然愿意辅佐孙坚的儿子,继续完成孙坚未完的事业。
                  虽然孙坚的嫡系小弟都希望孙策接管他们,问题是,他们也必须得给大家一个说法。否则,他们一心想拥立一个年幼的、无知的人当他们的首领,这是想干什么? 而孙策想让自己老爸的嫡系拥戴他,也必须得给自己老爸的嫡系一个说法。一切是显然的,如果孙策表现在外,只是一个高衙内的水平,他老爸的嫡系恐怕也会死心的。因为,在雄逐鹿的背景下,辅佐这样的少主人,他们再心比天高,又有什么用呢?
                  在这种背景下,孙策也好,孙策老爸的嫡系也好,都必须得向世人证明,孙策有足够的资本当一个市师级将官;更有足够的能力,胜任相关的工作。 从某种意义上,他们想证明这一点,并没有什么难度。因为孙策从小就接受过严格的教育、训练;关键是,既然孙坚的嫡系,都愿意辅佐孙策。他们自然会积极替孙策进行各种公关;孙坚的嫡系,绝对是天下最优秀的团队之一;有这样优秀的团队支持、协助,孙策想干出一些别人无法干出来的成绩,应该没有什么难度。
                  经过一翻折腾之后,谁也得承认,孙策绝对有资格担任一个市师级的将官;更有能力胜任相关的工作。在这种背景下,袁术自然无法阻止孙策接管孙坚的嫡系了。 当然了,孙策实现一步,只是走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因为,他接管了孙坚的嫡系,并不意味着他可以用孙坚的大旗,把已经分裂的孙坚系统一起来。至少,孙贲、吴景早已独当一面了,孙策想让他们臣服自己,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9楼2017-02-21 11:28
                  回复
                    孙策后来可以让孙贲、吴景臣服自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得到了袁术的支持。 我们知道,长安中央政府(或是后来的许昌中央政府),为了制约袁术,在袁术到扬州后不久,就委任刘繇当了扬州刺史。 刘繇刚入扬州,孙贲、吴景就表示愿意与刘合作;而且刘繇也愿意与他们合作。
                    孙贲、吴景为什么愿意与刘繇合作呢?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防止孙策兼并他们。 当时的孙策与袁术打得火热,而孙策为了取得孙坚系新龙头大哥的地位,自然随时有可能与袁术进行某种交易的;而袁术为了加强对孙坚的控制,自然也有可能与孙策进行相关的交易。 在这种背景下,孙贲、吴景为了应付可能出现的危机,自然认为与刘繇合作,更符合自己的利益。
                    但是,孙贲、吴景所代表的利益集团,与孙策的渊源太深了,刘繇实在害怕把这种力量留在自己系统内部,随时可能产生灾难性的后果,所以与孙贲、吴景的合作,一直比较不愉快。 而袁术在这关键时候,让孙策领衔进攻刘繇,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瓦解孙贲、吴景与刘繇的合作。一切是显然的,无论怎么说,孙贲、吴景与孙策的渊源也太深了,在这种背景下,刘繇听到孙策领衔率军进攻自己,还怎么敢与孙贲、吴景合作呢?
                    关键是,孙贲、吴景不可能、也绝不敢给刘繇交一份投名状(公开发表敌视袁术、孙策的言论),所以他们自然无法取信于刘繇。 “扬州州府以前设在寿春,但这时已被袁术占据,刘繇想把州府设在长江以南,吴景、孙贲就迎接刘繇到曲阿。及至孙策进攻庐江,刘繇听到消息后,认为吴景、孙贲本是袁术安置的人,害怕自己被袁术、孙策等所兼并,于是产生敌意,将吴景、孙贲等赶走。”
                    关于袁术的历史一直比较云遮雾罩,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袁术曾经是孙坚、孙策的大哥。如果不丑化袁术,那孙策后来背叛袁术的行为,算什么事呢?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以孙策当时的处境,如果没有袁术的鼎力支持,他是无法实现孙氏家族复兴的。
                    基于袁术的角度,他对孙策实在太好了,事实上,袁术之所以敢称帝,就是因为他曾与孙策达成过某种默契,所以他认为孙策会支持他称帝。却没有想到,孙策后来成为最积极反对他称帝的人。 传统的历史书,为了证明孙策背叛袁术有理,自然会极力渲染袁术曾经如何打击、压制孙策,更会极力渲染袁术如何愚蠢、贪婪、无能。总而言之,谁处于孙策的位置也会背叛袁术的。 但是真实的情况,显然不会这样简单。
                    至少,孙策可以在江东打开局面,与袁术的支持应该密不可分。因为,愿意取得袁术支持,到江东开拓势力的豪强,当时肯定多的去了。袁术选择支持孙策到江东开拓,绝不是简单的因为孙策神勇无敌,而是因为他与孙策建立了一系列的默契。所以,基于袁术的角度,他自然认为帮助孙策,最符合自己的利益,却没有想到,孙策竟然成了他危险的敌人。


                    10楼2017-02-21 11:29
                    回复
                      在这种背景下,袁术需要派一个能独当一面的大佬,到江东钉一个锲子。换而言之,袁术虽然把战略重心放到了北方,但是在南方,也会拥有足够的影响力。 问题是,袁术应该支持哪个大佬呢?袁术显然会从两方面去考虑。首先,这个大佬必须有足够的能力;其实,这个大佬必须与袁术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从这层意义上,袁术选择孙策,肯定是经过了多方面的考虑;而孙策为了取得这种资格,也是下足了辛苦与努力。否则,袁术绝不会把这种机会留给他的。
                      在当时,如果排一个英雄榜,袁术肯定能进入前五名,甚至都能进入前三名。因为了,除了袁绍等少数人,实在没有几个人能与袁术相提并论的。而孙策呢?如果我们不知道后来的历史,孙策能不能进入前三十名,恐怕也是个问题;甚至排到五十名之外,也一点不稀奇。因为,此时的孙策,只有区区一千多兵马,连一块属于自己的地盘也没有。
                      在当时的背景下,哪个大佬能取得袁术的鼎力支持,自然就会在江东的争夺战中,拥有更多的优势。而从情理上考虑,希望获得这种机会的人肯定很多。 因为孙策后来修正果了,所以史书自然会想方设法证明。孙策的成功,绝没有袁术的功劳;相反,孙策的所有成功,都是在袁术的打击、压制下取得的。问题是,我还是前面一再说过的观点,孙坚、孙策都也不是省油的灯,如果袁术真的一直这对他们,他们为什么还要一直跟着袁术混呢?


                      11楼2017-02-21 11:30
                      回复
                        在当时,袁术在江东最危险的敌人,显然是刘繇。 当时的刘繇身边,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豪门大佬,他的名字叫许劭。“许劭的叔祖父许敬,许敬的儿子许训,训子许相,都是三公大臣。” 许劭在汉帝国未砖崩瓦解时,就是大汉帝国的地下组织部长,因为所有的豪门子弟,都以得到许劭的品评而自豪。与此相关,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曹操没有得志显名时,曾经办了厚礼很谦逊地求许劭品评他。许劭看不起他,不肯说,曹操找了个空子威胁许劭,许劭不得已说,你是清平之世的奸贼,乱世的英雄。曹操极为高兴地走了。”
                        天下大乱后,许劭先到徐州投靠陶谦;刘繇到扬州后,许劭就到扬州投靠了刘繇。 “徐州刺史陶谦以礼相待,至为周到。许劭感到不安,告诉他的门徒说:‘陶恭祖表面上好名,内心却不是真的。对我虽然很厚,这种情况是不能维持长久的,不如走吧。’于是到曲阿投扬州刺史刘繇。后来陶谦果然收捕了寄居在他那里的宾客,孙策平定吴国以后,许劭与刘繇南逃豫章,死在那里,时年四十六岁。”


                        12楼2017-02-21 11:31
                        回复
                          不要说别的了,有这样的豪门大佬支持刘繇,我们就可以想象刘繇潜在的影响力。
                          刘繇手下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将领,他的名字叫太史慈。太史慈绝对是大哥级的人物,因为太史慈在《三国志》中,是与刘繇、士燮并传的。 太史慈并没有显赫的出身,只是以英勇、侠义取得上层社会的认可。所以刘繇不愿意放手重用太史慈。“有人劝刘繇可以用太史慈为大将军,刘繇说:‘如果我用太史慈,许劭不就讥笑我吗?’只派太史慈去侦察孙策的兵力如何。”
                          当然了,太史慈之所以非常出名,是因为太史慈后来修成正果了;而一直追随刘繇,只是因为早早被淘汰出局的人,所以只能在历史书字缝中留下名字的将领,估计也不是白给的。 “吴景、孙贲退守历阳,刘繇派部将樊能、于糜驻横江,张英驻当利口以防备他们。”孙贲、吴景手握重兵,却无法打败樊能、于糜、张英,直到与孙策联手,才能打败他们。从这里,我们大约可以看出来,刘繇手下的大将,绝不是只有一个太史慈,因为樊能、于糜、张英等人,都也不是白给的。
                          孙策作为孙坚的儿子,又统率着孙坚的嫡系;而且又得到周瑜、张纮等人相助,又与孙贲、吴景有了共同的敌人,与孙贲、吴景站在一起时,自然隐然是孙坚系的新龙头大哥了。 孙策与孙坚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孙策是标准的官N代,而孙坚显然不是。作为一个标准的官N代,最明显的优势,就是从小接交的人,都是非富即贵的人;他可以与众多非富即贵的人,建立起各种默契的关系。而在特定的时候,就更容易获得他们的支持与合作。
                          最简单而言,孙策在少年时代,就与周瑜是好朋友了;在17岁时,就能对张纮亦师亦友的相处了。而当孙策到江东发展时,这些人自然更容易与孙策实现合作。如果孙策只是一个草根逆袭、或是土豪暴发,他就很难实现这一步。
                          这就好像我们出去作生意,人家出外拉合伙人,找的人都是非富即贵;你出外拉合伙人,找的人都是有雄心壮志的草根、土豪。前者的创业能力,远远低于后者,恐怕也更容易成功。总的来说,草根逆袭、土豪暴发,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孙策后来创业,有自己老爸打下的基础,所以有了更大、更高的平台。


                          13楼2017-02-21 11:32
                          回复
                            孙坚一系重新合流时,肯定经过了一系列复杂的博弈。因为,不论怎么说,此时的孙坚一系,也是孙策、吴景、孙贲三大巨头并立的格局。孙贲、吴景能接受孙策当新龙头大哥的事实,但是绝不会接受自己既得利益受到威胁的事实。在这种背景下,就要看孙策(或孙策团队)的政治手腕了。
                            对于一个大哥级人物而言,他最大的能力不是与人争斗,而是与人合作。因为在多方博弈的格局中,你一路砍杀过去,就算你神功无敌,恐怕也会因为体力消耗殆尽而死的。项羽的失败大约就是如此的,总而言之,项羽百战百胜,但是终于免不了要高唱虞兮虞兮奈若何。 所以,孙策的成功,是因为他正式出山后,能取得周瑜、张纮等大佬的支持;更能与自己堂哥、舅舅取得合作。
                            这种合作表面上很简单,实际上很复杂。 就如袁绍的几个儿子,按理说都是长期独当一面,而且都有优秀的团队辅佐,并且彼此又是亲兄弟,却在大敌当前的背景下,一直也无法实现有效的团结协作,相反一再争得你死我活。 不论怎么说,孙坚在海选阶段初期就被淘汰出局了。所以,孙策想继承孙坚的权力,并不是一个,他是孙坚的儿子就可以实现。在这种背景下,如果孙策没有远远超过常人的能力,也不能做出常人无法做出的成绩,他想让孙贲、吴景听从他,估计是无法想象的。
                            孙策既取得周瑜、张纮两个大佬的支持;又用孙坚大旗让孙贲、吴景归队后。就开始大举进攻刘繇了。 “孙策渡江以后,辗转作战,战无不胜,没有人能抵挡住他的攻势,百姓听到孙策将要到达,全都失魂落魄;各地官员弃城出逃,躲到深山之中。及至孙策到来,军队奉有命令,不敢进行掳掠,民间的一只鸡、一条狗、一棵蔬菜,都不能触动。于是民心大为欢悦,争先用牛肉和美酒去慰劳孙策的军队。孙策相貌英俊,言谈幽默,性格豁达,能接受别人的意见,善于使用人才。因此,无论士大夫还是一般百姓,凡是见过他的人,都为他尽心尽力,乐意为他效死。”
                            在这种背景下,孙策很快打败了刘繇;而且打败刘繇之后,也很快接管了刘繇的旧部。 “刘繇与孙策交战,兵败,逃往丹徒。孙策进入曲阿,慰劳赏赐将士,发布宽大命令,通知各县:‘凡是刘繇、笮融等人的乡亲故友和部下,前来自首归降的,一概不咎既往。愿意去当兵的,一家只出一人,免除全家的赋役负担;不愿再当兵的,也不勉强。’不过十天,应募者从四面涌来,得到二万余名兵士,一千余匹战马。孙策的声威震动江东。”
                            而在取得这种成绩后,孙策又得到了张昭的支持。 “孙策以老师和朋友的礼节对待张昭,行政与军务大事,全都委托他来处理。” “张昭经常收到北方士大夫的书信,信中把江东地区的政绩都归功于张昭。孙策知道后,高兴地说:‘从前管仲在齐国为相,把诸事都交给他作主,而齐桓公终于成为五霸之首。如今,张昭为人贤明,我能任用他,他的功名难道不属于我吗!’”
                            其实,只要我们知道这段历史,自然就会知道,张昭在东吴政权,一直稳坐头把交椅,绝对是当之无愧的。因为,张昭是孙策创业时的主要支持者,而是带股来投孙策的,而且本身也是独当一面的大哥级人物。 当然了,只要我们知道这一点,也就会明白,为什么在赤壁之战时,张昭极力劝说孙权投降曹操,事后依然能稳坐东吴臣子之首的位置。 其实,孙策实现这一步后,袁术已很难控制他了。因为,这意味着袁术除掉了刘繇这个心腹大患,却让孙策突然崛起了。


                            14楼2017-02-21 11:3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