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大观园文字中有重大隐衷】
一 以往的原型说均站不住脚
随园说的全部依据是袁枚买下的随园原属隋赫德,而隋赫德是从曹頫手中接过来的。其实早有人指出:“随园之先,姑属吴姓。”袁枚自己也承认,随园在明代时是“焦园”,康熙时归了吴姓。“吴园”与曹家无关。曹頫家产于雍正五年被查抄,次年被雍正皇帝转手赏给了继任织造隋赫德,但不包括与曹家无关的“吴园”。隋赫德以后拥有的吴园是他自己从吴姓手里搞来的。袁枚再买下隋赫德的园子,跟曹家也不搭界。
现(北京)西城区地安门大街以北,是这一串子“海子”的北端。元代,这里是一条从西北斜向东南的狭长水面,与通惠河相通,为南北大运河的终点码头。明初上游淤废,水面缩小,形成三个相连的水面,分别为后海、西海、前海,俗称“后三海”,又俗称什刹海。所谓什刹海、十汊海、石牐海是其变称。明朝的上林苑监开发了这片海子,在水中种植荷花,附近辟稻田,这里成了明朝皇亲国戚纵情嬉游之域。清初,内务府奉宸苑接收了明代的上林苑监,康熙年间在积水潭、什刹海委派了苑丞、苑副等大小官员。岸边多有官宦宅第、寺庙、亭园,日渐繁盛,成了官僚甚至皇室的游乐消夏之所。
光绪年间,诗人谢道隆的《红楼梦分咏绝句题词》中有这样一首诗:“汊海方塘十亩宽,枯鹤瘦柳蘸波寒。落花无主燕归去,犹说荒园古大观。(原注)十汊海,或谓即大观园遗址,有白石大花盘当存。”芸子的《旧京闻话》中也记载了这类传说:“什刹海,世传为小说《红楼梦》之大观园。”有个安徽人脚余楠,在什刹海庙里遇到一个老僧,经打听为《红楼梦》中赖大的“耳孙”,并从他那里听说什刹海即“《红楼梦》中大观园故址。”什刹海说没根底,虽传得纷纷扬扬,却连个袁枚那样敢认帐的也没有,而“赖大耳孙”所说显然没什么感召力,因此很快就自生自灭了。
什刹海说是个母体,母体沉沦后,它的衍生物却格外引人注意,这就是醇亲王府说和恭亲王府说。两府均在什刹海左近,醇王府在后海北边,恭王府在后海南边,两府的前身俱是清季炙手可热的大人物的宅第,前者为明珠第,后者为和珅第,明珠与和珅的家产俱被查封,由皇帝改赐他人,一交一接,三转两转,线头往往被拧成一股。
乾隆皇帝说《红楼梦》所叙为明珠家事,显然是混淆视听。曹雪芹作书时,明珠及其子纳兰性德早已作古,他犯不上用小说为明珠的贪污受贿翻案,大观园更不可能以明珠故宅为原型,大观园以水制胜,而明珠故宅无活水。
后海李广桥附近,有两处挨着的清朝王府,东为恭王府,西为敦郡王府,各占地八十来亩。两府东、西相对,中间隔一条巷,南段为李广桥东街,北段就叫府夹道。这不由使人想起《红楼梦》中称宁国府为东府,荣国府为西府,两府间隔一条巷。
恭王府分宅第和宅园两部分。府邸在前,占地四十六亩,由三趟多进四合院组成,三路院落之后,有一东西长一百六十余米的两层后楼。这座后楼之大,为北京前清王府中仅见,据说过去可由假山山洞沿石级直上二楼,楼内堆有喜联寿幛及绫绢等杂物。荣国府也分三路,每路也是多进四合院,也同样有一座堆放百物的后楼。
后楼是府邸和后花园的分界线。后楼北有东西宽约一百七十米,南北纵深约一百五十米的花园,占地约三十八、九亩。园内建筑分东、中、西 三路,并有约略的轴线,散置迭石假山,曲廊亭榭,水池花木。恭王奕欣的二儿子载滢留有总题为“补题邸园二十景”的二十首诗,每首诗前有一小序,谈及各处景色的位置和命名特点。这二十景的名称分别为:曲径通幽、垂青樾、沁秋亭、吟香醉目、蓺(原文为“艹”头下一个“执”字,经查字典我认为应该是“ 蓺”字,“种植”义。)蔬圃、樵香径、渡鹤桥、滴翠岩、秘云洞、绿天小隐、倚松屏、延清籁、诗画舫、花月玲珑、吟青蔼、浣云居、松风月水、凌倒景、养云精舍、雨香吟。这些景中,有的用意同于大观园。如大观园刚进门是“一带翠嶂”,此间入园便是一块名为“飞来峰”的太湖石;林黛玉的潇湘馆处“凤尾森森,龙吟细细”,此间据说过去也有个种了竹子的独院;稻香村的“佳蔬菜花,漫然无际”,蓺蔬圃边“树以短篱,种以杂蔬”;薛宝钗住处蘅芜苑以香草致胜,此间也有几间香草披离的房子。恭王府花园目前没有水池,据说过去中部有一水池,池水澄碧,苔藓滋绿,很有一点寒潭山水的味儿。
一 以往的原型说均站不住脚
随园说的全部依据是袁枚买下的随园原属隋赫德,而隋赫德是从曹頫手中接过来的。其实早有人指出:“随园之先,姑属吴姓。”袁枚自己也承认,随园在明代时是“焦园”,康熙时归了吴姓。“吴园”与曹家无关。曹頫家产于雍正五年被查抄,次年被雍正皇帝转手赏给了继任织造隋赫德,但不包括与曹家无关的“吴园”。隋赫德以后拥有的吴园是他自己从吴姓手里搞来的。袁枚再买下隋赫德的园子,跟曹家也不搭界。
现(北京)西城区地安门大街以北,是这一串子“海子”的北端。元代,这里是一条从西北斜向东南的狭长水面,与通惠河相通,为南北大运河的终点码头。明初上游淤废,水面缩小,形成三个相连的水面,分别为后海、西海、前海,俗称“后三海”,又俗称什刹海。所谓什刹海、十汊海、石牐海是其变称。明朝的上林苑监开发了这片海子,在水中种植荷花,附近辟稻田,这里成了明朝皇亲国戚纵情嬉游之域。清初,内务府奉宸苑接收了明代的上林苑监,康熙年间在积水潭、什刹海委派了苑丞、苑副等大小官员。岸边多有官宦宅第、寺庙、亭园,日渐繁盛,成了官僚甚至皇室的游乐消夏之所。
光绪年间,诗人谢道隆的《红楼梦分咏绝句题词》中有这样一首诗:“汊海方塘十亩宽,枯鹤瘦柳蘸波寒。落花无主燕归去,犹说荒园古大观。(原注)十汊海,或谓即大观园遗址,有白石大花盘当存。”芸子的《旧京闻话》中也记载了这类传说:“什刹海,世传为小说《红楼梦》之大观园。”有个安徽人脚余楠,在什刹海庙里遇到一个老僧,经打听为《红楼梦》中赖大的“耳孙”,并从他那里听说什刹海即“《红楼梦》中大观园故址。”什刹海说没根底,虽传得纷纷扬扬,却连个袁枚那样敢认帐的也没有,而“赖大耳孙”所说显然没什么感召力,因此很快就自生自灭了。
什刹海说是个母体,母体沉沦后,它的衍生物却格外引人注意,这就是醇亲王府说和恭亲王府说。两府均在什刹海左近,醇王府在后海北边,恭王府在后海南边,两府的前身俱是清季炙手可热的大人物的宅第,前者为明珠第,后者为和珅第,明珠与和珅的家产俱被查封,由皇帝改赐他人,一交一接,三转两转,线头往往被拧成一股。
乾隆皇帝说《红楼梦》所叙为明珠家事,显然是混淆视听。曹雪芹作书时,明珠及其子纳兰性德早已作古,他犯不上用小说为明珠的贪污受贿翻案,大观园更不可能以明珠故宅为原型,大观园以水制胜,而明珠故宅无活水。
后海李广桥附近,有两处挨着的清朝王府,东为恭王府,西为敦郡王府,各占地八十来亩。两府东、西相对,中间隔一条巷,南段为李广桥东街,北段就叫府夹道。这不由使人想起《红楼梦》中称宁国府为东府,荣国府为西府,两府间隔一条巷。
恭王府分宅第和宅园两部分。府邸在前,占地四十六亩,由三趟多进四合院组成,三路院落之后,有一东西长一百六十余米的两层后楼。这座后楼之大,为北京前清王府中仅见,据说过去可由假山山洞沿石级直上二楼,楼内堆有喜联寿幛及绫绢等杂物。荣国府也分三路,每路也是多进四合院,也同样有一座堆放百物的后楼。
后楼是府邸和后花园的分界线。后楼北有东西宽约一百七十米,南北纵深约一百五十米的花园,占地约三十八、九亩。园内建筑分东、中、西 三路,并有约略的轴线,散置迭石假山,曲廊亭榭,水池花木。恭王奕欣的二儿子载滢留有总题为“补题邸园二十景”的二十首诗,每首诗前有一小序,谈及各处景色的位置和命名特点。这二十景的名称分别为:曲径通幽、垂青樾、沁秋亭、吟香醉目、蓺(原文为“艹”头下一个“执”字,经查字典我认为应该是“ 蓺”字,“种植”义。)蔬圃、樵香径、渡鹤桥、滴翠岩、秘云洞、绿天小隐、倚松屏、延清籁、诗画舫、花月玲珑、吟青蔼、浣云居、松风月水、凌倒景、养云精舍、雨香吟。这些景中,有的用意同于大观园。如大观园刚进门是“一带翠嶂”,此间入园便是一块名为“飞来峰”的太湖石;林黛玉的潇湘馆处“凤尾森森,龙吟细细”,此间据说过去也有个种了竹子的独院;稻香村的“佳蔬菜花,漫然无际”,蓺蔬圃边“树以短篱,种以杂蔬”;薛宝钗住处蘅芜苑以香草致胜,此间也有几间香草披离的房子。恭王府花园目前没有水池,据说过去中部有一水池,池水澄碧,苔藓滋绿,很有一点寒潭山水的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