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一秀吧 关注:174贴子:9,035
  • 5回复贴,共1

红楼梦断-----高阳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卷一 大观园文字中有重大隐衷】
  一  以往的原型说均站不住脚
 
   
  随园说的全部依据是袁枚买下的随园原属隋赫德,而隋赫德是从曹頫手中接过来的。其实早有人指出:“随园之先,姑属吴姓。”袁枚自己也承认,随园在明代时是“焦园”,康熙时归了吴姓。“吴园”与曹家无关。曹頫家产于雍正五年被查抄,次年被雍正皇帝转手赏给了继任织造隋赫德,但不包括与曹家无关的“吴园”。隋赫德以后拥有的吴园是他自己从吴姓手里搞来的。袁枚再买下隋赫德的园子,跟曹家也不搭界。
 
  现(北京)西城区地安门大街以北,是这一串子“海子”的北端。元代,这里是一条从西北斜向东南的狭长水面,与通惠河相通,为南北大运河的终点码头。明初上游淤废,水面缩小,形成三个相连的水面,分别为后海、西海、前海,俗称“后三海”,又俗称什刹海。所谓什刹海、十汊海、石牐海是其变称。明朝的上林苑监开发了这片海子,在水中种植荷花,附近辟稻田,这里成了明朝皇亲国戚纵情嬉游之域。清初,内务府奉宸苑接收了明代的上林苑监,康熙年间在积水潭、什刹海委派了苑丞、苑副等大小官员。岸边多有官宦宅第、寺庙、亭园,日渐繁盛,成了官僚甚至皇室的游乐消夏之所。



  光绪年间,诗人谢道隆的《红楼梦分咏绝句题词》中有这样一首诗:“汊海方塘十亩宽,枯鹤瘦柳蘸波寒。落花无主燕归去,犹说荒园古大观。(原注)十汊海,或谓即大观园遗址,有白石大花盘当存。”芸子的《旧京闻话》中也记载了这类传说:“什刹海,世传为小说《红楼梦》之大观园。”有个安徽人脚余楠,在什刹海庙里遇到一个老僧,经打听为《红楼梦》中赖大的“耳孙”,并从他那里听说什刹海即“《红楼梦》中大观园故址。”什刹海说没根底,虽传得纷纷扬扬,却连个袁枚那样敢认帐的也没有,而“赖大耳孙”所说显然没什么感召力,因此很快就自生自灭了。
  什刹海说是个母体,母体沉沦后,它的衍生物却格外引人注意,这就是醇亲王府说和恭亲王府说。两府均在什刹海左近,醇王府在后海北边,恭王府在后海南边,两府的前身俱是清季炙手可热的大人物的宅第,前者为明珠第,后者为和珅第,明珠与和珅的家产俱被查封,由皇帝改赐他人,一交一接,三转两转,线头往往被拧成一股。
  乾隆皇帝说《红楼梦》所叙为明珠家事,显然是混淆视听。曹雪芹作书时,明珠及其子纳兰性德早已作古,他犯不上用小说为明珠的贪污受贿翻案,大观园更不可能以明珠故宅为原型,大观园以水制胜,而明珠故宅无活水。


  后海李广桥附近,有两处挨着的清朝王府,东为恭王府,西为敦郡王府,各占地八十来亩。两府东、西相对,中间隔一条巷,南段为李广桥东街,北段就叫府夹道。这不由使人想起《红楼梦》中称宁国府为东府,荣国府为西府,两府间隔一条巷。
  恭王府分宅第和宅园两部分。府邸在前,占地四十六亩,由三趟多进四合院组成,三路院落之后,有一东西长一百六十余米的两层后楼。这座后楼之大,为北京前清王府中仅见,据说过去可由假山山洞沿石级直上二楼,楼内堆有喜联寿幛及绫绢等杂物。荣国府也分三路,每路也是多进四合院,也同样有一座堆放百物的后楼。
  后楼是府邸和后花园的分界线。后楼北有东西宽约一百七十米,南北纵深约一百五十米的花园,占地约三十八、九亩。园内建筑分东、中、西 三路,并有约略的轴线,散置迭石假山,曲廊亭榭,水池花木。恭王奕欣的二儿子载滢留有总题为“补题邸园二十景”的二十首诗,每首诗前有一小序,谈及各处景色的位置和命名特点。这二十景的名称分别为:曲径通幽、垂青樾、沁秋亭、吟香醉目、蓺(原文为“艹”头下一个“执”字,经查字典我认为应该是“ 蓺”字,“种植”义。)蔬圃、樵香径、渡鹤桥、滴翠岩、秘云洞、绿天小隐、倚松屏、延清籁、诗画舫、花月玲珑、吟青蔼、浣云居、松风月水、凌倒景、养云精舍、雨香吟。这些景中,有的用意同于大观园。如大观园刚进门是“一带翠嶂”,此间入园便是一块名为“飞来峰”的太湖石;林黛玉的潇湘馆处“凤尾森森,龙吟细细”,此间据说过去也有个种了竹子的独院;稻香村的“佳蔬菜花,漫然无际”,蓺蔬圃边“树以短篱,种以杂蔬”;薛宝钗住处蘅芜苑以香草致胜,此间也有几间香草披离的房子。恭王府花园目前没有水池,据说过去中部有一水池,池水澄碧,苔藓滋绿,很有一点寒潭山水的味儿。



1楼2004-10-09 17:39回复
    秣陵春》是红楼梦断第一部。
      高阳揣摹曹雪芹原意,以鼎大奶奶的自尽来曲释“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从而开始了苏州织造李煦家族的中落与衰败。其中穿插的李绅与绣春的恋情,写来极尽婉转有致。
      “红楼梦断”是高阳融艺术想像与学术考辨于一体,写尽曹、李两家由朱门绣户、锦衣玉食到家道中落乃至籍没归京的荣辱盛衰过程的历史小说。用作者的话说,写的是“曹雪芹的故事”——曹雪芹如何“十年辛苦”创造了贾宝玉和《红楼梦》,是高阳写作本书的动机。而历来争论不休的《红楼梦》是否为曹雪芹的自叙传,高阳也以小说的形式婉曲铺陈了自己的看法。
    会心的读者不妨两者相互比附参照,但切记高阳的提醒——千万不要以读《红楼梦》的心情与眼光来看“红楼梦断”。


    3楼2004-10-09 17:42
    回复
      上文中,我对此句持反对意见 "恭王府之所以得以保存,其实也是红学之力。 离开学术文化,离开《红楼梦》, 只凭一个“恭王”,则此府此园能有多大魅力?"
      不知,红楼怎么想?


      13楼2004-10-10 16:06
      回复
        我与你的看法相同,上文是转载.


        15楼2004-10-11 17:33
        回复
          騂牛之叹--论「蕉下客」贾探春 


          ※引言 

          才自清明志自高 生於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 千里东风一梦遥 (红楼梦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之一)

          後面画著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涕泣之状。

          此画面暗指探春远嫁海隅,犹如断线的风筝。


          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第五回「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之一 <分骨肉>)


          曲名即骨肉分离的意思。曲子从探春远嫁海隅时,对父母的强颜劝慰,及於骨肉亲人分离时的悲苦心情。

          .【一】 探春的出身

          探春是贾政之妾赵姨娘所生,贾环的胞姊,贾宝玉的同父异母妹妹。孟子一书中曾提到:「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文中的孽子即婢妾所生的儿子。在封建社会中,嫡庶尊卑的观念是很深的,由於母亲多半出身卑微,因此,她们的子女地位是半主半仆的身分,这就是何以同是贾府男主人贾政的女儿,嫡出的元春被选入宫,当了人人称羡的皇妃;而庶出的探春却在朝廷打败仗时,成了代罪羔羊,远嫁番邦之王,成了「另类的王妃」。

          因为贾母疼爱孙女,自小和府中其他姊妹跟在贾母这边,一起读书、起居,所以她对大太太王夫人要比赵姨娘来的亲近些,而且在她的眼里,也唯有王夫人这样的气度风范才够资格当她的母亲。

          【二】众人眼中的探春

          在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中首先提到:「史老太太极爱孙女,都跟在祖母这边一处读书,听得个个不错。」及至黛玉进府,会见贾家三姊妹时,对迎春的印象是 「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这就是最後被孙绍祖凌虐至死的「二木头」。对惜春的描述便仅是「身量未足,形容尚小」。而对於探春,便有较细腻深入的描绘,「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在三者比较之下,更可见黛玉在见她们第一面时,便对探春有相当深刻的良好印象。「见之忘俗」的评价,出自於孤高自许、目下无尘的林黛玉之口,可见这位三姑娘的容貌是如何的出众、才识是如何的不群了。而在此後探春的表现中,如海棠诗社的发起,代理王熙凤执掌荣府期间,兴利除弊等一连串事务,可以证明黛玉的眼力果然是不差的。除了黛玉以外,连天不怕地不怕的王熙凤见了她,也是要礼让她几分的。在探春代理荣府期间,因一开始处理一些事情便有不凡的表现,引起了凤姐对她的才能重视和自我警觉。我们听见她这麼对平儿交代:「她虽是个姑娘家,心里却事事明白,不过言语谨慎。她又比我知书识字,更厉害一层了。如今俗语说:『擒贼必先擒王』,她如今要作法子,一定是先拿我开端,倘或她驳我的事,你可别分辩;你越恭敬,越说驳的是才好,千万别想著,怕我没脸,和她一顶就不好了。」我们试看,王熙凤平日除了在老太太面前曲意承欢、哄老太太开心以外,何尝对人这麼低声下气过?连王夫人因赵姨娘的私诉而向她查问发月银的事时,她一走出来便狠狠的发起牢骚,并撂下一段话示威:「太太把二百年的事都想起来问我,从今後,倒要做几件刻薄事了。」以此表示,不许任何人过问她的职权,她是为所欲为的,顺我者生,逆我者亡;然而对於探春的行事却是如此的重视和警戒,可见这位三姑娘除了才干出众以外,行径也是教人敬重的。

          王夫人一向对探春并无特别亲善的表现,然而当她正为唯一的命根子宝玉下落未明而忧心如焚时,听到探春即将回京的消息,「虽不能解宝玉之愁,那个心略放了些」。可见在王夫人心中,对她也有相当程度的依赖。此外,平日遇见不平之事,她也多能仗义执言,据理力争,就连贾母也是服她的。在贾赦想强讨贾母的得力丫环鸳鸯为妾事发後,贾母大发雷霆,连王夫人都怪上了,此时众人也有不便发言的,也有不敢发言的,只有探春挺身而出,不但帮王夫人解了围,连贾母也急忙的承认自己「气糊涂了」。
          


          16楼2004-11-14 14:06
          回复

            便是仆人,也都渐能领会探春的精明处不让凤姊,虽是庶出,也不敢因此而瞧不起她。在代凤姐理政的那段时间内,只听见添了一个探春,也都想著,不过是个未出阁的青年小姐,且素日也最平和恬淡,因此都不在意。到了最後的心得却是,「刚刚的倒了一个『巡海夜叉』,又添了三个『镇山太岁』。(当时还有宝钗、李纨奉命协理,但实际发号施令者只有探春)越发连夜裏吃酒、顽的工夫都没有了。」後来加上抄检大观园时,狗仗人势的王善保家的挨了探春一巴掌的教训,整个贾府上上下下,更不得不对她另眼相看了。当时探春说道:「我的东西倒许你们搜阅,要想搜我的丫头,这却不能。我原比众人歹毒些,凡丫头所有的东西我都知道,都在我这里间收著,一针一线他们也没的收藏,要搜所以只来搜我。你们不依,只管去回太太,只说我违背了太太,该怎麼处置,我自去领。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多麼语重心长且义正辞严的一番话!可见她为人的光明磊落,不但自律甚严,而且对屋里丫鬟的管理和调教是绝不含糊的。同时话里也道出这个大家族的沉痾积弊和重重隐忧;更不幸的是,日後抄家的命运也一语成谶。由此可见探春是个具有高瞻远瞩、深谋远虑的奇女子! 

            由各个不同身分的人,口里所描述的探春,综合观之:她是个有个性,有才华,有能力,有胆识,通情理,明是非的人。在作者笔下,著墨最多的,当然还是以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人为首;然而在「脂评」中指出「使此人不远去,将来事败,诸子孙不致流散也。」尽管续书稍有出入,但可知此人在作者及评论者心中,也是个不凡的人物。

            【三】政治风范的探春

            黛玉之所以为黛玉,在於她重感情、轻实际,另有一种性灵生活,她与贾府上上下下的政治全然不相关。具有才能的王熙凤掌握了政权,然而她的眼光只看著眼前个人的私利,而不管全局的危机,因此她诚然是一个大家庭中能干的媳妇,但是谈不上政治作风。薛宝钗本是个富有心机而常识广博的闺秀,但她的中心思想只在於如何争取到「宝二奶奶」的地位;她善於适应环境,富於机变的才智,常使人嗅到政治意味;然而她的人生信念却是「女子无才便是德」,因此她虽然有些政治手腕,却缺乏政治家的风度。

            探春政治才干的充分发挥,是在与李纨、宝钗共同代理荣府之时。而实际上,李纨祇是挂名而已;宝钗在这方面,虽是长才,然而以其居於亲戚的身分,当然也不能过於主动积极;因此,真正问事的重头戏,便落在探春身上了。

            探春在办理家务时,有何成绩表现呢? 在书中第五十六回的回目:「敏探春兴利除宿弊」便给予她一个相当肯定的评价。在她代理之初,所遭遇的第一件事就颇棘手。按照血缘关系来说,赵国基是赵姨娘的亲兄弟,也就是探春的亲舅舅;但是按照家族的宗法地位来看,探春是庶出,赵姨娘由婢妾身分出身,而赵国基仍现任跟随贾环上学的仆从,所以还是个奴才的身分;这时探春与赵国基的关系是相当尴尬的。而这位禀报的吴新登媳妇,一则欺负探春年轻,以为她不懂祖宗的规矩,二则也有意要考验这位三小姐对舅舅有无偏私;结果探春查明了前例以後,俨然忠於自己的职责,大公无私的处理了此事,并且吴新登家的也自讨没趣的被训了一顿。可见这位「政治家」还是得理不饶人、赏罚分明的呢!以後她又一一革除了许多多年以来的积弊,节省无谓的浪费,连凤姐也做不到的事,她竟然做到了。探春在扮演「政治家」的角色时,威严是何等的慑人啊!

            如果探春只能「除弊」,而不能「兴利」的话,就像一个理财的人,只有消极的「节流」,却没有积极的「开源」一样,不能算是治家的能手。当她看见了她家的奴才赖大家里花园的管理办法之後,立刻见贤思齐,因有感於大观园中所生产的各种动植物资源皆白白糟蹋了,於是提出了一个新的管理方案,不但使得许多管理园产的婆子因而获利不小,园中的物产也因为有人管理维护而更为整洁美观了,又可增加公库的收入,可说是一举数得,利己利人。这是一种积极性的经济建设;在贾府中,王熙凤治家理事之才是人人称道的,然而与知书识字的探春一比,显然这位三姑娘是犹胜一筹的。
            


            17楼2004-11-14 14: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