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巧珍吧 关注:15贴子:238
  • 7回复贴,共1

84年最刺痛人心的名字:高加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984年真正刺痛人心的,是一个叫“高加林”的人。
  农民的儿子高加林参加了高考,但是名落孙山。正在高加林情绪低落消沉之时,一个美丽善良但没有文化的本村姑娘——刘巧珍向他表达了火热、纯真的爱情。巧珍的爱情一时填补了高加林的苦恼和空虚,修复了他受损的心灵。在爱情的力量的鼓舞下,巧珍勇敢地与高加林一起,同愚昧的封建思想做斗争,做了很多“出格”的事。
  一个偶然机会,再次改变了高加林的人生道路。高加林“农转非”,当上记者之后,抛弃了深深爱着他的美丽善良的巧珍。
  这是1982年第三期的《收获》上,刊登的一篇曾经轰动一时的、著名作家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所叙述的故事。
  1984年,由吴天明、路遥编剧的同名电影搬上了银幕。一时间,《人生》家喻户晓。《人生》的轰动便由文坛走向大学校园、工厂农村,甚至于世界。
  高加林成了那个时候青年人谈论最多的人。
  “渴望撕下农民身份标签的高加林,是一种思想或者道德的沦丧吗?”
  “高加林是中国的‘于连’吗”?
  “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爱情悲剧根源在哪里?”
  “高加林该不该抛弃刘巧珍?”
  更多延伸出去的命题,旋风般地在全社会、港台甚至跨出国界,在日本、法国、苏联、英国等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国度里,掀起了一场此起彼伏的大讨论。数百家国内报刊、电台、电视,纷纷扬扬,争先恐后地开辟各类专栏或专题节目,为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生活经历、不同生活领域的人们,提供“读后感、观后感”之类的讨论场所。



1楼2009-04-02 21:08回复
      作为一部引发80年代“人生”大讨论的作品,《人生》无疑有着深刻的时代印记。它的悲剧建立在一种广泛的社会背景上,“城乡差别”、“户籍制度”、“官文化”、“关系学”、“门当户对”……就是那场争鸣的关键词。
      电影中的主题歌,写的是爱情:
      上河里的鸭子下河里的鹅,一对对毛眼眼照哥哥,煮了那个“钱钱”下了那个米,大路上搂柴,我了一了你。清水水的玻璃隔着窗子照,满口口白牙对着哥哥笑,双扇扇的门来单扇扇的开,叫一声哥哥你快回来……
      一些心地善良的人,在把高加林骂得狗血淋头的同时,也把愤怒的子弹对准了“高加林”的扮演者——周里京。北京一位卖菜的老太太曾追在周里京的后面,骂他“这就是那个没有良心的高加林小子!”以致,很有希望成为“最佳男演员”的周里京,在电影“百花奖”和“金鸡奖”评选中,吃了不少“哑巴亏”。
      相反,“刘巧珍”的扮演者吴玉芳却处处受到同情和欢迎,求爱的信号不断。后来,她嫁给乒乓球冠军江嘉良。
      其实,高加林的生活,就是路遥生活的部分写照,更是80年代大多数农村青年的人生写照。
      那个时代过来的人,至今记得影片开头的一段字幕: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当时,这段话将一批年轻人深深地震撼,并激励着他们奋力前行。
      在后来的日子里,很多人惊奇地看到了这段话在自己身上应验的魔力。


    2楼2009-04-02 21:08
    回复
      • 202.103.141.*
      嗯嗯,支持,太喜欢这部小说了


      3楼2009-06-07 22:24
      回复
        • 114.95.182.*
        人生。平凡的世界。
        都是经典。比那些什么激励类的书籍更深刻的体现


        4楼2010-01-02 11:53
        回复
          他对巧珍太残忍了


          5楼2010-01-16 09:31
          回复
            • 121.235.70.*
            我都想不起饰演高加林的演员叫什么了


            6楼2010-03-24 21:24
            收起回复
              来了。今天看了《人生》这部电影,小时候听过广播剧。剧中的高家林这个人物……太令人震撼了,我只能表达这么多,很震撼,我还在回味中


              IP属地:辽宁7楼2014-03-23 18: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