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城堡吧 关注:122贴子:17,723
  • 2回复贴,共1

一点关于唯美主义和美的学习思考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首先提到“唯美”这个词,大多数人脑中所能联想到的画面或概念应该是雪,剔透单纯的夜空,由精致优美的词汇组成的带有忧愁情绪的句子,或是轻柔却尖细高亢到悲戚的声响。但实际上,上述通过“唯美”所引伸出的概念并不是真正的“唯美”或者说,只是一种被曲解了的,狭义化的“唯美”。这种狭义上的“唯美”的美感在于将“凄清、单薄、脆弱、孤寂”等情致客观化后,作为审美主体的观赏者,在欣赏到这样的审美客体后,所产生的一种哀婉之美,可以算作是一种艺术风格,但却与那个原始的“aestheticism”大相径庭。
如果说要讨论何为美,或者追究美学的历史,有两个人是不可回避的,他们分别是鲍姆加通与康德,前者将美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从哲学中分裂出来,并提出了哲学是由逻辑学、伦理学、美学这三点要素所构成的论调。而后者则继承了鲍姆加通的遗产,将他的理论极大的丰富完善。
美学现在虽然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存在着,但实际上它一直是哲学的一部分,所以不可避免的,它同逻辑学与伦理学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这三者之间交融的关系该如何阐明呢?简单来说,这看似深奥晦涩的三点概念,有一个极其常见而又好记的概括,频繁的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与学习当中,那就是“真善美”。逻辑学作为纯理性的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通过理性能认识到的事物与可能认识到的事物,核心为思想,是为真善美的“真”;而伦理学关注的则是理性在现实中的具体实践,社会的意识形态与道德观念等问题,核心为意志,是为真善美的“善”;而美学所关注的则是人类的情感,审美的意识与判断力,核心为情感,是为真善美的“美”。如果将这三点换一种更便于理解的说法的话,我想应该是“真理、正义、美感”最为贴切。
这里我想说点闲话:有些人可能已经意识到了,这三点与我们现在的知识体系有着极为有趣的关系,首先“真”延伸出了自然科学;而“善”则延伸出了社会科学;最后的“美”所延伸出的,就是人文科学,也就是说作为哲学三大要素的“真善美”同时也是现代知识体系的核心。将历史深挖下去,沿着哲学与科学复杂的脉络延伸,到最后就可以找到一个交汇处,那就是有资料记载以来的,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位哲学家——泰利斯,他提出了“世界是什么?”的哲学终极问题,也同样利用科学的方式准确的预测过一次日蚀的时间。所以我认为,人类的终极目的其实就是哲学的终极问题——世界的本源是什么?真理又是什么?主体与客体,存在与意识相互作用的背后的规律与真相是什么?而科学,是我们迄今为止最有效的探究手段,所以它的最终用途,是为哲学的问题寻找答案。
似乎有些扯远了……让我们把话题重新拉回到美与“唯美主义”的思考上。那么究竟美是如何表达的呢?大多数学者认为由于美与善之间内在的密切联系,所以“美”既是以美的外在形式表达出善的核心观念。狄德罗曾在《论绘画》中写出对美的事物,美的艺术的具体要求:“要使美德更美,丑行更丑,可笑的东西更加滑稽;这是每一个诚实的手握羽毛笔、画笔或雕刻刀者的目的。”使艺术带有教育性,来使人们接受美德的洗礼,焕发对善的追求与热情,这样的艺术观从古希腊时期的戏剧作品中就已经得到完整的展现了。而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大文豪,诸如但丁,歌德,莎士比亚,雨果,拜伦,托尔斯泰的著作中也都充分的表现了善与美的内在联系与相互衬托,也就是“美使善更具感染力,善使美更具崇高性。”
有一种思潮占据主导地位,就会有另一种思潮试图与它抗衡。由王尔德在19世纪中后期的英国引领的“唯美主义运动”让人们感受到了“纯艺术”或“纯粹的美”带来的震撼。唯美主义到底指的是什么呢?先从字面上理解,唯美主义当然是指“唯有美的主义”,从这句话作为基础,并以此展开思考的话,就不难得知那些唯美主义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唯美主义的核心在于切断艺术作品中善与美的联系,或者说以美作为唯一的内核来延伸出美的艺术作品。他们认为现实主义的思想过于愚钝,而浪漫主义的抒情又太过粗糙。唯美主义者想去证明不依靠善的理念,仅凭借完美的形式与艺术技巧就可以使艺术作品拥有纯粹的,至高的美感。同时,他们也不去追求艺术的教育性,认为观赏者仅沉溺于美的体验中便足够了,也就是所谓的“耽美”,与唯美一样,耽美这个词最初的意思并不是形容同性美少年的禁忌之爱,而是单纯的字面意思,也就是“耽溺于美”。所以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为什么所有唯美主义的作品都会呈现出一种精雕细琢的华丽。在形式上与艺术手法上臻于极致的他们,也创作出了很多美学领域中不可多得的珍品,如爱伦坡的小说作品《黑猫》,王尔德的戏剧《莎乐美》、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约翰济慈的诗歌《夜莺颂》,马拉美的诗歌《牧神的午后》(德彪西的同名音乐作品的灵感正是来源于此),戈蒂耶的小说《莫班小姐》,瓦雷里的诗歌《年轻的命运女神》、《水仙辞》等。
此外还有一个人,特殊到我需要单独把他拿出来说,那就是日本著名的唯美主义大师谷崎润一郎。在文学界,有一个名号为他所独有,看上去满是邪恶的黑暗色彩,那便是——恶魔主义者。从他作品的立意来看,他是毋庸置疑的唯美主义者,致力于用他的作品来使读者感受到极致而纯粹的美,但他与其他唯美主义作家不同的是,他用与善相反的恶作为种子,并以此催出妖媚绚烂的花。在他的作品中,一切与美德相反的感情都是着重刻画的对象,如乱伦情结,肉体摧残,自我毁灭倾向,畸形的爱,丑陋而露骨的欲望,这些与美看似毫无关系甚至是对立的场景并没有沦为审丑的红粉骷髅,而是在他极具戏剧性的场景安排与深厚的语言功底下显露出一种特殊却不变态的美。盲眼而貌美的琴师极度刻薄自私,将她的仆人视作奴隶,对他施行残酷的虐待,暴力,无礼与冷酷,而这位仆人的态度仅仅只有更加的谦卑与恭让,姿态简直低贱到泥土里,但两人却并未因巨大的精神差距而渐行渐远,反而是对这种扭曲的关系产生了极强的依赖感,琴师将自己摆的越高,仆人就将自己俯的越低,直到琴师因意外而毁容后,为了将对方最美的样子永远铭记,仆人义无反顾的刺瞎了自己的双眼,这样的情节和人物关系的设置,你只能在他的《春琴抄》中看到。而将它的情节解构之后,会发现这是谷崎心中接近纯美的路途,他用带有象征主义风格的神秘性与暗喻的笔法将世俗观念认为的爱情所必要的物质基础层层剥开,直到琴师的容貌尽毁,而仆人刺瞎双眼的那一刻,便是腐朽的外衣全部褪下,纯爱的展现出光辉的瞬间。精神上的永恒之爱,对柏拉图式爱情的另类注解,竟埋藏在外表如此丑恶怪异的作品中,而谷崎为我们带来的心灵震颤,还远不止如此。
所谓的现代审美观念应该是讲求客观事物与主观感受的调和与相交。审美是主观从经验出发,认知并判断客观事物的具体特性,如颜色,线条,长短,缓急,高昂,低沉,激昂,悲伤等等,并产生相互的联系,并使主体感受到愉悦的运动。而它还有一个前提就是这样的过程必须是非功利的,非实用的,也就是以“无所为而为”的心态去耽溺其中。也正因为这样,艺术与美,似乎有一种特殊的魔力,能够将人从极端的功利主义的生活中解放出来,从而使我们站到一个更高的位置上去审视自己,审视自己的生活,超越世俗的牵绊,完成精神的翱翔。我想,也许只有这样的生活,才是一种最人性,最全面,能为我们带来真正自由的生活。


IP属地:辽宁1楼2018-04-29 16:03回复
    前段时间写下了这些,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发出来。今天突然逛回到这里,一个印象已经有些模糊,但气息却非常熟悉的地方。把这段文字发在这里,想必是合适的。无所谓有没有人看到啦~就当做是城堡上一块新添的青砖吧


    IP属地:辽宁2楼2018-04-29 16:18
    收起回复
      PS:看到前两年的拙作……羞耻感MAX


      IP属地:辽宁3楼2018-04-29 16: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