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拍网吧 关注:58贴子:738
  • 1回复贴,共1

汤征烙画:铁笔下的大匠之心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汤征烙画:铁笔下的大匠之心
都说三年磨一剑,在烙画艺术家汤征这里,三年磨炼成就的是“中华第一铁笔”。
汤征先生胸怀天下,心系祖国河山,历时三年完成了40米长的巨幅烙画——黄山圣境图。这是何等的创作工程,若不是坚若磐石的意志、立志发扬烙画的决心、将祖国河山收于篇幅的情怀,谁能花三年时间夜以继日做着并不容易的事呢?
除了黄山圣境图,汤征先生还绘制了中国一百个名胜古迹的烙画,称之为中华百景图,此等大匠之心,足以令人钦佩。汤征先生说,他要为烙画艺术成为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新派别而努力,让全世界了解烙画艺术、认可烙画艺术,并致力于将烙画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穿越两千年的不朽艺术
在纸上作画,或油墨或水粉或铅笔,都是人们司空见惯的,而用电烙笔在宣纸上烫画,却是极新奇又极困难的,这也是汤征先生要求先有传统绘画基础,不可随意烫画的缘由。
汤征先生如此执着于烙画艺术,不仅因为烙画历史悠久,是国粹之一,更因烙画蕴含的文人情怀与艺术魅力。
传说烙画滥觞于秦,据可考记载,烙画早在西汉末年就已出现,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两千年于蜉蝣而言是看不见尽头的时间长河,于大椿而言,却不足一个春秋。而对于烙画这门传统手艺而言,是于战火灾荒中流失,又于星沫微火中燎原重生,是继承也是创新。
东汉末年连年不断的天灾人祸,使得烙画这门珍贵的传统手工艺一度失传,直到清光绪三年,才被河南南阳的一名叫赵星的民间艺人复原并发展,后经辗传,逐渐形成以河南、河北等地为代表地几大派系。
穿越两千年风云变幻,烙画艺术有其文化根基与积淀,其艺术魅力历经千年不泯,除了身负那份沉甸甸的历史外,更重要的是烙画中承载的那份大匠之心。

烙画,因其需要用火烧热烙铁在物体上熨出烙痕作画,所以又称烫画、火笔画。烙画的创作十分考验艺术家的功力,尤其是对火候、力度的把握。而单单能在物体上写实地去“烫”画,还远远不能使烙画称之为艺术——烙画同国画一样,注重意境的表达,尤其讲究“意在笔先、落笔成形”,它不仅有中国画的勾、勒、点、染、擦、白描等手法,还可以烫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既充满古朴典雅的传统国画的意境,又能拥有严谨写实的西洋画风格,实在是一种回味无穷的艺术享受。这就不仅要求制作者需有精湛的烫画工艺,更要求制作者需拥有极高的艺术造诣与艺术涵养,只有那份大匠之心与大匠之才方能制作出世代流传的精妙烙画。
现当代烙画大家并不多见,而现当代烙画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离不开汤征先生的辛勤付出。
中华第一铁笔——汤征
汤征先生被誉为中华第一铁笔,绝非徒有虚名,所谓大匠之心,除了勤恳作画,更重要的是创造,是创新。汤征先生不仅继承传统技法,更是创新出熏、染、烤等新法。继承前人之技或许不难,得前人之精髓或许不难,但最难的是创新,且暂不提汤征先生的妙笔生花之技能,单先生能超然物外、勤勉创新,耽于发展烙画技艺废寝忘食,就足以令人敬佩。

除创新烙画这一巨大贡献外,就技法而言,汤征先生尤人者乃在艺术素养之修炼,取法古哲之圭臬复有师法造化之自然,达铁笔生花之妙、举重若轻之境,也因此被世人誉为中华第一铁笔。
汤征先生的艺术造诣其一在于其专业性,其二在于其勤勉奋进。毕业于中国书画大学,受教于朱道平、陆越子、庄利经等多位书画名家,汤征先生一路走来不乏名师指点,仍奋发进取,毫不懈怠,因而才有今天的成就,也才有如今师古出新的烙画艺术。
天道酬勤,汤征先生现已经是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世界名家书画院副院长,北京现代管理大学特聘教授。汤征先生的殊荣亦不胜枚举,1999年12月汤征先生的《太湖美景》、《石松图》等四幅作品被北京人民大会堂永久收藏;2000年11月汤征的作品被选定为北京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会对外礼品,作品被40多个驻华使馆所收藏;2004年11月国家科技部列汤征提出的“烙画”项目为“国家星火计划”项目;2007年10月汤征先生应晚清状元张謇创办的中国第一所博物馆---南通博物馆邀请赴南通举办个人烙画展……先生的烙画作品气魄浑大、生意盎然,名流争相收藏,亦作嘉礼以遗国宾,从作品的品格中亦可以看出汤征先生的大匠之心——扎根中国传统文化,心系祖国河山。

美学家南大教授博导江苏省美术协会副会长潘知常这样评价汤征先生:大凡真艺术家,必对世界有所忧心、有所感悟。而且能够巧夺天工以一泻胸中之豪情逸趣而后快,所谓“能感之”、“能写之”,而其作品之取向之是否高远、意象之是否博大亦决定于此,这是我对汤征烙画作品的感受,更是我对汤征的烙画作品的期待。
这也是我们对汤征先生的感受,对汤征先生烙画作品的期待。


IP属地:江苏1楼2018-08-27 16:22回复
    中华第一铁笔——汤征


    IP属地:江苏2楼2018-09-05 10:5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