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吧 关注:2,922贴子:69,992

【逝者如斯】大秦帝国第五部铁血文明(李斯功与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正在此际,春平君的密使也来到军营,敦促李牧迅速回军邯郸,以战胜之师废黜赵王、诛灭郭开,而后拥立新君。李牧心有重重疑虑,遂连夜邀约驻扎武安的庞暖前来,与副帅司马尚秘密会商。司马尚以为,赵迁郭开必将大乱赵国,主张依约举兵。李牧思忖良久,肃然正色道:“且不说赵王与郭开究竟如何,尚需查勘而后定。仅以目下大势说,秦军一败之后,必将再次攻赵。此时若举兵整国,一王好废,一奸好杀,然朝野大局必有动荡,其时谁来担纲定局?动荡之际若秦军乘虚而入,救赵国乎!亡赵国乎!”司马尚一时无对,苦笑着低头不语了。李牧目光望着庞暖,期待之意显然不过。
     一直没有说话的庞暖直截了当道:“暖多年奔波合纵,对天下格局与赵国朝局多有体察。若说大势,目下山东列国俱陷昏乱泥沼,抗秦乏力,几若崩溃之象。赵国向为山东屏障,若再不能振作雄风,非但赵国将亡,山东六国不复在矣!大将军已是国家干城,唯望以天下为重,以赵国大局为重,莫蹈信陵君之覆辙也!”身为纵横家的庞暖,举出信陵君之例,话已经说得非常重了。信陵君本是资望深重的魏国王族公子,两次统率合纵联军战胜秦国,一时成为山东六国的中流砥柱。其时魏国昏政,朝野诸多势力拥戴信陵君取代魏安厘王。信陵君却因种种顾忌不敢举事,以致郁闷而死,魏国也更见沉沦了信陵君晚期故事,见本书第四部《阳谋春秋》。。对信陵君的作为,当时天下有两种评议:一种认为其维护王室稳定忠心可嘉,一种认为其牺牲大义而全一己之名,器局终小。庞暖之论,显然是以后一种评判为根基而发。
     “果真举事,元老中何人担纲国政?”司马尚突然一问。
     “春平君无疑。”庞暖回答。
     “不。此人无行,不当大事。”李牧摇头,却戛然而止。
     “?#65310;植豢汕笕蠼粤旃未尝不可。?
     “李牧一生领军,领国不敢奢望。”
李牧冷冷一句,气氛顿时尴尬。以才具论,庞暖之才领兵未必过于李牧,领政却显然强过李牧。以庞暖之志以及对信陵君的评判,李牧若竭诚相邀其安定赵国,庞暖必能慨然同心。况且,庞暖已经先举李牧,未必没有试探之意。李牧却既否决了春平君,又断然拒绝自己领政,更没有回应庞暖的试探。否决春平君,庞暖、司马尚都没有说话。  
其间缘由,在于坊间传闻这个春平君与转胡太后私(河蟹)通有年,已经陷进了太后与韩仓的污泥沼,实在不能令人心下踏实?#65310;芫约毫煺,庞暖司马尚都能认同,亦觉这正是李牧的坦诚之处  
然则不邀庞暖相助,在司马尚看来,这便是李牧拒绝与其余赵军大将合整朝局了。而在熟悉李牧秉性的庞暖看来,李牧一心只在抗秦,无心在抗秦与整(河蟹)肃(河蟹)国(河蟹)政之间寻求新出路,这场大事便无法商议了。而李牧不明白的是,赵国元老密(河蟹)谋(河蟹)举(河蟹)事,名义以春平君为轴心,实际上却是多有腹地大军的一班大将参与,将军们密(河蟹)谋的轴心人物,恰恰便是庞暖。而作为李牧副将的司马尚,原本来自巨鹿守军,也参与了腹地大将们的密(河蟹)谋。
密谋举事,历来都在反复试探多方酝酿。思谋不对口,自然无果而散。



332楼2010-07-27 09:29
回复
         庞暖、司马尚虽不以为然,却也掂得出李牧所言确是实情,绝非李牧真正相信了郭开而生出的惑人说辞。但凡一国兵变,能在兵变之期维持国家元气者少而又少,不能不戒之慎之。而要使兵变成功,第一关键是要强势大臣主持全局。赵国素有兵变传统,此点更是人人明白。赵武灵王晚期,拥立少年王子赵何的势力兵变成功,全赖资望深重文武兼具的王族大臣赵成主事,否则断难成功。目下之赵国,最为缺失的恰恰是举事大臣中没有一个足以定国理乱的强势大臣。庞暖资望不足,与李牧铁心联手或可立足,两人分道,则胜算渺茫。更为要紧者,目下强秦连绵来攻,李牧全力领军尚不能说必有胜算,遑论左右掣肘?其时,李牧陷入兵变纠缠,既不能全力领军抗秦,又不能全力整肃朝政,结局几乎铁定的只有一个:拱手将灭赵战机奉送给秦军。
         李牧态度传入元老将军群,举事者们一时彷徨了。
         赵国各方尚在走马灯般秘密磋商之时,秦军又一次猛攻赵国。
         李牧已经是赵国大将军,领军抗秦无可争议。然则,李牧大军未动,赵国朝野便迅速传遍了赵王书令:“得上卿郭开举荐,仍令李牧统军击秦!”郭开郑重其事地到大军幕府颁行赵王书令。李牧心下颇觉不是滋味,却没有心思去揣摩,短暂应酬,便统领大军风驰电掣般开赴战场去了。
    这次秦军两路进攻:一路正面出太原北上,攻狼孟狼孟,战国赵国西北部要塞,今山西阳曲地带。山要塞;一路长驱西来攻恒山郡,已经攻下了番吾番吾,战国赵国中部要塞,今河北灵寿西南。要塞,正要乘胜南下。李牧已经探查清楚:所来秦军是偏师老军,并非新锐主力大军,其势汹汹却力道过甚,距离后援太远,颇有孤军深入再次试探赵军战力之意味。基于如此评判,李牧做出了部署:以十万兵力在番吾以南二百余里的山地隐秘埋伏,秦军若退,则赵军不追击;秦军若孤军南来,则务必伏击全歼!
         李牧对大将们的军令解说是:“秦国老军三年三攻赵,一胜一负而不出主力,试探我军战力之意明也!其后无论胜败,秦军都将开出主力大军与赵国大决,其时便是灭国之战!唯其如此,我军不当在此时全力小战,只宜遥遥设伏以待。秦军若来,我则伏击。秦军退兵,我亦不追。此中要害,在保持精锐,以待真正大战!”至于为何将伏击地点选在柏人行宫以北,李牧却没有说明。其实际因由是,李牧发兵之前,郭开特意低声叮嘱了一句:“王居柏人,大将军务必在心。”郭开之意,自然是要李牧设置战场不要搅扰赵王清静。其时,赵王迁之荒淫恶行已经为朝野所知,李牧心下厌恶之极。然则国难当头,赵王毕竟是凝聚朝野的大旗,全然不顾其颜面也不是大局做派,李牧只好将伏击战场北移,原因却不好启齿。
         这一战,赵军又大胜而归,斩首秦军五万余。赵国一片欢腾。
    郭开又带着赵王的嘉奖王书,带着隆重的仪仗,带着丰厚的犒赏财货,又一次轰隆隆大张旗鼓地开进了李牧军营。李牧仍然觉得不是滋味,仍然是不能拒绝,又如旧例,聚将于幕府大帐,公开接受赵王犒赏。席间,司马尚一班大将对郭开依旧是冷冰冰不理不睬。李牧念两次胜秦皆有郭开之功,至少郭开没有像元老们预料的那样百般设置陷阱,是以郑重举起酒爵,并下令将士们一齐起立举爵,对郭开做了敬谢一饮。虽然没有边军惯有的慷慨激昂,礼仪毕竟是过了。
         一爵饮罢,郭开对李牧深深一躬道:“老夫能与武安君同道知音,共领国政,赵国大幸也!老夫大幸也!”又转身对大将们深深一躬道,“自今日后,诸位将军之升迁贬黜,只要得武安君允准,老夫决保王命无差。”司马尚冷冷道:“老上卿之意,赵王印玺在你腰间皮盒之中?”郭开浑不觉其讥刺之意,一副慷慨神色道:“老夫与武安君有约:荣辱与共,同执赵国。赵王安得不听哉!”
    


    333楼2010-07-27 09:30
    回复
      既然楼主已归,那我就身退了。


      336楼2010-08-24 12:47
      回复
        0.0楼主回来了~~~往楼上~~谢谢帮忙更新,辛苦了!


        337楼2010-09-17 20:14
        回复
          本人正在翻译第五部 (http://www.xindaqindiguo.com/thread-5324-1-1.html)!
          请教这句话怎么理解 (天人之道,大矣!)?


          339楼2010-09-17 21:16
          回复
            Mark


            来自手机贴吧342楼2014-07-08 13:04
            回复
              十四年前看《大秦帝国》的大家们,现在还好嘛


              IP属地:安徽343楼2024-05-07 09: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