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吧 关注:20,922贴子:292,288
  • 6回复贴,共1

霍去病军团的归义匈奴人(修改版)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图源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论卫霍外戚集团与西汉中期政治》,作者:赵亮)
仅以列侯层面论述的话,在霍去病外戚军团当中,匈奴人所占比重非常大。除了路博德、赵破奴、卫山是汉人之外,其他人基本都是归义匈奴人。这也是霍去病和卫青用人最明显的区别。卫青用人,以汉人为主,匈奴人只有赵信一人。
实际上,按照归化入籍的规则,赵破奴由于早年曾经居住在匈奴多年,可以说他也算匈奴人。但实际上,当赵破奴回到汉朝的那一刻起,他就是真正的汉人。
高不识,西汉时故匈奴王。后归附汉朝,授校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从骠骑将军霍去病击匈奴,俘呼于耆王王子以下11人,众1768人,以功封宜冠侯,赐食邑1100户。四年(前119),以坐击匈奴增所获首级数,当斩,赎免,除爵。
伊即轩,匈奴楼剸王。一作“伊即靬”。后归附汉朝。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因从骠骑将军霍去病北征匈奴左贤王,获大捷,封众利侯,赐食邑1800户(一作1100户)。元封六年(前105)卒,子当时、孙辅宗相继袭爵。
赵安稽,故匈奴王。汉武帝元朔四年(前125),偕相国桀龙归附汉朝,受礼遇,封昌武侯。元狩四年(前119),随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北击伊稚斜单于,增食邑300户。元封六年(前105)卒,子充国嗣。
仆多(《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 作仆朋),匈奴人,元狩二年以校尉随骠骑出征掳获匈奴王侯,得侯爵。其子雷电在延和三年随李广利出征而覆没。
复陆支,匈奴因淳王。后归附汉朝。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从骠骑将军霍去病北征,以少胜多,俘匈奴众3100人,被封为杜侯(一作壮侯),赐食邑1300户。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卒,子孙数世称侯。
霍去病大量任用匈奴人,原因在于他任人唯贤的政治作风与匈奴人骑术出众,且任用匈奴人这对他所在军队的素质以及其战法实行有着极大的正面作用。霍去病的战法“长途奔袭、深入匈奴腹地”、“骑兵对战”、“食匈奴积粟”等,这些都需要归义匈奴人的执行。比如说,长途奔袭深入腹地,首先需要克服的是地理问题,熟悉塞外地理的匈奴人在这方面远比汉人更加有发言权,实际上很多汉武帝的名将都栽在了地理这个问题上,比如李广、赵食其。骑兵对战,由于匈奴人的游牧民族传统使得他们在骑术与骑兵培养方面比身为农耕民族的汉人具备先天优势,因此按照客观的骑术选拔标准,霍去病也就将大量归义匈奴人选入他的军队当中“诸宿将所将士马兵亦不如骠骑,骠骑所将常选,然亦敢深入,常与壮骑先其大军,军亦有天幸,未尝困绝也。然而诸宿将常坐留落不遇《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至于说,食匈奴积粟,由于匈奴人和汉人饮食习惯不一样,因此用匈奴人实行因粮于敌的战术,比用汉人执行的效果更好,减轻后勤压力。当然最重要的是,汉武帝给予霍去病自主选择下属的权力,这也是集团建立的重要步骤,但是霍去病并没有刻意要求下属发展且维系成集团。
因为霍去病大量使用归义匈奴人,且在对匈奴战争当中对投降者友好的态度,“舍服知成而止矣”因此在塞外归义胡人社会当中,霍去病得到了极高的声望,也有利于汉朝对投降者的处理与外族地区的统治。
当然,由于霍去病军团存在大量归义匈奴人,难以融入汉朝高层政坛,且由于汉朝重视外戚的政治生态——因此在霍去病军团里面唯一的外戚霍去病去世以后,霍去病军团便很快就衰落了,也有人投靠了李广利。
而卫青外戚军团,由于卫太子与卫皇后的存在,加上卫青不忘记提携亲戚,因此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抱团。在卫青去世以后,卫青军团部分人通过融入卫太子集团的方式继续存在。实际上,汉武帝对卫太子交结下属比卫青霍去病更加宽容一些,“上为立博望苑,使通宾客, 从其所好,故多以异端进者”,因此卫太子也有了一个肯以他为君主的小集团。
尽管这个集团的凝聚力与战斗力,由于汉武帝的强势存在与监控,不能和吕后集团;周勃、陈平、灌婴、王陵等汉初军功列侯集团;霍光集团;王莽集团比较,但也勉强算一个集团了。
当然,霍去病军团这种衰落也有其好处,成员得以规避巫蛊之祸的伤害。除了赵破奴【可能】因为“坐巫蛊,族”之外(PS:根据《轮台诏》上有赵破奴出现的情况看,赵破奴可能并没有被巫蛊祸牵连,也有可能在《轮台诏》颁布后不久因为查出与巫蛊有关才被牵连灭族。笔者表示难以下结论),其他人都没有因此出事。
霍去病去世以后,武帝封霍去病遗腹子霍嬗为奉车都尉。霍嬗去世以后,霍光成为奉车都尉,也就继承了霍去病的政治遗产与霍去病在武帝心中的政治地位。但是霍光选择了蛰伏,直到巫蛊祸后以辅政的身份崛起,然而此时的霍光由于政治任务以治理内政为主,而不再重用匈奴人,并组建霍光集团,除了集团首领是霍去病集团的昔日成员以外,霍光集团其他人都和霍去病军团没有关系。PS:霍去病以汉武帝外戚卫氏外子的身份加入卫氏外戚集团,在力压群雄之后才自成霍去病集团。由于霍光与汉武帝外戚卫氏集团并没有血缘关系,与汉武帝更没有亲戚关系。于是霍光虽然是霍去病集团成员(非列侯层面),但是并不能成为汉武帝的外戚,而只是霍去病的亲族。
当然,实际上霍去病之所以能够使用归义匈奴人,是因为此时汉朝的体量与汉人的整体武力值高于匈奴人,因此不怕归义匈奴人反噬。
当然,霍去病也擅长挑拨与利用外族的内部矛盾。最著名的就是,促使浑邪王降汉。原本浑邪王和匈奴就有矛盾,但是还没有决定降汉。于是霍去病借机进入浑邪部族,劝说并且帮助浑邪王清洗其部族中的亲匈奴分子,最终促成浑邪王降汉。
所以说,霍去病是搞民族团结与融合的真正高手。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06-14 00:01回复
    PS:霍嬗是遗腹子的说法只是一家之言,历史并没有记载其生年。阅读者可以认为霍嬗不是遗腹子。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9-06-14 12:16
    回复
      中国古代注重父子家族传承、祖先崇拜。宗法关系与血缘关系,一般来说有血缘关系便自动有了宗法关系。
      但是也有特殊情况,也就是过继,即有宗法关系的父子没有血缘关系,有血缘关系的没有宗法关系。但是按照宗法,一旦确立父子的宗法关系,哪怕没有血缘关系,他们仍然是父子。如果没有宗法关系,即便有血缘关系也没辙。
      汉宣帝虽然是卫太子之孙、史皇孙之子。但是他的宗法关系却在汉昭帝那里,他是以“汉昭帝后裔(孙子)”的身份继承大统的。所以按照宗法,汉昭帝并没有绝嗣。所以,哪怕汉宣帝能够将刘进认做父亲,也没办法将刘据认作祖父,甚至只能给自己的祖父谥号“戾”,不悔前过曰戾。更没办法追封刘进与刘据为皇或者帝。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9-06-14 19:57
      回复
        不要以为养父子不是亲父子,就不用尊敬了,就可以断绝了。汉朝不是明朝,汉宣帝也做不成明世宗。
        事实是,哪怕宣帝妥协到了只追认其父刘进,也被批评为“初,宣帝为昭帝后而立父庙,于 礼不正《汉书•五行志》”。
        当时有司回复宣帝说:“《礼》‘为 人后者,为之子也’,故降其父母不 得祭,尊祖之义也”。于是最后只让宣帝追刘进为皇考,建造皇考庙,打擦边球说汉昭帝和汉宣帝不是宗法父子关系而是宗法祖孙关系,所以刘据没有宗庙,甚至在元帝时候和诸侯王庙一起被毁掉(后来又恢复)。刘进就算有皇考庙,也没办法和其他天子放在一起以昭穆制度“今高皇帝为太祖,孝文皇帝为太 宗,孝景皇帝为昭,孝武皇帝为穆, 孝昭皇帝与孝宣皇帝俱为昭。《汉书•韦贤传》”。
        汉平帝时期,议论指责汉宣帝给史皇孙立庙的做法,然后按照制度拆了(此时刘进和汉平帝未五世亲尽,不过四世)。皆曰孝宣皇帝以兄孙继统 为孝昭皇帝后,以数,故孝元世以孝 景皇帝及皇考庙亲未尽,不毁。此两 统贰父,违于礼制。案义奏亲谥曰 ‘悼’,裁置奉邑,皆应经义。相奏 悼园称‘皇考’,立庙,益民为县, 违离祖统,乖缪本义。父为士,子为 天子,祭以天子者,乃谓若虞舜、夏 禹、殷汤、周文、汉之高祖受命而王 者也,非谓继祖统为后者也。臣请皇高祖考庙奉明园毁勿修,罢南陵、云 陵为县。”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9-06-14 21:29
        回复
          当然,不是说汉宣帝是汉昭帝的后人,就不可以认戾太子为祖宗了。只是不能将其视为祖父一般祭祀,祭祀待遇和武哀王(刘邦长兄,刘太公嫡长子)差不多。“昭灵后、武哀王、昭哀后、孝文太 后、孝昭太后、卫思后、戾太子、戾 后各有寝园,与诸帝合,凡三十所《汉书•韦贤传》”。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9-06-14 21:38
          收起回复
            汉代功劳封爵制度的原则:“大 功 不录 小 过”。这个 原 则在 汉 政 府讨论 李 广 利征大 宛 的 功 过 时曾经 采 用 过即 所 谓:万里 征伐不 录 其 过。但是这个“小过”必 须 无 损 于 国 家 的 最 高利 益。而且要经过君臣廷议讨论决定能不能因为“过错”否定功劳。
            因此,卫青在元狩四年漠北决战时没有抓住单于,在卫青斩杀万九千级的大功劳面前,这件事情可大可小。之前卫青在元朔五年出战攻打右贤王,虽然斩获无算,但是却走脱了右贤王,照样让卫青三子与其他跟随出征将军封侯、士兵加官进爵。实际上在当时汉人看来,因为汉文帝时期主要负责入侵汉室的就是右贤王,因此右贤王这个代名词在当时汉朝人的仇恨值及价值并不比单于低。所以,如果真的较起真来,把走脱右贤王这个过失上纲上线的话,或许卫青军团就不能益封了。
            所以,拿卫青之前立大功却走脱右贤王,以及漠北决战立大功却走脱单于两相类比,再加当时出塞作战的客观困难这个因素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一个信息——卫青走脱单于这个事情可大可小,是可以“瑕不掩瑜”的。所以可以说在可以“瑕不掩瑜”的情况下,汉武帝依然让卫青犯的走脱单于的错误掩盖其功劳。【足见汉武帝此次不益封卫青的原因绝不只是卫青走脱单于这件事情本身,而也有顺便借题发挥,故意打击卫青的意图】。
            更何况对于当时卫青来说,此次决战益封对他的意义并不小,因为他需要通过此次决战给公孙敖重新封爵,因此汉武帝不认卫青此次功劳这件事情实际上对卫青的直接打击真的不轻。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9-06-17 01:22
            回复
              不过汉武帝不给卫青军团在漠北之战之后相应的赏赐,对卫青也没什么太大的影响,最多就是让卫青遗憾地从大汉军方中退场,无法借机报答公孙敖的恩情(不过卫青之前已经报过了那就是带着公孙敖让他封侯,所以严格来说卫青这次漠北之战只是给公孙敖做一个顺水人情罢了 )。
              卫青和他的家族、军团的权力、财富、地位照样有保障。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0-02-04 00: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