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之夭夭吧 关注:55,292贴子:1,302,182
  • 7回复贴,共1

桃夭·八闻道——〉欹枕复诵乌衣巷:浅谈中国传统节日之小年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凉亭序·小年》
欹枕复诵乌衣巷,长笛声声入小堂。
皓魄当空照满苑,凉亭听笛人彷徨。
云间仙籁飘九天,狡兔下凡戏弄弦。
园林宫阙烛火亮,遥知千里共婵娟。
云中君,圆月满如轩;
元宵夜,长伴云衢艳。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0-05-06 20:36回复
    一,小年的定义与起源。
    二,小年的习俗与寓意。
    三,小年的相关传说。
    四,小年的相关诗词。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0-05-06 20:38
    回复
      一、小年的定义与起源:
      (1)定义。
      小年,别称祭灶日。民间传统上的小年是腊月二十四,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保持着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古老传统。
      因各地风俗习惯差别,小年的具体日期也略有不同。因此,“小年”并不专指某一特定日期。在我国北方,小年的日期通常是农历腊月二十三,南方则大多是腊月二十四。
      也有其余例子:江浙沪地区把“腊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称为小年,南京地区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为小年,云南部分地区小年日期是正月十六,西南和北方部分地区小年日期是除夕。
      (2)起源。
      我国一些地区有这样的说法:小年“官三民四船五”,也就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
      实际上,在清朝中期之前,祭灶日一直是腊月二十四。而且至少到乾隆时期,都是腊月二十四祭祀。《清嘉录》卷十二《十二月·念四夜送灶》:“俗呼腊月二十四夜为念四夜,是夜送灶。”《清朝野史大观·清宫遗闻》中说,乾隆一朝,每年腊月二十四晚上,祀灶神于坤宁宫。从清朝中后期开始,帝王于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北方百姓效仿,小年自此移到腊月二十三。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0-05-06 20:38
      回复
        二、小年的习俗及节日寓意:
        (1)传统习俗。
        a.祭灶
        小年有“祭灶日”之称。顾名思义,小年这天,祭灶便是主要习俗之一。祭灶源于古人拜火习俗。所谓“祭灶”,是指在小年当日,供奉灶王龛中神像,或将灶王爷神像图贴于灶前墙上进行祭祀。晋代周处所作地方风物志《风土记》记载:“腊月二十四日夜,祀灶,谓灶神翌日上天,白一岁事,故先一日祀之。”宋代范成大《祭灶诗》:“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地区的灶王神像也有所差别。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
        b.吃灶糖
        灶糖,外面有一层芝麻,里边是用麦芽糖凝固而成的。一个传说是,“小年”是上古神兽“年”的伙伴,喜吃灶糖,于是人们为了“小年”和灶王爷能“上天言好事”,就形成了中国人过小年吃灶糖的民俗。灶糖有多种造型,如方块状,球状。有些地区也称灶糖为“糖瓜”。
        c.贴春联
        如今,贴春联这件过年大事儿,很多地方从小年就开始了。农村一般都会请村里写字比较好的来书写春联,也有自己家写春联的,用最普通的红纸黑笔,简朴却并不缺少年味。
        (2)寓意。
        小年时祭拜灶君神位。而灶神是汉族民间最富代表性,最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流行神,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现如今,小年往往象征着忙年的到来。家家户户开始准备年货,打扫卫生,体现了我国人民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0-05-06 20:43
        回复
          三、有关小年的传说与典故:
          (1)
          民间流传着一个颇为有趣的故事。据说,古代有一户姓张的人家,兄弟俩,哥是泥水匠,弟弟是画师。哥哥拿手的活是盘锅台,东街请,西坊邀,都夸奖他垒灶手艺高。年长月久出了名,方圆千里都尊称他为"张灶王"。说来张灶王也怪,不管到谁家垒灶,如遇别人家有纠纷,他爱管闲事。遇上吵闹的媳妇他要劝,遇上凶婆婆他也要说,好像是个老长辈。以后,左邻右舍有了事都要找他,大家都很尊敬他。张灶王整整活了七十岁,寿终正寝时正好是腊月二十三日深夜。张灶王一去世,张家可乱了套,原来张灶王是一家之主,家里事都听他吩咐,现在大哥离开人间,弟弟只会诗书绘画,虽已花甲,但从未管过家务。几房儿媳妇都吵着要分家,画师被搅得无可奈何,整日愁眉苦脸。有天,他终于想出个好点子。
          在腊月二十三日张灶王亡故一周年的祭日,深夜,画师忽然呼叫着把全家人喊醒,说是大哥显灵了。他将儿子媳妇全家老小引到厨房,只见黑漆漆的灶壁上,飘动着的烛光若隐若现显出张灶王和他已故的妻子的容貌,家人都惊呆了。画师说“我寝时梦见大哥和大嫂已成了仙,玉帝封他为‘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你们平素好吃懒做,妯娌不和,不敬不孝,闹得家神不安。大哥知道你们在闹分家,很气恼,准备上天禀告玉帝,年三十晚下界来惩罚你们。”儿女侄媳们听了这番话,惊恐不已,立即跪地连连磕头,忙取来张灶王平日爱吃的甜食供在灶上,恳求灶王爷饶恕。
          从此后,经常吵闹的叔伯兄弟和媳妇们再也不敢撒泼,全家平安相处,老少安宁度日。这事给街坊邻友知道后,一传十,十传百,都赶来张家打探虚实。其实,腊月二十三日夜灶壁上的灶王,是画师预先绘制的。他是假借大哥显灵来镇吓儿女侄媳,不料此法果真灵验。所以当乡邻来找画师探听情况时,他只得假戏真做,把画好的灶王像分送给邻舍。如此一来,沿乡流传,家家户户的灶房都贴上了灶王像。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0-05-06 20:44
          回复
            (2)
            河南腊月二十三祭灶的习俗,伴有一则凄凉的民间传说。古代的时候,一对老夫妇仅有一子,两人视儿子如掌上明珠,十分疼爱。但因家中贫困,无以湖口,只得忍痛让儿子到煤 矿去挖煤。
            儿子久去不归,老人格外想念。这天,老太婆嘱老汉到煤矿看看。路上,老汉遇到一个光脚片的同路人,两人越走越熟,相处十分融洽。闲谈之中,老汉得知光脚片是受阎王指使,来矿上收回一百名矿工。老汉心急如焚,乞求光脚片留下自己的儿子。光脚片慷慨应允, 嘱他不要告诉别人。
            见了儿子,老汉佯装害病,儿子侍奉左右,一直无法下井。不久,煤矿出了事故,老汉赶忙把儿子领回家里。
            转眼三年过去了,这年腊月二十二夜里,老汉想起当年的风险,忍不住对老伴说了。谁知此话被灶君听走了,二十三晚上,灶君上天后,对玉帝讲了这件事。玉帝恼羞成怒,立即惩罚了光脚片,并收走了老汉的儿子。
            为此,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人们敬灶君吃灶糖,希望他到天宫后,不要再搬弄人间是非。久而久之,人们都在腊月二十三祭灶。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0-05-06 20:44
            回复
              四、小年的相关诗词:
              《过小年》
              簿雾轻笼林如黛,一路笑声落老庄。
              家犬撒欢只吠客,乡亲屠宰不谋商。
              开桌小菜邀山鬼,摆酒大杯会灶王。
              归去不知临日暮,腾云驾雾愈张狂。
              《祭灶词》
              古傅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
              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
              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角秽君莫嗔;
              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
              乞取利市归来分。
              《岁晚书事》
              门冷如冰尽不妨,由来富贵属苍苍。
              谁能却学痴儿女,深夜潜烧祭灶香。
              《凉亭序·小年》
              欹枕复诵乌衣巷,长笛声声入小堂。
              皓魄当空照满苑,凉亭听笛人彷徨。
              云间仙籁飘九天,狡兔下凡戏弄弦。
              园林宫阙烛火亮,遥知千里共婵娟。
              云中君,圆月满如轩;
              元宵夜,长伴云衢艳。
              《祭灶与邻曲散福》
              已幸悬车示子孙,正须祭灶请比邻。
              岁时风俗相传久,宾主欢娱一笑新。
              雪鬓坐深知敬老,瓦盆酌满不羞贫。
              问君此夕茅檐底,何似原头乐社神?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0-05-06 20:45
              回复
                ——作业:
                1.小年的别称是?以南北为分界线的大部分地区,小年日期各是多少?(必做,2珠)
                2.北方小年日期何时发生变化?其典故是?(必做,3珠)
                3.列举本课提到的小年习俗,并作补充,补充一条即可。(必做,3珠)
                4.补充本课未提到的与小年相关的诗词,两首即可。(选做,2珠)
                5.谈一谈你与小年的故事。(选做,2珠)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0-05-06 20: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