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王李定国吧 关注:3,933贴子:86,864

驳假老六(知乎朴万昌)“钱眼看明末”袁崇焕系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近日,知乎朴万昌(毛文龙吧假老六)发了《钱眼看明末——从伪大的“民族英雄”袁崇焕开始深挖下去》系列文章。
该文采用历史虚无主义的典型手法——用“显微镜”寻找或捏造蛛丝马迹,再用“放大镜”以偏概全、一叶障目……,借否定袁崇焕,质疑中国历史……
这里,我不是说不可以否定、不可以质疑,但否定和质疑必须遵循科学的规则,不能乱否定、乱质疑!
科学讲“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但他是只要”大胆假设“,绝不”小心求证“!
朴万昌在文中宣称——”老六没证据。逻辑上完全吻合,证据上统统没有”,但他就敢认定“事实”。
这就是赤果果的历史虚无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背道而驰。
对此,我只想说:历史是一门科学,认定或否定事实都要凭证据说话!
司法更要讲证据——用无法证实的猜测给人定罪,这在历史上赫赫有名,就叫做“莫须有”!


IP属地:重庆1楼2021-05-27 10:27回复

    这里我们看到朴万昌有“两个坚持”:一是坚持不要证据,仅凭所谓的“逻辑”推断“历史”;二是坚持作有罪推定。
    这么“理直气壮”而且明目张胆地违背科学规则,反映了毛文龙粉丝的真实水平。
    退一步,我们就看他所谓的“逻辑”。
    我敢肯定朴万昌没有学过《逻辑学》,只是扯了张“逻辑”的虎皮“吓唬”无知者。
    逻辑推理讲“充分“和”必要“条件。
    我们看朴万昌一路自说自话——既不充分,也非必要,根本不讲逻辑!
    看他的意思:明末陕西、河南、山西等地民乱愈演愈烈,是因为粮食被与官僚有勾结的晋商”走私给了后金“。
    问题来了:后金八旗总共只有二十几万人口,而北方诸省人口近千万。
    按照朴万昌的”逻辑“——夺千万人之口粮,养二十几万八旗,这本帐怎么算得过来?
    当然,他可以说后金不仅有二十几万八旗,还有几十万包衣,总人口近百万……
    但是,几十万包衣难道不从事生产,为八旗提供剩余价值吗?
    当初,努尔哈赤迁居辽沈平原,给八旗分了地,家家都是地主、农奴主,八旗田庄史有明载。
    ——如果八旗田庄没有产出,怎么会在历史上长期存在?
    崇祯年间,满清(后金)五次绕道蒙古掠劫中原,抢走大量人口、物资——女真掠夺人口显然是因为汉人包衣能够为他们创造价值,绝不是为了做”慈善“!
    ——就算遇到灾年,饿死包衣和底层汉民,我也没听说饿死八旗子弟!
    由此可以推断:从晋商走私假设“夺千万人之口粮,养二十几万八旗”,这种“逻辑”不成立。
    另外,崇祯五年,宣府巡抚沈棨因为擅自与后金议和被逮治是事实,主要原因是“深为辱国”,”向后金提供粮食“是次要方面,远没有朴万昌说的那么夸张。

    这里,朴万昌算了一笔帐——两千石粮食足够六万军队吃40天,直接闪瞎了我的眼……
    我不知道他是真没常识,还是故意算错,240000除以60000等于4,不是40!
    ——”后金不至于连起码的算账都会算错“,但朴万昌真会算错!
    从这么点量开始,一路自说自话,最终推导出粮食走私养活八旗,这种”逻辑“是非常不严谨,十分随心所欲的!
    (未完待续)


    IP属地:重庆2楼2021-05-27 10:29
    收起回复
      现在这个时代,思想混乱,国民大多自私,诸如曹贼父子、司马老贼祖孙三代这类的历史大奸臣其谋朝窃国篡位的无耻行径被大肆追捧,它们的所作所为适合一些国民追求富贵,自然受跪捧,诸葛亮、岳飞这类无私不求回报的忠臣其行径则不适合那些自私的国民追求富贵利益,被打上害群之马的标题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1-05-27 14:32
      收起回复
        回头看袁崇焕的历史评价的问题。
        当今的所谓“争议”,归根结底都是历史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讲客观——认定事实要拿证据说话,要有科学论证;在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判断,得出结论。
        历史虚无主义非常主观,往往从主观立场出发,先有了“结论”,再去找所谓的“证据”,用“显微镜”寻找或捏造蛛丝马迹,再用“放大镜”喧宾夺主、以偏概全……
        正所谓“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历史虚无主义者们经常把符合他们“需要”的东西无限放大,却对不符合“需要”的视而不见,或者避重就轻……
        这是他们的基本套路。
        分辨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大家抓住一个关键:论事者是否从事实出发?
        袁崇焕案基本事实清楚,目前的主要争议集中在“怎么看”。
        用基本事实检验:从后金立国到满清入关,明军对清军(后金)主力仅有的两次胜仗(宁远守城战、宁锦之战)都是袁崇焕指挥的,巩固关宁锦防线,明军在辽东主战场从战略防御转入相持——“守有余而攻不足'。
        说他“爱国”、“护国"是有事实基础的。
        袁崇焕下狱前几天还在广渠门血战退敌,说他“卖国”、“叛国”有什么事实依据或直接证据?
        ——不能都凭脑补吧?
        朴万昌强调:“袁崇焕是经过八个月的审判后被依法处决的”。
        这就是强调“程序”,弱化事实,主次不分,喧宾夺主。
        我想说:岳飞案、于谦案也都走过司法程序,当事人被“依法处决”。
        决定一个案件是否有冤的关键看判决是否符合事实、符合科学,程序是次要方面。
        岳飞案、于谦案、袁崇焕案是历史上公认的冤案,都因为判决与基本事实相悖,不科学。
        尤其在帝王专制时代——“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岳飞、于谦、袁崇焕经审判定罪,被“依法处决”,不代表无冤!


        IP属地:重庆4楼2021-05-28 08:28
        收起回复
          你家豕尾奴皇上给钦定的英雄就算证据?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1-05-29 08:19
          收起回复
              首先,这些地方和后金一样,也是小冰河时代的灾区,如果这些地方没受灾,“夺千万人之口粮,养二十几万八旗”当然没问题,问题是,人家也受灾了,让灾区出粮食支援后金,哪怕只有二十几万人的口粮,也是灾难性的。
              其次,那年头,水路运粮还好,问题是,从宣大如草原去蒙古是陆路运输,成本是很吓人的,虽说“一金斗粮价银八两”肯定有赚,但消耗可就不好说了。
              至于“几十万包衣难道不从事生产,为八旗提供剩余价值吗?”
              按这说法,后进本不该出现饥荒,问题是,“一金斗粮价银八两”是怎么回事?答案很简单,那年头原本就靠天吃饭,小冰河时代,辽东本来就是重灾区,后金那糟糕的主子奴才制使得生产关系使得粮食生产遭到巨大破坏,不闹饥荒才怪。


            IP属地:福建6楼2021-06-14 14:26
            收起回复
              24000斤粮食只能吃4天,老夫出了低级错误,出了个大洋相,多谢指正,
              老夫立刻就把错误之处删掉,留下更正声明。
              然后呢?我大清没删干净的地方,也是老夫算错或者看错了?


              IP属地:福建8楼2021-06-14 14:31
              回复
                最后一点,关于老夫“赤果果的历史虚无主义”
                无非是老夫的一些猜测没有证据。
                只不过,老夫没证据的时候是光明正大地承认,一旦发现文章出了差错,哪怕再丢人,老夫都会更正,
                不象某些人,篡改史料,曲解原文,伪造证据,把大骂黄台吉“达子”的书信说成“通敌书信”,或者胡乱断句,整出“松锦本道”、“河上”之类。


                IP属地:福建11楼2021-06-14 16:23
                回复
                  罢了,哥们,你的回帖我在信息里能看到,在这里看不到,
                  我就不多说了,人家白杜不欢迎我们发贴呢,许多回帖只有自己能看到。
                  到此为止,有事去天涯或者知乎。


                  IP属地:福建12楼2021-06-15 10:47
                  回复
                    你还好,主马甲还在,我的主马甲已经完蛋了。


                    IP属地:福建13楼2021-06-15 10:48
                    收起回复
                      再说“辽饷利益集团”。
                      假老六在文中提出“辽饷利益集团”这个概念,然后大肆抨击。
                      大体是说:因为辽东战事,朝廷加征辽饷,向辽东投入大量军费,由此产生了一个利益集团。
                      “辽饷利益集团”为维护自身利益,养寇自重,拖垮国家……
                      我不赞同“辽饷利益集团”这个提法!
                      语言有约定俗成规则。有些词从字面上看不出褒贬,但在实际应用中带着强烈的倾向性。比如”小姐“,又比如”利益集团“……
                      ”利益集团“是指为维护自身利益形成的团体。”自身利益“指个人或小团体利益,属于”私利“。
                      从这个概念出发,为一己私利,损公肥私,乃至坑害国家,都是题中应有之义,而且是”利益集团“的主要方面。
                      ——这种提法是否科学?
                      我认为是不科学的!——主次不分,本末倒置!
                      当国家面临外敌威胁,加大国防投入天经地义!当今世界莫不如此。
                      明朝加征辽饷,投入辽东,是抵御外敌,这是主要方面。
                      至于说在军费的征集和使用中,有一部分人获了利,那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但是,”有一部分人获利“是因为明朝加大国防投入产生的附带效果,是结果不是原因,而且是次要方面。
                      大家一定要理清楚逻辑,不要把主次、因果关系搞颠倒了。
                      简单地说:
                      因为辽东战事爆发,形势危急,明朝加征辽饷,向辽东投入大量军费。
                      因为”以辽人守辽土“经战争实践证明管用,辽兵得到了财政分配的倾斜,从而获得了相应的利益。
                      反过来看:如果辽兵不堪一击,关宁大溃,朝廷还会花那么多钱在辽兵头上吗?
                      不可能啊!明朝没有那么愚蠢。
                      因此,辽兵在军费分配中受益的基本条件是他们能守住辽东,这是主要方面。
                      而不是某个臆想出来的”利益集团“干扰了国家决策。
                      至于所谓”养寇自重“。
                      我想问:假老六你会不会用自己的脑袋去”养寇“?
                      基本逻辑都不通!
                      只有辽镇军强大,后金军弱小,辽镇军有能力消灭后金而不去做,那才谈得上”养寇“。
                      实际情况恰恰相反!
                      ——后金军强,而辽镇军弱,历史上最好的情况也就是”守有余而攻不足“。
                      怎么”养“?


                      IP属地:重庆14楼2021-06-17 09:35
                      收起回复
                        再谈关于“利益”问题。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人”兼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属性——先有肉体,在物质上存在;后有精神,主要表现为社会性。
                        作为物质存在的“人”会自然产生物质需求,以维护自身存在。
                        人都生活在社会中,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进行相关的社会活动,解决自己的物质与精神需要
                        《史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人要存在,不可能没有利益需求。
                        儒家提倡“君子言义不言利”;理学进而喊出“存天理,灭人欲”,这是明清时代官方推崇的主流价值。
                        现代看来:“灭人欲”过于理想化。正常人是有血有肉,有“欲”,讲“利”的。
                        本人观点:应当正视利益问题。对于正当的利益诉求,或者主要反映正当的利益诉求,不赞同贴上“利益集团”标签。


                        IP属地:重庆15楼2021-07-10 22:04
                        回复
                          朴万昌似乎有一些古代的精神洁癖,见不得“利益”两字,逮着就批,给目标贴一张“辽饷利益集团”的标签,说得好像取消辽饷就会天下太平……
                          我想问:果真如此乎?!明清战争不是明朝挑起的——敌人要来打我们,你拿什么保卫国家?
                          朴万昌的观点沿袭自明末利益集团——反对增加国防投入,反对给军人更多的利益分配,归根结底是他们的自身利益。
                          明末的主要问题是:利益集团占有太多资源,拿走太多利益,舍不得出钱固国防,舍不得出钱救国家;明政府失去调节利益关系,缓和社会矛盾的基本职能,只知道一味盘剥小民。


                          IP属地:重庆16楼2021-07-11 06:40
                          回复
                            必须把”病因”找准确,后世才能引以为戒,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
                            再次强调:当国家面临外敌威胁,加大国防投入天经地义!当今世界莫不如此。
                            明朝GDP世界第一,朝廷筹不到必要的战争经费,统治阶层贪婪、短视,甚至可以说要钱不要命!
                            ——待闯王进京,满清入关,不仅家财保不住,绝大多数还丢了性命!历史教训十分深刻!


                            IP属地:重庆17楼2021-07-11 06:41
                            回复
                              正确的解决方案不是取消“辽饷”,天下自然太平……
                              那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从道理上讲:统治阶层享受国家红利,就该承担相应的义务。
                              从实务出发:官田、盐政、市舶司,只要做好其中一件,都可以大大缓解财政困难,给明朝续命。
                              就说盐政。
                              淮扬盐商富甲天下,靠专卖政策赚钱。
                              明末人口上亿,崇祯朝每年收两百万盐税,就都在“哭穷”,好像朝廷多收点盐税就会逼得盐商纷纷破产,还会让老百姓们吃不起盐……
                              明清之际人口锐减。待满清定鼎,一年收四百万盐税,一点问题都没有,还时有“报效”……
                              盐商依然富甲天下!
                              这就证明:明末并不是没有办法缓解财政困难,而是政府腐败无能!
                              自万历批垮张居正,皇权压倒相权——谁还敢当“改革家”?
                              帝王专制受历史批判!


                              IP属地:重庆18楼2021-07-11 06: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