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吧 关注:7,728贴子:95,110
  • 8回复贴,共1

二里头真是夏都斟鄩吗?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关于夏朝,中国很多古文献都记载了夏朝发生的许多事件,夏朝应该确实存在过。但现代一些考古结论由于你懂的原因,漏洞百出,自相矛盾,反而让大家怀疑夏朝的存在,也给考古工作造成了困扰。
目前考古学界公认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是夏朝中晚期都邑,并认定是夏朝末代君主夏桀的居邑斟鄩,主要依据是:
1、考古发现:二里头文化是目前发现的有别于早商文化(二里岗文化),且时间上早于并最接近商代,遗址面积达300万平米的大型遗址。
2、文献记载:《史记·吴起传》说:“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二里头在其记载地理范围内。
3、《括地志》曰:“故鄩城在洛州巩县西南五十八里”,二里头在古文献记载的洛州范围内
4、因二里头碳14测定年代在BC1750-BC1520年之间,虽与断代工程确定的夏代年代BC2070-BC1600年不完全匹配,就先定位为夏代的中晚期都城。
5、古本《竹书纪年》说:“太康居斟鄩,羿又居之,桀亦居之”,既然二里头是夏代中晚期都城,桀又是夏的末代帝王,桀住在斟鄩,显然二里头就是斟鄩了。
那么二里头果真是夏都斟鄩吗,鉴于以下疑点,值得大家思考。
1、古文献记载:“太康居斟鄩,羿又居之,桀亦居之”,也就是说夏朝早期的太康,后羿也在二里头住过,但二里头一期最早也就到BC1750,之前并没有人类聚落遗迹,既然考古学界认为二里头是夏朝中晚期的遗迹,那要么太康、后羿是夏朝中晚期的人物,这显然和文献记载不符,要么太康后羿没有在二里头住过,也就是说二里头不是斟鄩。
2、斟鄩到底在哪里?古文献有不同的记载:《日知录·集释卷二》:“尧舜禹皆都河北,故曰冀方”;“夏之本在安邑,太康畋于洛表而羿距于河,则冀方之地入于羿也,惟河之东与南为夏所有”;综合其他文献所说:夏人本来在黄河以北翼方的安邑,后来太康南下河南洛水一带打猎时,被在焦作一带反叛的后羿,派兵阻隔在黄河以南,包括夏人老窝安邑的黄河以北地区被后羿占领了,太康负伤死在了河南。也就是说斟鄩作为太康的都城在黄河以北的安邑一带,后被后羿占据了。即太康居斟鄩,羿又居之。
另外的说法《括地志》记载的:“故鄩城在洛州巩县西南五十八里”,按实际方位对应的是稍柴遗址,也不是二里头。
再看夏桀住的斟鄩是不是二里头。《墨子》记载了商汤灭夏的惨烈攻城战,“帝乃使阴暴毁有夏之城”,“天命融降火于夏之城间西北之隅”,也就是夏桀的城有城墙,攻城经历了毁城和放火,大屠杀。但二里头没有城墙,最晚期也没有出现毁城和屠杀的痕迹。
《国语》记载:“汤伐桀,桀与韦、顾之君拒汤于莘之墟,遂战于鸣条之野” ,《尚书·汤誓序》:“伊尹相汤伐桀,升自陑 ,遂与桀战于鸣条之野。也就是说商汤先在莘之墟打败了夏桀,然后穿过径道追击夏桀,最后在鸣条进行了决战。莘之墟可能在开封一带,从东进攻二里头并无险路,显然夏之城(斟鄩)更像在晋南安邑的鸣条一带。
虽然古代文献大都是出自春秋战国以后,距夏代千年之遥,对事件记载多有不同说法,加上地名也随族群迁移而出现变化,甚至对应多个地方,但各种文献中的斟鄩都不对应二里头。
3、二里头不是斟鄩,会是其他夏都吗?我觉的也不像。首先二里头发掘至今,并没有发现王级规模大墓(发现绿松石龙的墓只是中级级别),没有发现象征王权的祭祀遗迹,整个遗址只有300万平米,还不如300年前的陶寺和石峁大,也没有城墙,更像是大型聚落,总之缺乏王都气象。
4、二里头同时期,在文献中描述的夏王朝统治范围内,有别于先商下七桓文化,接近二里头文化的还有东下冯文化、卫辉文化,白燕文化等区域文化,将来不能排除在这些文化区域内发现比二里头更大规模的遗址的可能性。夏朝是11个部落的联盟,而且频繁迁都,很难界定那个是代表盟主夏王的具体文化,所以我认为目前下二里头是夏都的定论还为时尚早。
那么二里头到底对应那里呢? 文献记载夏代在洛阳一带,有隗姓国有洛氏。夏代中期,洛国与河国发生过一次大规模的冲突。作战之前,曾请昆吾氏(郑州一带)进行占卜。《归藏》云:“昔者河伯筮与洛战,而枚占,昆吾占之,不吉。”今本《竹书纪年》载:帝芬(或称帝槐)十六年,“洛伯用与河伯冯夷斗”。是说洛国之君用与河国之君冯夷相遇而争。夏代末年,洛国被商所灭。今本《竹书纪年》载帝癸(即夏桀)二十一年:“商师征有洛,克之。二里头会不会是有洛氏的国都呢?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08-07 21:10回复
    将古代历史上的地名和现在地名挂钩其实很不靠谱,比如古平阳,有山西说,山东说,河南说,都有古文献记载依据,现在叫平阳的地方也不下十个。说禹都阳城,其实古代叫阳城的地方也很多,登封王城岗在战国时期叫阳城,不代表早夏的阳城在河南。王城岗也就一小聚落,大禹都城在河南登封的考古结论也值得怀疑。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08-12 11:42
    回复
      鸣条之战”发生地有10多种说法,主要是今山西安邑说、山东的定陶、曹县闫店楼镇土山集汤陵鸣条说,和今河南的封丘东、长垣一带说,以及洛阳附近、虞城东北说。目前认同封丘说的人比较多,其次是晋南安邑一带。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3-08-20 10:04
      回复
        我的帖子明确指出隗姓国有洛氏,你的帖子有吗?我的观点有明确的参考出处,跟你有啥关系,莫名其妙。你的文章自相矛盾,值得我参考吗?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3-08-20 21:04
        收起回复
          不是我寒碜你,你那水平真会有人抄袭你?做人要低调,夏文化研究高手如云,没听说有自吹自擂的,我参考的文章作者叫人文使者,也没说过有人抄袭他了。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3-08-20 21:20
          收起回复
            要骂人?这是个学术群,要注意自己的素质,你该不是个骗子吧?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23-08-20 22:19
            收起回复
              就这?几万粉丝?你挺好玩的。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23-08-20 22:37
              收起回复
                你说说,你的那些话,那些秘密出现在我的帖子里了?山海经又和二里头挂上勾了,这些八卦会有人抄袭,怎么看你都是一碰瓷的。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26楼2023-08-20 22:45
                收起回复
                  也不知道你的所谓粉丝看到了你这番表现会怎么看你,够丢脸的。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29楼2023-08-20 23:1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