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吧 关注:823,363贴子:12,067,485

回复:《刘备遗言》的中心思想是?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前面1节说道,从刘备与诸葛亮相遇、相知、相托,二人一直有一个共同的思想目标:“汉室可兴”——“光武中兴”——“重振汉室”。刘备怎么可能以诸葛亮代汉禅让?诸葛亮又怎么会把“取”字理解成取代大汉皇帝?那不是把自己当成“光武中兴”的敌人——王莽了嘛?
啧啧,还就是有现代某几位教授学者,各自拼凑了一些证据,认为诸葛亮就是想当皇帝!我认为这是无稽之谈,不表。本文是正面论述刘备遗言的思想目标,如有必要批评其它论调可以另写分论、与人理论,不在此纠缠。
“魏略曰:……及禅立,以亮为丞相,委以诸事,谓亮曰:‘政由葛氏,祭则寡人。’亮亦以禅未闲於政,遂总内外。”《裴注·三国志·后主传》
刘禅之谓“政由葛氏,祭则寡人”一语,常常被学者引用,说明诸葛亮独掌朝廷大权是由刘禅“委以”,或更进一步认为诸葛亮以刘禅幼弱,用代父的名义独霸朝廷政权。如以刘备授予诸葛亮之命总揽政权用来北伐曹魏、振兴汉室、统一天下,则诸葛亮自然以此为必要条件践行使命,无可指责。至于诸葛亮在完成刘备遗言赋予的教导刘禅等成长的义务,并未大见成效。


IP属地:江苏32楼2023-10-29 11:59
回复
    曹操对于帝王之位者的成长有两个对立的评价,一是说孙权“生子当如孙仲谋”,一是说汉献帝“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诸葛亮没有完成刘备遗言赋予教导刘禅等成长的使命,刘禅在诸葛亮掌权期间没有巡视民情、巡查地方政府甚至都没有出宫的记载,何谈“生子当如孙仲谋”?正是“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诸葛亮出师表只是不断给予刘禅各种指示,并无给予政务自主实践的机会,哪怕只是在某一块郊区地方践行某一专项事务?刘禅守国意志薄弱、治国才能低下、用人眼光不佳,见敌迅速投降,最后祭出“名言”:乐不思蜀。诸葛亮于此有很大责任,或说是始作俑者亦不为过。诸葛亮自己能使自己成才,而使别人成大才的好像还没有。师傅和徒弟,都不是好当的,何况出师一个优秀帝王?
    无暇顾及也是诸葛亮不能完成刘备赋予诸葛亮教导刘备几子任务的原因之一。即然没有时间实施教导、甄选刘备之子的计划,只要说得过去,也只有让刘禅在位而不动了。更加上废立之事对于人臣不是个吉祥讨好的差事,必然引起各种政治动荡。这种刘备生前无法完成的大事,诸葛亮也更无法去做了,只当作刘备对于后人完成其遗愿的激励吧,除非诸葛亮有什么个人目的必需换人。


    IP属地:江苏33楼2023-10-29 11:59
    回复
      3、刘备遗言与李严
      李严在刘备遗言里占什么位置?他又是如何理解刘备遗言和执行刘备遗言的呢?
      前文论证刘备遗言主要内容是托孤诸葛亮“兴复汉室,还于旧都”,那么在刘备遗言里李严的作用是什么?有说是牵制诸葛亮……。不谈这个。
      由于刘备向来没有把诸葛亮“当枪使(直接带兵作战)”,或许诸葛亮过去哪些言行让刘备看来不适合直接带兵作战?至少有这次:“先主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琮,荆州可有”《三国志·刘备传》。如果这次刘备听诸葛亮话拿下刘琮荆州的几个城池没问题,但曹操大队人马很快就到,又无外援(还未和孙权联系),刘备自知无法在此站住脚,或许有全军覆没的可能,所以诸葛亮的此话不能听。


      IP属地:江苏34楼2023-10-29 12:00
      回复
        刘备托孤诸葛亮是要发挥诸葛亮管(仲)萧(何)的才能和谨慎识大体、又和自己有着共同的政治目标追求的主管国政作用。而一人不能身兼数职,特别是军事作战,李严比诸葛亮更适合作为北伐曹魏的作战主帅。而李严过去地位不高,不为大多蜀汉官员包括诸葛亮所知信,因此,直接加上李严作为托孤大臣、诸葛亮副手,别人也就不好争了:“先主病笃,讬孤於丞相亮,尚书令李严为副。”“三年,先主疾病,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
        这个“以严……统内外军事……”,有许多人主要是业余历史爱好者,不愿意承认刘备是叫李严掌管蜀汉军事大局、扛起北伐出兵的重任,这样不就显得诸葛亮带兵北伐是抢班夺权李严的职务了吗?他们强调“以严……统内外军事……”的前后项“以严为中都护,……留镇永安”才是刘备遗言的安排。有说“中都护”官太小,不能统内外军事,还是诸葛亮官大,诸葛亮才是统内外军事的主官;有说“留镇永安”就是叫李严统领永安城池内外的军事,与国家级的军事重任无关。本文就不去壹壹说服了,怕也说服不了,有时间写个分论再谈吧。


        IP属地:江苏35楼2023-10-29 12:00
        回复
          刘备是如何看出李严的军事才能足以担当起主管全国军事重任,直接带兵北伐曹魏的呢?刘备遗言虽未直接说由李严北伐、诸葛亮守家(曹操对合肥直接分派李典、乐进、张辽的守家、出战任务),然“统内外军事”的重任,自然包括带兵北伐曹魏这个重中之重项目。在写本文之前,我有一篇论诸葛亮和李严关系的文章《李严诸葛亮不是兄弟》发表在网上几个论坛,其中第三节(三、遗言的遗憾事)说明刘备为什么会叫李严统内外军事。我也偷懒不再重复写一遍使文章过长,读者想追问的请搜我文章《李严诸葛亮不是兄弟》的第三节看。


          IP属地:江苏36楼2023-10-29 12:01
          回复
            李严知道刘备把北伐曹魏如此的重任放在自己的肩上吗?当然知道!半年前或许不知道,到刘备死前李严已经被刘备征到身边做尚书令半年了,刘备对李严的情况哪样不了解得深透?诸葛亮所谓“部分如流,趋舍罔滞,正方(李严)性也”《三国志·李严传》。李严又对刘备的遗愿哪样知道得不清楚?李严答应刘备而统内外军事(当然要带兵北伐曹魏),就和诸葛亮答应刘备重振汉室一样,都是无比艰巨的重任,一般人难有胆量接手。所以,就有:“严与孟达书曰:‘吾与孔明俱受寄讬,忧深责重,思得良伴。’”《三国志·李严传》。又有李严训练了两万人的军队准备北伐:“亮命严将二万人赴汉中。”《三国志·李严传》


            IP属地:江苏37楼2023-10-29 12:01
            回复
              诸葛亮知道李严的“统内外军事”身份吗?当然知道:“建兴元年,(李严)封都乡侯,假节,加光禄勋。四年,转为前将军。”《三国志·李严传》。“八年,迁骠骑将军。”《三国志·李严传》。
              “前将军”、“骠骑将军”,这都是李严所在当时蜀汉军官最高官爵。而“光禄勋”则是负责守卫宫殿门户的武卫之臣,又是宫廷杂务主管。加上封都乡侯,假节,正是“统内外军事”的必要军权、军职、官爵。这皆是诸葛亮遵守刘备遗言的人事安排的表现。刘备死后李严啥重要的内外军事也没干,军衔却嗖嗖滴往上窜。八年,魏延打了大胜仗才升了个杂号征西大将军,李严坐家却弄了个骠骑将军!骠骑将军不知比征西大将军大好了去。
              至于李严是如何“统内外军事”的?又如何直接带兵北伐曹魏的?用一句话说:李严根本没有“统内外军事”,更没有带兵北伐曹魏!李严“统内外军事”的官职官爵,只是白拿薪水、“无所统领,从容而已”。原因还是请读者看我作为本文分论的文章《李严诸葛亮不是兄弟》全文,我又偷懒一回。


              IP属地:江苏38楼2023-10-29 12:01
              回复
                总之,李严被刘备看好做诸葛亮的助手,一文一武,“功人”牵着“功狗”(刘邦语),其事可成。而诸葛亮废了刘备为他找来的李严,先是提拔刘备不看好的马谡要换李严之任,马谡死后提拔蒋琬替换李严之位——诸葛亮亲自出战曹魏,当然副手李严应留守朝廷主管朝政,管理各类国事:“部分如流,趋舍罔滞,正方性也”(诸葛亮本人之语)。
                诸葛亮违背刘备遗言的人事安排,刘备的担心成为事实:刘备特地为弥补诸葛亮的弱项而找来的李严副手被诸葛亮甩掉换成了马谡和蒋琬!把李严换为马谡和蒋琬,虽不能说是重振汉室的大势已去,但刘备的遗愿已经受到重创!而在诸葛亮亲自北伐的战略战术运用不当之后,刘备的遗愿就真正、彻底滴泡汤了,不谈。这可以写另一篇文章。


                IP属地:江苏39楼2023-10-29 12:02
                回复
                  诸葛亮、魏延、刘巴,作为蜀汉的一流人才,都是刘备本人亲自扶上马护送一程,他们才得以站住脚,作出杰出的成绩。而遗言的遗憾事是:刘备扶李严“上路”后立薨,没有时间、没有机会护送李严一段路程,李严无法担起他应担的重任,直到诸葛亮死,李严在流放地仍不甘心被大众看成是不臣之人,仍想着岀仕以证明自己是大汉忠臣,因此得病郁郁而亡,哀哉李严,惜哉李严!


                  IP属地:江苏40楼2023-10-29 12:02
                  回复
                    4、刘备遗言与马谡
                    马谡不是刘备遗言的执行者,然而马谡与刘备遗言有一层特殊关系,因刘备临终特别嘱咐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甚至所有军人都认为马谡不足以担负街亭阻击的重任,而诸葛亮就是不听,还轮不到李严、魏延,就轮到马谡了!以致造成第一次北伐迅速失败,是为北伐机会最好而损兵折将最多的一次。联系到刘备确定李严足以做为诸葛亮的副手,而诸葛亮非要弃之如敝屐,则诸葛亮的人才观大有问题!
                    刘备最担心诸葛亮的人事安排问题就是马谡和李严。刘备看到平日诸葛亮和马谡打得非常热乎,而和李严很少有交集(这也是性格使然,李严几乎从小就没有朋友,人称“李鳞甲,不可狎”,现在或叫“宅男”),所以特别把李严确定安排为诸葛亮副手,又和诸葛亮并列托孤,以为这样一来诸葛亮就非用李严不可了。而马谡,作为帝王遗言特别交代臣下诸葛亮后,他一定会警觉而不用!


                    IP属地:江苏41楼2023-10-29 12:02
                    回复
                      诸葛亮和马谡其实是一类人。马谡“好论军计”,在抽象性很高的国家军事、战略理论上很强,比如对于诸葛亮南征的大政方针的提示。而在具体作战的战略战术上,特别是带兵作战和对具体地形环境利用的经验认识非常欠缺。诸葛亮的优缺点也大体如此,“隆中对”作为国家军事战略正确而有效,对于北伐的具体战略作战方向,战术的快速、灵活、变化上非常欠缺。而李严的那种以少击多、以速击缓的军事冒险战略战术(论证请见文章《李严诸葛亮不是兄弟》第三节、遗言的遗憾事),无法得到诸葛亮的认可。
                      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诸葛亮答应了刘备遗言的人事安排(当然不会在刘备面前否认),却在刘备死后,违背了刘备人事安排的指示,“晾晒”李严,换马谡上马。
                      马谡,要按刘备的安排,不可大用,只是小用,比如先作为魏延的副手、参军之类,到街亭参与、观察魏延老将是如何安营扎寨、如何与张郃周旋、如何等待与诸葛亮合击张郃……马谡有文化、有军事理论功底,或许能很快增长实际战斗经验,成长为文武双全的人才也未可知。而诸葛亮急于求成,恨不得马谡马上立一大功劳,好很快替代李严的位置?诸葛亮在培养人才方面能力有限。
                      马谡去守街亭,诸葛亮力排众议,——这大致是诸葛亮、马谡早已商量好的路数。诸葛亮和马谡又打得热乎起来,甚至比从前更加激情洋溢,刘备的警告早已被诸葛亮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马谡的死也是一个谜案,有空我还得破解一番。
                      哀哉马谡,惜哉马谡!


                      IP属地:江苏42楼2023-10-29 12:03
                      回复
                        五、为何后人对《刘备遗言》的中心思想产生误解
                        诸葛亮的北伐是秉承刘备的授命,《三国志》的作者陈寿知情吗?好像并不知情:
                        “臣寿等言:
                        及备殂沒,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于是外连东吴,內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罚,无善不显,至於吏不容奸,人怀自励,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
                        当此之时,亮之素志,进欲龙骧虎视,苞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內。又自以为无身之日,则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是以用兵不戢,屡耀其武。然亮才,於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昔萧何荐韓信,管仲举王子城父,皆忖己之长,未能兼有故也。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亞匹也,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韓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邪?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三国志·诸葛亮传》


                        IP属地:江苏43楼2023-10-29 12:03
                        回复
                          陈寿在对诸葛亮的评述中,把诸葛亮的南征北伐行动看成是诸葛亮本人的“素志”:“进欲龙骧虎视,苞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內。”而不是秉承刘备之命,好像还有诱导人们不去想诸葛亮与刘备遗言的授命关系之意:
                          “又自以为无身之日,则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是以用兵不戢,屡耀其武”。这倒是诸葛亮的想法与做法,但这是诸葛亮在履行刘备的遗命“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而振兴汉室的行为,也是诸葛亮在刘备面前所下保证“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的具体行动,并非仅仅是诸葛亮的自我表现。


                          IP属地:江苏44楼2023-10-29 12:04
                          回复
                            人的思想会为“先入为主”的事物所诱导。一本《三国志》,陈寿从未指出诸葛亮北伐曹魏是刘备授命诸葛亮重振汉室统一天下的行为。相反,陈寿大谈“及备殂沒,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于是外连东吴,內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罚,无善不显,至於吏不容奸,人怀自励,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当此之时,亮之素志,进欲龙骧虎视,苞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內。又自以为无身之日,则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是以用兵不戢,屡耀其武。”


                            IP属地:江苏45楼2023-10-29 12:04
                            回复
                              对于诸葛亮的专权、外交、内政、法度、完善兵器运输机械,陈寿只是陈述诸葛亮的才干,而没有将其作为诸葛亮秉承刘备授命北伐的准备工作。诸葛亮的南征北伐,陈寿更是指认为诸葛亮本人的“素志”和诸葛亮本人的担心“自以为无身之日……”。这就把刘备遗言和诸葛亮过去、现在和后来的言、行都分离开来看,使刘备遗言和诸葛亮的言行形成“失联”状态。而从刘备与诸葛亮相遇、相知、相托,二人共同的思想目标:“汉室可兴”、“光武中兴”、“重振汉室”,则更加无从谈起。


                              IP属地:江苏46楼2023-10-29 12: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