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重关系:惠惠和小玉,这也是故事最后落脚的角色关系
惠惠做出了那痛苦的选择,实现了自己的成长。但是关系中的另一方,小玉却没有意识到,于是惠惠就必须告诉她,让她做出选择。于是,三重关系实现了统一。
惠惠与瑠实有着深厚的感情,她自己意识到了并做出了选择。小玉没意识到,无法做出选择。惠惠和小玉有着深刻的关系,所以惠惠在这人生成长的关键节点上有义务告诉小玉,从而使二人在角色关系上更加深化了。而故事的巧妙之处在于,它深化惠玉的关系并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一个第三方角色来间接实现,似远实近。
小玉并不是这个故事的主角,之前叙事的重心也不在她身上,虽然有一部分她为主视角,但明面上是在渲染瑠实的处境。
直到惠惠做出选择后,小玉的塑造才瞬间绽放开来。
小玉最后的塑造堪称神来之笔,分两方面来看,一是故事的分量上,二是角色的塑造上。
首先是故事的分量上。这是一个讲述成长的故事,就主体而言,主角是惠惠。惠惠已经是一个成熟 稳重有担当的角色了,因此她可以自己领悟,可以自己逼自己成长,她可以一个人完成这个主旨。但如果完全只是她一个人,就显得分量不够了,因为这些都是在她的内心中完成的。
于是这时就需要有另一个角色,不但要做对比,而且要作为钩子来让惠惠把主旨说出来。
小玉只是一个小孩子,虽然她看起来像姐姐一样照顾瑠实,但她自己也坚强不到哪里去,瑠实依赖她时,她也把瑠实的这份依靠当作自己的支撑。而最后的选择对她来说不但是痛苦的,而且是无法理解的,为什么必须要违背自己呢?为什么要保留痛苦呢?为什么有的事明明不想做也必须要去做呢?她不像惠惠,她不能自己解释,于是就不得不使故事彻底地、不再有所保留地全部绽放开来,使得故事的分量更厚重。
这些对她来说并不是建立在和瑠实的关系之上,因为故事最后她做选择时只是刚和瑠实认识而已。这些疑问与痛苦是建立在她的本性或者说人格之上的。因此,造成痛苦的实际并不是和瑠时关系的断绝(当时她们根本没有建立关系),而是人格上的成长必然带来的痛苦,痛苦的是她无法依照她眼中的常理去建立关系。
于是这就实现了更重要的目的,也就是角色塑造。
正是由于小玉这份痛苦的成长并不建立在和瑠实的关系上,而是建立在她自身的人格特质上,所以最后的一切都收回至她这个独立的人身上。因此重点就不在是仅仅只出现在这个故事里关于瑠实的关系,而是在于小玉人生相关的一切(或者说我们所知道的那些构成她人生的一切经历)。
这一切——放飞的鸽子、相处过无数日日夜夜的虎铁丸、那虽然在她记忆中不存在但是我们作为上帝视角知道的关于瑠实的关系——这一切人生都最终落脚到她的人格上,基于这些,此刻她必须有所成长。
于是最后的最后,除了上述与她人生相关的一切外,还有当下对她来说更重要的一份关系,也就是和惠惠的关系。
要有所成长,那么不但应该基于过往的人生,而且还必须考虑到今后面对的一切,必须对未来有所准备。
而这些,并不是小玉自己领悟的,而是惠惠说出来、托付给她的。于是最后,故事依然回归到了惠玉二人的关系上,既深化了二人的关系,又同时深化了二人的角色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