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多年前,英特尔发布了I7-4750HQ处理器。他和普通4700HQ(以及台式机的4770K)的主要区别,在于集成了128M的edram缓存,并配备了(在当年看来)强大的核显。128M的edram缓存既可以当做核显的高速缓存使用,又可以作为CPU的四级缓存,提升CPU性能。过了一年多,英特尔发布了I7-5775C处理器,采用更新的broadwelll架构,也集成了128M的edram缓存。再后来,英特尔又发布了基于skylake架构的6770HQ,同样集成了128M的edram缓存。
不过,在此之后,就没有集成edram的桌面端CPU继续迭代了,英特尔版的“X3D大缓存”处理器就此无疾而终。
由于4750HQ和6770HQ都是笔记本平台,目前不容易找到他们跟不带128m缓存CPU的对比评测。好在5775C是桌面平台,我找了几个当年的对比评测(中关村和太平洋的,都搭配独显),大家来感受一下
看完以后给人的感觉是……嗯,要说他没提升也不对,在某些项目上(比如3Dmark物理分)提升还是很显著的(接近20%),Wprime和winrar也有10%以上的提升,说明这个128M的edram缓存还是起了作用的。但是在剩下的项目中基本没有作用。虽然看起来都提升了3%-5%左右,但是同频之下的broadwell相比haswell本身就有提升,所以这个提升我更倾向于认为是架构改进带来的而不是edram带来的。
最有意思的是,跟AMD的X3D相反,这个edram在游戏性能上却几乎没有提升,也可能是测试的样本太少的缘故。当年对这个CPU的测试本来就少,很多都找不到了,带独显的游戏测试就更少了。仅有的几个样本,基本都是无提升的。
由此可见,英特尔最后不再推出带edram缓存的CPU,也是必然的。因为除了极少数项目以外,剩余项目提升实在不明显,而集成128M的edram成本应该不低,这么折腾一圈没什么显著的效果,然后就放弃了。没想到集成大缓存被AMD歪打正着,发扬光大。
这有可能是CPU架构的问题导致的,英特尔的架构利用不上这种集成的大缓存,当年的英特尔也没有竞争压力,所以就没想着改架构利用上集成的缓存,结果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错失先机。
不过,在此之后,就没有集成edram的桌面端CPU继续迭代了,英特尔版的“X3D大缓存”处理器就此无疾而终。
由于4750HQ和6770HQ都是笔记本平台,目前不容易找到他们跟不带128m缓存CPU的对比评测。好在5775C是桌面平台,我找了几个当年的对比评测(中关村和太平洋的,都搭配独显),大家来感受一下
看完以后给人的感觉是……嗯,要说他没提升也不对,在某些项目上(比如3Dmark物理分)提升还是很显著的(接近20%),Wprime和winrar也有10%以上的提升,说明这个128M的edram缓存还是起了作用的。但是在剩下的项目中基本没有作用。虽然看起来都提升了3%-5%左右,但是同频之下的broadwell相比haswell本身就有提升,所以这个提升我更倾向于认为是架构改进带来的而不是edram带来的。
最有意思的是,跟AMD的X3D相反,这个edram在游戏性能上却几乎没有提升,也可能是测试的样本太少的缘故。当年对这个CPU的测试本来就少,很多都找不到了,带独显的游戏测试就更少了。仅有的几个样本,基本都是无提升的。
由此可见,英特尔最后不再推出带edram缓存的CPU,也是必然的。因为除了极少数项目以外,剩余项目提升实在不明显,而集成128M的edram成本应该不低,这么折腾一圈没什么显著的效果,然后就放弃了。没想到集成大缓存被AMD歪打正着,发扬光大。
这有可能是CPU架构的问题导致的,英特尔的架构利用不上这种集成的大缓存,当年的英特尔也没有竞争压力,所以就没想着改架构利用上集成的缓存,结果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错失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