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宁人吧 关注:513贴子:17,332
  • 3回复贴,共1
   在我国现代几大汉语方言中,北方方言可以看成是古汉语经过数千年在广大北方地区发展起来的,而其余方言却是北方居民在历史上不断南迁逐步形成的。在早期的广大江南地区,主要是古越族的居住地,他们使用古越语,与古汉语相差很远,不能通话。后来,北方的汉人曾有几次大规模的南下,带来不同时期的北方古汉语,分散到江南各地区,于是逐步形成现在彼此明显不同的六大方言。现各方言之间差异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北方汉语与南方古越语在彼此接触之前,其内部就有各自的地区性方言;二是北方汉语南下的时间不同,自然汉语本身就不相同;三是南方各方言分别在一定独特环境中发展。
     汉族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程度不同的分化和统一,因而使汉语逐渐产生了方言。
     现代汉语有各种不同的方言,它们分布的区域很广。现代汉语各方言之间的差异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各个方面,语音方面尤为突出。但由于这些方言和共同语之间在语音上都有一定的对应规律,词汇、语法方面也有许多相同之处,因此它们不是独立的语言。根据方言的特点,联系方言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以及目前方言调查的结果,可以对现代汉语的方言进行划分。当前我国语言学界对现代汉语方言划分的意见还未完全一致,大多数人的意见认为现代汉语有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湘方言、赣方言。



1楼2010-12-14 18:36回复
    北方方言旧称”官话”,也是广义的北方话.在汉语各大方言中,北方方言有着突出的地位和影响.从古至今,中国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创作的,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话通行地区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高度集中的地带.向来官场上都是使用北方话,因而有”官话”的名称.实际上它是汉语各方言区的人共同使用的交际语言.现在全国推行的普通话,就是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北方方言可以分为四个次方言:(1)华北.东北次方言,分布在北京,天津两市.河北,河南,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还有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其中东北三省和河北省的方言最接近普通话.(2)西北次方言.分布在山西.陕西,甘肃等省和青海,宁夏,内蒙古的一部分,新疆.(3)西南次方言.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等省以及湖北大部分.广西西北部,湖南西北角等.(4)江淮次方言,俗称下江官话.通行与安徽省长江两岸地区.江苏省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徐州一带除外).长江南岸镇江以上,南京以下地区,以及江西省沿江地带.江淮方言是北方方言中内部分歧较大,语言现象较复杂的一支.
    北方方言是汉语通行最广,使用人口最多的一种方言,约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以上.方言内部有很大的一致性.北方方言的主要语音特征:
    第一,语音方面:1,塞音和塞檫音声母大都有清声送气与不送气之分,而没有清生与浊声的对立.反映出清声母多而浊声母少的特点.古全浊声母字在现代官话方言各支系中几乎都念为清声母字,很少例外.2,韵母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辅音韵尾比较少。(3)声调方面的特点是调类的数目比较少。除江淮次方言,华北次方言中河南黄河以北地区,西北官话中山西南端,陕西的陕北以及内蒙古西部部分地区有入声调外,其余各地方方言大都没有入声调。整个北方方言中的饿声调以四至五个为最多。尤其以四个声调最为普遍,少于四个或多于五个的都比较少。
    第二。词汇方面:北方方言的饿词汇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词汇大同小异。北方方言中通用范围比较广的语词大都进入共同语,作为基本词汇,没能成为共同语吸收的北方方言词,大都只流行于某个次方言中。南北各地在词汇上的差异,比北方方言和其他各大方言之间的差异小。但北方方言通行范围如此辽阔,有的地方也有与众不同的方言词语。例如:天津话“广”意为“打”。“老公”意为“乌鸦”。“罢了”意为“了不起”。安徽阜阳话“脓”意为“将就”。“撩”意为“逗”。“倒劲”意为“差劲”等。就太阳一词在北方方言内部仍有很多。北方方言的词汇跟其他方言相比,还有以下特色:(1)双音节词特别占优势。双音节词在汉语中是整个词汇里占比重最大的一部分,在北方方言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如许多在北方方言中加“子”而成双音节次的,在其他方言中往往没有“子”的单音节词。如“稻子”在南方方言中叫“稻”或是“禾”或是“谷子”。在南方方言中叫“谷”或是“栗”。(2)古代语词保留比较少。尽管每个汉语方言都继承了不少古代汉语的词,但是相对而言,北方方言中的各方言保留古词语的饿现象不多。例如“眼睛”一词。在北方方言大都说“眼睛”,而在南方方言至今叫“目”。保留了古代汉语对这一体器官的名称。还有一些极常见的生活用词,南方方言保留了古代的说话,而北方方言则采用了跟现代汉语普通话一致的说话。如“看”是北方方言普通话用的,而南方方言则是“睇”。(3)语气词比较少,用法比较概括。和南方各方言比较,北方方言的语气词比较少,用法更加概括,分工不那么细。例如常见的语气词“吗,啊”之类。北方方言跟共同语是一致的,而南方方言的语气词比较丰富。(4)外来借词比较少。和南方方言比较,北方方言中外来的借词比较少。南方一些沿海地区与外国接触较多。方言较易借入外语词语。如粤方言中借如不少英语词语。
    


    2楼2010-12-14 18:36
    回复
      语法方面 比较突出的特点是:
           ①构词方面,修饰性的词素一般在前。如除西南官话偶有"鸡公"、"鸡母"一类说法外,各地官话大都是"公鸡"、"母鸡"、"客人"、"拖鞋"等说法,不象南方某些方言把修饰性的词素加在后面。如"鸡公"、 "人客"、"鞋拖"(闽方言)之类。  
           ②运用语音内部屈折变化表现语法意义的现象比较少。除个别地方外,官话方言很少有语法学上所谓"构形法",即"狭义形态"的东西,粤方言、闽方言用变音的方式来表现某种语法意义的现象在官话方言中很少见。  
           ③结构助词"的、地、得"的运用。官话方言中不少地方有结构助词"的、地、得",用途各不相同。这几个结构助词以北方官话用得最普遍,已进入共同语的语法体系中。在官话以外的南方各大方言中,却很少见,就是有类似的结构助词,也不象官话方言那样"的、地、得"分工明确,用法不混。
           ④重叠式的运用范围相当广。官话方言的重叠式内容相当丰富,使用范围相当广泛。例如亲属称呼,南方闽、粤、客家、吴等方言一般都不用重叠式,多用单音节词素前加"阿"来称呼,如"阿爸"、"阿弟"、"阿嫂"之类。而在官话方言中,则普遍用重叠音节的方式来称呼人,如"哥哥"、"舅舅"、"爸爸"、"嫂嫂"、 "叔叔"之类。又如某些常用的名词,在南方各方言中是不能重叠的,在官话方言中却以重叠的形式出现,如"星星"一词。在西南官话、西北官话中,重叠表示附加的小义。如成都话"盘盘"意为"盘儿","眼眼"意为"眼儿"。"豆豆"意为"豆儿",西安话"帽帽"意为"帽儿"。西北官话有的地方量词和指示词也可以重叠,如西安话度量词重叠表示计量方式:"这米不卖升升"(不按升卖);指示词重叠表示所指的具体位置:"你的站在这这等着"(你们站在这儿等着),这些重叠的用法在南方各大方言中都是没有的。  
           ⑤量词的使用比较概括。官话方言中最常用的量词"个"用途很广,可以用在许多事物上面,虚的实的,都能和" 个 "配搭。称人一般在官话方言中用"个"和"位"(尊称),而在其他各大方言中,却用各种不同的量词,并往往在量词的选用中体现出一定的感情色彩和修辞风格。例如粤方言,既有"这位先生"、"那个 同学"等合乎规范的叫法,而在某些场合, "呢条老坑"(这个老头儿)等指人量词的独特用法。
           ⑥官话方言中一个句子里可出现两个"了"字,前者表示动作、行为的完成,后者作为句末的语气词。如:"他吃了饭了",这种用法在南方各方言中比较少见。  
           ⑦表示被动的介词比较多。在被动句里,表被动的词在官话方言中除了用"被"以外,还可以用"给"(他给人骂了)、"受"(小张受人欺负)、"让"(老鼠让猫逮住了)、"叫(教)"(我今天叫雨淋了一场)等。  
           ⑧官话方言疑问句有两类不同的格式。一类是北方官话用的,跟共同语一样,有"是什么?""好吗?""是不是?"等句式;另一类是西北官话、西南官话(云南、贵州)及江淮官话用的,跟共同语不一样,有"ke(果)是?(或'可是'?)""ke(果)好?""是不?"等句式。


      3楼2010-12-14 18:36
      回复
        2楼 安徽阜阳话,“撩”意为“逗”;“倒劲”意为“差劲”。 造个句
        撩:你个熊孩子别紧撩我 怎么弄地你!
        倒劲:这孩子真内娘倒劲 尽玩二半调子的事!


        9楼2010-12-14 18: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