阪本龙一吧 关注:3,712贴子:11,475

回复:【印象】关于坂本龙一,关于音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对音乐博爱的教授,把大学戏称为少女的花园,把课堂里的音乐创作形容成穿白袍做实验。说起来,科班出身的教授,很有批判意识和发散思维,没把自己局限在专业领域固守传统,也没把自己从事的劳动定位得那么高雅。


来自iPad49楼2014-03-25 19:56
回复
    在音乐面前,教授是开放的心态,以乐会友三足鼎立的YMO,集合了三个既有交集又有专攻的前卫音乐青年,于是,开拓出历史性的音乐版图。YMO的合成器音乐,抛开旋律,现在听起来没那么时髦,像极了各色电脑游戏的背景音乐。


    来自iPad50楼2014-03-26 20:31
    回复
      但在三十年前,这肯定是小众音乐,大众的感觉是调性很冷。所以,YMO的发展,经历了墙里开花墙外香,文化出口转内销的路数。在西方眼里,YMO可以代言《东京旋律》,在国人眼里,籍籍无名的教授也变成公众人物。


      来自iPad51楼2014-03-26 20:57
      回复
        听YMO的音乐,发觉只要旋律一流,适度的电子噪音伴随的音效,是不易被传统乐器复制,或者说,与传统乐器的演奏效果相差比较远,有种莫名其妙的神秘感,或许因为非原生态吧,有时混音精致得没温度。


        来自iPad52楼2014-03-26 23:10
        回复
          可是,被这种音乐唤醒的,却是一种潜伏的冲动,一种附和的热忱。YMO的音乐里,喜欢《东风》和《behind the mask》,这也是多数听觉的选择。这两首都听过若干版本,回味起来,还是原汁原味的YMO,形式与内容最匹配。


          来自iPad53楼2014-03-27 07:39
          回复
            时至今日,古典音乐已经登峰造极,来者只能望其项背,面对前人无瑕的技巧和充沛的感情,即便所谓现代杰作,也是只言片语,或者干脆化繁为简,与经典相差着数量级。象牙塔里的教授,也认定西洋音乐已经碰到瓶颈。


            来自iPad55楼2014-03-27 19:10
            回复
              在我们这个时代,不单音乐,诸多传统的传承都被削弱了,或许音乐载体的日益多样,分散了诉求各异的人群,加剧了这种趋势。当然,总有人对新兴事物触觉敏锐心态包容,如教授,乐于穿白袍做实验,培育萌芽中的听众市场。


              来自iPad56楼2014-03-27 19:20
              回复
                独立于YMO,教授也产量不薄,充分表达坂本龙一音乐色彩的个人专辑并行上市。看教授和YMO的专辑命名,抽象化,符号化,理想化,科学元素,社会主题,类似种种,显得非常高端,或者说,一眼看过去很费解。


                来自iPad57楼2014-03-27 20:35
                回复
                  龙一太难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58楼2014-03-27 20:37
                  收起回复
                    教授把音乐知识称作一套语言,这个说法好贴切。要用这套语言引发文盲的共鸣,太抽象了显然行不通。看看YMO受欢迎的曲目,《东风》,《爆竹》,《雷电》,《面具之后》,名字都很具体,容易理解容易联想的那种。


                    来自iPad59楼2014-03-27 21:02
                    回复
                      作为一个输出文化的引领潮流的富有偶像气质的前途一片光明的音乐团体,YMO还真是短命,没办法,三人行,是互补,也是羁绊。教授从YMO全身而退,虽然号称自己仿佛陷入了被赤裸裸扔出来的状态,但是,以YMO为起点传奇好像才刚开始。


                      来自iPad60楼2014-03-27 21:36
                      回复
                        至此,教授遇到了以貌取人的大岛渚,而我们,遇到了倾倒众生的《圣诞快乐劳伦斯》,无论电影还是配乐。有些复杂的感情,可以通过简单的旋律来层层递进,有些精妙的旋律,文字的解读会先入为主甚至喧宾夺主,所以,对《禁色》兴趣不大。


                        来自iPad61楼2014-03-28 21:24
                        回复
                          教授毛遂自荐做的第一单电影配乐,与导演的预期不谋而合,结果自然也是双赢。音乐创作应该是很私人的情感活动,更多受主观意识的支配,而不是客观规律的制约。教授参与缔造屏幕上的一段奇情,这个故事就渗透到他的意识里难以剥离。


                          来自iPad62楼2014-03-28 22:17
                          回复
                            关于电影配乐的职能,教授的体会是,音乐就是弥补影像张力的不足。反过来说,配乐应该有自身的张力,让听众的思绪能够栖息在每个流动的音符上,借此,影像引发的情感起伏,是无疆无界的。《圣诞快乐劳伦斯》是绝佳的实践,影像和音乐和谐共生。


                            来自iPad63楼2014-03-28 23:31
                            回复
                              接下来的文字有点晦涩,需要不限于音乐的背景知识,因为,一贯兼收并蓄的教授,开始跨界与同期尖端的哲学家,思想家,作家,广告人,舞蹈家等交流合作。这里,各类专有名词看得人眼花缭乱,说实话,感觉挺形而上的。


                              来自iPad64楼2014-03-29 07:5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