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老四吧 关注:491贴子:7,986

陈氏太极拳初学者园地------太极老四李保庆(2018年整理篇)。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陈氏太极拳初学者园地------太极老四李保庆(2018年整理篇)。
言者谆谆听者藐藐。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位卑未敢忘忧国!
首要心静,能静下心来,什么都好说,心不能静下来,说什么也没有用!


IP属地:山东1楼2017-12-15 05:42回复
    天地没有形成之前,状如“鸡子”,没有上下,前后,左右,也没有内外的区别。盘古生其中。盘古在睡觉。一直睡了一万八千年,才醒过来。盘古睁开眼,全是黑暗,什么也看不见。而且又太焖。
    盘古伸展了一下腰身,于是出现了“开天辟地”一声响------
    一颗种子,落在了岩下,被风一吹,又吹到了地上,一片树叶覆之,冰雨霜雪,没有损伤其“天真”,这颗种子,就为了等待生机,沉默了一个冬天。
    天,清明长远,地,厚重坚实。阴阳合德,厚德载物。于是,就出现了世间的万事万物。


    IP属地:山东2楼2017-12-15 05:44
    收起回复
      天地未分,大道已成;阴阳二气,时聚时凝。盘古逸出,开辟鸿蒙,浊者自浊,清者自清。清者上升,清明长远,浊者下沉,厚重坚凝。人生其中,万物之灵;三才四象,八卦五行。以身正道,道法自然;虚心实腹,道心自生。神运太极,通达天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心领神会,意气相投,沉着向往,意远劲长。杜绝呆板,率性而为,一切随意,自然而然,稍涉虚伪,妙理难寻。太极老四李保庆,2012年5月13于浙江江山重抄


      IP属地:山东3楼2017-12-15 05:45
      回复
        太极拳的练习,有人说心无杂念。如何理解“心无杂念”?曾经听朋友讲,心无杂念,就是什么都没有了,自己也没有了,物我两忘,空空如也。
        也许,这是一种境界,而这个境界,却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进入的。先不说抬杠的话。
        心无杂念,并不是“一念”,也无,而是守住一点,因此不要再有其他的念头,专心致志,坚凝意志,灌注精神。这一点在那里,就在“丹田”。
        常保丹田温温热,方是练功真妙决。守住丹田练气功,一哼一哈妙无穷。
        静极思动,静到极致,自然生动。 所以,一动不如一静。像青蛙冬眠一样,一呼一吸,美妙极了!
        心无杂念,并不是“一念”,也无,而是守住一点,因此不要再有其他的念头,专心致志,坚凝意志,灌注精神。这一点在那里,就在“丹田”。----抱元守一。
        陈氏太极拳理论家,陈鑫老先生说,上场打拳,平心静气,抱元守一,静待天机------
        : 静到极致,自然生动。


        IP属地:山东4楼2017-12-15 05:50
        收起回复
          陈氏太极拳预备式,即为”无极“式,也是无极桩。当两手徐徐上抬,两膝微微下曲,上下分出了阴阳,有了虚实,即为”太极桩“。
          然后是,无极而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手舞八卦,脚踏五行,合而言之,是为十三式。
          太极拳,不能太急,不急,有的是办法,就看用哪一种;而急了,也就什么办法也没有了!
          太极拳,要心平气和,心急气躁是练不好太极拳的,犹如春风化雨,潜移默化。
          太极拳,就是要调和出一团和气,既不偏于阴,也不偏于阳,是中正不偏的太和元气,阴阳合德,刚柔相济。只会刚而不会柔,或只会柔而不能刚,都只能偏于一隅,而必然失之一隅。


          IP属地:山东5楼2017-12-15 05:51
          收起回复
            陈式太极拳,进退有位,旋转有度,简谈陈氏太极拳的方位与角度。
            东西南北,四个正方向,还有四个斜方向,呈现出了八卦的方位。如何转变或转化,十五度,四十五度,可以轻松地运转,如果是九十度甚至一百八十度,难度就大了。
            两军对阵或两人交手,先选形胜之地。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的演练,要求,早不向东,午不向南,晚不向西,永不向北。
            在我们山东,尤其是我的家乡,农村,大家对一个白天的认识,只有三个时间段,早上,上午,晚上。
            而我到了南方,尤其我在浙江省的西部江山市,时间比较长,至今已经是十三年了。而江山人,对一天的时间段,有早上,上午,中午,下午,晚上这样的顺序。
            我经常,和他们产生不大不小的误会。就比方说,有时候大家喊我吃饭,我会问,是上午吗?他们就笑,说刚吃过早饭不久啊!然后,必须说明白是吃中午饭。也就是十一点半,到十二点后这个时间段。
            所以,这里说的早不向东,应该是八到十点的这个时间,而不能说是太阳刚刚出来的时候。可以想象,如果是晴天,在八到十点的时候,面向东方练拳,时不时地,太阳光会瞬间刺眼,而眼一花的时候,意动神摇。
            生死搏斗,如果被太阳光刺眼,尤其在兵器的闪光之下,就那么一分神,胜负立判,生死两隔。
            而午不向南,和晚不向西,也有这样的意思。但永不向北,就要另解释了。
            永不向北,是指中国传统观念中,北为上,为大,为尊,不可以做出对至尊不敬的行径,必须敬若神明。
            这和少林寺,一旦准备接受一个俗家弟子,而首先要求这俗家弟子,要挑水,砍柴,烧饭三年一样,这不仅仅是要锻炼一个人的体力,而更是为了锻炼一个人的毅力。
            最先,陈氏太极拳的老架一路,是面南起势,面北收势,符合太极拳一阴一阳,后来,为了趋向于表演,为了收势时面向主席台,就做了改动,如现在这样。


            IP属地:山东6楼2017-12-15 06:00
            回复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
              面向南方起势,呈自然站立的状态。
              何为自然站立的状态?比如,你走在路上,有朋友喊你,你停了下来,这时候,你即不会两腿直挺,也不需要昂首怒目,如果不是士兵见了将官,也不必去收腹挺胸,举手行礼。一句话,你会认为怎么样站才舒服,那就怎么站,但对于畸形人例外,不需抬杠。所以,拳论中要求“中正安舒”。
              手和脚之间自然留出空隙,两脚脚尖微外撇,眼向前平视。眼向前平视,大约看面前五米远的距离,基本就是眼向前平视。
              身心放松,静待天机。


              IP属地:山东7楼2017-12-15 06:02
              回复
                第一势,陈氏太极拳预备式。
                我曾经写过三篇文章,来说明我对陈氏太极拳预备式的基本认识,现在看来,还是意犹未尽。我说过,一个预备式都预备不好的人,却说自己是太极拳大家,大师,谁可以相信。
                这就和书法一样,一点,一横,一竖一撇都写不好的人,却自称书法家,又能有谁相信?
                比如马云的《功守道》,他自己倒是相信了。
                初学太极拳的朋友们,如果有兴趣,可以在拙著《太和园逸趣》一书里寻找,我写的关于陈式太极拳预备式的三篇文章。


                IP属地:山东8楼2017-12-15 06:03
                回复
                  第一势,陈氏太极拳预备式。
                  我曾经写过三篇文章,来说明我对陈氏太极拳预备式的基本认识,现在看来,还是意犹未尽。我说过,一个预备式都预备不好的人,却说自己是太极拳大家,大师,谁可以相信。
                  这就和书法一样,一点,一横,一竖一撇都写不好的人,却自称书法家,又能有谁相信?
                  比如马云的《功守道》,他自己倒是相信了。
                  初学太极拳的朋友们,如果有兴趣,可以在拙著《太和园逸趣》一书里寻找。
                  陈氏太极拳第一式,起势,太极出世。
                  松开右胯,提起左脚,脚尖下垂,向左横开一步,于肩同宽。
                  先说松胯。如何松胯,为什么要松胯?
                  其实简单的时候,就是那么一句话。比如你在冰面上走,比如八卦掌的“趟泥步”,不松胯行吗?我曾经专门理论过这个题目,而最先开始,我是问大家,你如果不会松胯,那你知道什么是顶胯吗?
                  我说,以外家拳的弓步双推手为例,这时候,如果是向左推出,那么,他们是要求把右胯顶住的,右胯,关于节之间,不留空隙。但如果他转换过来,双掌一起向右推出,应该如何转换过来?毫无疑问,他要先把右胯松开,才能转换到双手齐出,向右推出双手。
                  而为了转换,从新松开右胯的过程,就是破绽,就是对方进攻的时机,而调节不及为人所制。
                  陈氏太极拳的发放,就在对方旧劲已尽而新劲未出之间。
                  不松胯,就不能做到八面支撑,也就不可能做到八方运转。简单地说,运转不灵。如果,面对面现身说法,这个问题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可惜,我的手机现在不能传视频了!
                  为什么,呀呀学步的孩童,鲜有跌扑,就是因为他们的天真,使他们把自身放松到了最佳状态。而人到老年,如果那么身形一晃,会竭力将自己僵硬起来。
                  可以体验一下,你把自己的身体右侧,全部僵硬起来,脚踝,膝关节,腰,肩,全部僵硬起来,你感觉一下,能不能提起左脚?
                  你再体验一下,在以右脚,单独承担全身重量的情况下,而且身体右半侧僵硬着,各大小关节全部顶死,不留丝毫的空隙,你身形一晃,你将如何稳住自身?
                  出于本能,你会把身体放松,整体下沉,你才能稳住。
                  在江山市,我曾经纠正过一位朋友陈氏太极拳起势的第一各动作,因为他提左脚的时候,为了自身的平衡,故意向外鼓出了右胯。我把他的胯和膝盖都用手按住,不让他松开,结果,他的的左脚就提不起来。
                  所以陈氏太极拳的初始的第一动,就是要松右胯,提左脚,上下形成对拉之势,有升有降,符合太极之理。那么,如何提左脚?


                  IP属地:山东9楼2017-12-15 06:04
                  收起回复
                    如果,能面对面现身说法,很多问题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IP属地:山东10楼2017-12-15 06:07
                    回复
                      何提左脚?
                      那就是,以胯领膝,以膝领脚踝,脚尖自然下垂,严格一些来讲,还要脚尖下垂时候,有内扣之意,请注意,是“之意”,那就不要在外形上故意表示出来。
                      为什么说,开步于肩同宽?
                      其实,刚开始学拳的朋友,可以开步略窄于肩,而有了一定的功夫基础的朋友,可以开步略宽于肩,一句话,因人而异。但,请不要迷信书上开步八十公分的说法。比如姚明如果学太极拳,他就是不做开步的动作,两脚之间也会有很大的距离。而三五岁的孩子学练太极拳,你要他开步八十公分,可能他两腿全部岔开,也未必有八十公分。我在陈家沟,确实见过两三岁的孩子练太极拳,我站在那里羡慕了半天!
                      裆走后弧移重心,两脚平稳踏实,身心放松,开始练拳。
                      太极拳的境界之一,是要把自身练成“混元一体”,犹如整个宇宙一样在运行。太极拳要求先圆后方,在圆的运行过程中,比如“立圆”,他有上弧线,相对就有下弧线,同样,在太极拳的运行过程中,有向前运行的弧线,相应就有向后运行的弧线,后弧线,单一来讲,就是尾闾画一条后弧线。
                      也可以说,是以螺旋的形势运行,而不是直来直往。
                      而且,这微妙的运转,有意就行,不需要在外形上刻意表示出来。
                      我曾经有一篇文字,《初级阶段论平衡》,也讲过,尾闾呈S线运转,就是为了在运动中调节自身的平衡。
                      我还在其中,说了一段不客气的话,我说,裆走后弧,犹如“狗尾巴的功能”,就是为了调节平衡。


                      IP属地:山东11楼2017-12-15 06:10
                      回复
                        陈式太极拳第一势,太极出世。
                        两手徐徐上抬,两膝微微下曲,抬于肩平,下按,两腿继续下蹲,当两手按于膝盖之上,小腹之前,在两胯之间,是为“太极出世”。
                        也可以是太极起势或太极初式。
                        两手徐徐上抬,是指两手向上抬起的时候,要缓慢,均匀,柔和,圆满。圆满,是指气息的圆满。
                        要有无数次上抬的设想,是从一个圆的一点,一点一点地上抬,也就是说,圆,是有无数的点组成的。
                        而太极拳的应用,其圆上的每一点,都是一招,或更为确切地说是“着”,粘着一点,变化万千,太极拳就有了其变化莫测的特点。


                        IP属地:山东12楼2017-12-16 08:14
                        回复
                          两手上抬,犹如巴金描述的《海上日出》,好像有很大的负担,但太阳还是在冉冉升起。------这就是阴中有阳,开中寓合。
                          两手上抬,意念先从腰上出来,依次是肩,肘,腕,以至于手指尖。所以,两手抬起,手指尖是自然微微下垂的。
                          两手上抬,为掤,两手持平,为挤,手指下沉,为捋,意达掌根,为按。综合全身,一起一落,内气就运行了一个“小周天”。
                          妙手一运一太极,太极一运化乌有。一举一动,太极已体现。


                          IP属地:山东13楼2017-12-16 08:16
                          回复
                            两手抬起,两膝微微下去,既然说是微微下屈,外形上表示地就不是很明显。这样,两手上抬,两膝微微下屈,百汇领起,尾闾竖直,就可以把脊柱节节拉开,并虚虚对准,把从生理结构上,人的脊柱的前“浅弓形”,变化成脊柱的微微向后的“浅弓形”,于是,一身备五弓中的第一弓,就准备就绪,而此时,命门就有了“后撑”之意。
                            上下对拉,拔长,二力相争,即为“伸筋拔骨”,辅助意识,向遥远无限延伸,意远劲长。


                            IP属地:山东14楼2017-12-16 08:17
                            回复
                              两手上抬,两膝微微下屈,上下对拉,以维护自身的平衡。刚才是从上肢来讲,就下肢来说,是以带脉为界,(带脉,束腰带的一圈),有上升的劲,同时也要有下沉的劲。这点,在现场,我合拳友们会以身说法。
                              我说,比如,你下班回家了打开门,把小包往橱柜上一放,你转身往沙发上一坐。你现在就可以体验一下,你下坐的时候,你的两手会如何相应?你会把两手轻轻往上一领。
                              这就是人的本能,为了自己平稳地坐下来,你不由自主地和下坐的劲,相应产生了一个上领的劲。当然,按照现在流行的话说:“我把自己摔在了沙发上”,这是什么,这就是太极拳忌讳的丢劲。


                              IP属地:山东15楼2017-12-16 08:1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