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0
-
0
-
0
-
0
-
0名家一贯认为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可以言说的,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什么不可以言说的东西。 当然,这个可以被言说指的是客观上存在被言说的可能性。(具体论证见名实论和指物论) 不是说我有这个语言表达能力。(这两者的区别要区别开。) 直观来看,我们每个人都能清晰的判断到自己有很多认识是缺乏将其转化为语言的能力的,但客观上来说这些东西又存在被表达的可能性,无非是这么简单一个道理。 读到这里可能会有人明确的感觉到自
-
0原文:随便一个读书软件都能搜到,这里也放不下,大家有兴趣的自己去搜。 评价:《白马论》使人辩察入微,但不使人果敢。因此,若只以白马论为主难免使人有好谋无断之危。因此还要读《坚白论》,做知行合一的功夫。 《传习录》是通俗化的坚白论,虽不如坚白论之简洁全面,但确实胜在通俗。 如果能从公孙龙子五论入门的名友,传习录自然是十分简单的,因此读传习录可以帮初从公孙龙子五论入门的名友节省大量时间。 尤其是在解压坚白
-
0新来的吧友们不要这么腼腆,有什么不明白的,或者有什么观点想要分享的都可以在吧中发帖。 不要觉得自己学识浅,就不敢随便发言。 或者担心自己的言辞严谨性、严肃性不够之类的问题。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能够通过公孙龙子那现在所存不多的文本,感受到公孙龙子想要表达的那个东西的人,绝对有交流的价值。 有些让人纠结着不敢发言的东西,细思下来你会发现那些都只是锦上添花的东西,而绝不是必要的东西,更不是根本性的东西,因
-
0名者所以别同异,明是非,道义之门,政化之准绳也。孔子曰:“必也正名,名不正则事不成。”墨子著书,作《辩经》以立名本,惠施、公孙龙祖述其学,以正形名显于世。孟子非墨子,其辩言正辞则与墨同。荀卿、庄周等皆非毁名家,而不能易其论也。 名必有形,察形莫如别色,故有坚白之辩。名必有分明,分明莫如有无,故有无厚之辩。是有不是,可有不可,是名两可。同而有异,异而有同,是之谓辩同异。至同无不同,至异无不异,是谓辩
-
0不著形质,不离青黄之白,是为真白。 此彼相非之谓指,指有不至,至则不指,不指之指,是为真指。是非交错,此彼和同,是为指物。清白既兼,方圆亦举,二三交错,直析横分,是为指变。 万变攘攘,各正性命,声负色胜,天地莫能定,唯人言是正。言正之物,是为名物。 唯名统物,天地莫测。名与偕极,与天地偕极之物,其谁得而有无之,幻假之?是为真物。 指而非指,非指而指,非指而指,而指非指,是为物指。一不是双,二自非一,只双
-
1有雷同君子问于违众先生曰:“世之论者,以为言不尽意,由来尚矣。至乎通才达识,咸以为然。若夫蒋公之论眸子,钟傅之言才性,莫不引此为谈证。而先生以为不然,何哉?” 先生曰:“夫天不言,而四时行焉;圣人不言,而鉴识存焉。形不待名,而方圆已著;色不俟称,而黑白以彰。然则名之于物,无施者也;言之于理,无为者也。 而古今务于正名,圣贤不能去言,其故何也?诚以理得于心,非言不畅;物定于彼,非名不辩。言不畅志,则无
-
0
-
1“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这所谓认识的三重境界,流传的十分的广。 但我今天再想到几句话,发现这几句话能指向的无非是这么几处。 首先它在暗示你世界是不变的,你认识一圈终究会回到原点。 这契合了人害怕世界变化的心理,也就是所谓的未知的恐怖。 第二点在于它在暗示你认识是无意义的,是虚无的,因为照这几句话的说法你认识了一圈终究会回到原点。 这契合了人的惰性本能。 所
-
0最近我读公孙龙子五论的时候,大致感觉到了名的能指范围。 所以发散性的想到了“名可名,非恒名。”这句话。 所以明白了这句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名是永恒的,我们可以用语言去描述它,但是描述的语言会有变化。” 用更现代一点的话说就是:“能指和所指都未变,变的是发声方式。” 继而想到了过去那些对《道德经》的解读可能类似这种情况: “我想过过过过过过的生活。”尽管这里面三个挤在一起的“过过”的所指完全不同,但是没有
-
1清朝大概真失传了挺多东西的,我发现清朝把《指物论》的“指”理解为了手指。这相较于明朝的名友可以说认知是大大降级了。
-
0如果要在五论中找特殊的话,很显然按照不同的方法,每一论都可以是特殊的那个。 譬如说如果从可单独解读的角度来划分,如果其它四轮都失传了只留下一论,那有四论都能分别在脱离其它四论的情况下仍能大致看懂一部分内容。 唯独《指物论》不行,如果连其它四论也失传了指物论就成了彻底的无法解读的天书了。某种意义上来讲,对指物论的解读其实都是依托对其它四论的理解。每个人在其它四论中理解最深的一论或几论不同,所以才有了对
-
0我经常觉得名学其优点在于简单,其缺点在于太难。 我自己当然知道我说的话其实指的是什么。 但这又陷入“懂得自然懂,不懂的我说了你也不懂”的怪圈了。 也就是又成了经验和神秘主义的东西了。 这当然是我语言表达能力不行,不过据我观察在这点上近现代各位大家好像也没有行的。 就算其用词更考究一些,其大多数考究之处也是诗词歌赋的那种考究。 而非作为论的那种考究,在更为严谨和更为通俗、更为系统,更具有普适性上其大部分都未
-
2我最近琢磨了一下,有些内容发到其它分区不合适。发到其余区内容又有些太少了。 所以新设一个水帖区,内容不多但是或许有点用的东西可以发在这个区域。
-
0
-
0前两天刷到个视频,视频是一部叫《秦时明月》的动画片段,里面给公孙龙子虚构了一个后裔叫公孙玲珑。 这部动画我以前倒是看过一两集,不过也就看过一两集。 视频的内容,大概就是公孙玲珑列举了世界上各种颜色的马。 我没听她在那里列举完就退出去了,因为我发现这动画的编剧,可能没搞懂一个非常基本的问题。 公孙龙子说的黄马、黑马,白马。这三种马有什么共同点呢?这三种颜色都是正色。 而这个动画中的公孙玲珑她列举了很多非正
-
0《公孙龙子》据传原名是《守白论》,五论中的《白马论》和《坚白论》也都带一个“白”,然而就其内容来说,将白换成其它任何颜色好像对其表述都没有什么区别。 既然从其内容的实指来看,将白换成任何颜色,对其表述都没有任何影响。那之所以在五论中有两论都使用到了白,那必然是白在其语境下的实指之外,另有一种或多种象征意义。 我最近看管子(这本书大概是诸子百家托管子之名把自己的文章塞进去最后集成的伪作),里面也有一篇
-
0我在自己的吧发的帖子,不涉黄不涉暴不涉政,没有涉及任何敏感话题。结果莫名其妙的每回发帖都被审很长时间,还经常不过审。沙皮系统,人工智障。 大家吸取教训,发帖之前最好是自己留个备份。
-
0解密千古奇文《指物论》——西方文化难以逾越的经典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1397791489353338
-
0发帖前可以看一下划定的四大讨论范围。 1、对五论的讨论(五论讨论一区) 2、对现实中遇到名实相背或不相背的吐槽或分享。(现实分享一区) 3、对公孙龙子及其他名家代表人物的其人经历或作品或其它发散性思考和讨论。(其余一区) 4、对于讨论的讨论范围的讨论。(其余一区)
-
0现在的名家爱好者很像网上的那个梗图,一群医生举着牌子在那里抗议,但大家都没有看明白牌子上写的到底是什么。 所以这就是三大分区的重要性,首先肯定要有关于五论的讨论。 所以有五论讨论一区。 其次,要有更有普遍性意义的区域,也就是无论萌新还是前辈们都能无障碍交流的地方,所以有现实分享一区。 其次,作为一个爱好来说,不能总那么严肃。所以要有一个发散性思考和讨论的区域,所以有其余一区。
-
0
-
5楼下发
-
0公孙龙子兼爱这个说法出自《吕氏春秋》,然而从原文的内容来看这个词的实指是维护世界和平,为世界制定统一标准这种事情。 现代社会之中,维护世界和平的重任是由核弹担任着的,为世界制定统一标准这种事情是由联合国担任着的。 由于这两样重要职责已经没位置了,所以就算这个故事是真的对现今的名家爱好者来说也没什么意义。 更何况说不定是吕不韦编的呢?我们应该相信一个窃国的商人的人品吗?应该相信他的信誉吗?显然是不可的。
-
0这个故事其实很简单。 惠子有历万物之志,虽然知道庄子大概率是在打比方,但是问问又不吃亏。 如果庄子真有正确的通过观察判断鱼的快乐的方法,那就赚了。 但是庄子三番两次把话题绕开,惠子也就知道庄子他是在扯蛋了。 然而到了现代某些专家的口里,则这么评价这件事情:“我们都知道从唯物主义立场来说鱼是否快乐是可以通过观察得知的,所以惠子认为庄子不能得知鱼的快乐是犯了唯心主义的错误,而庄子的回答则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
-
0楚王的弓丢了,下人想要去帮他找回来,楚王却非常大气的说:不用去找了,反正也是被楚国人自己捡到,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孔子听出了这件事之后,就非常慷他人之慨的说:这还是不够仁,如果楚王直接说人失人得,那就够仁了。 老子听到之后就嘲讽孔子说:要照这么说的话,那何必局限于人呢?不如直接说失之,得之。
-
0讨论的讨论范围可以讨论
-
0四大非 是四种不同的差异。 白马非马 能指范围不同 指非指 能指非所指 狗非犬 对同一样事物的不同描述 意非心 现象非本体
-
3
-
0我经常在读五论的时候感觉到一件事情,就是公孙龙子五论的用词习惯,有日常语言的特点,极其的言简意骇。 毕竟日常生活中,在合适的语境下哪怕是一个能指很宽的词也是能够传达非常精确的意思的。 我决定发扬公孙龙子的精神,能用一个字讲清楚的事,绝不用第二个字。 能用“啥?”的地方,绝对不用“什么?”。
-
11、对五论比较有研究的可以讨论一下公孙龙子的五论。 2、也可以在吧内吐槽或分享自己在现实中遇到的名实背离或不背离的现象。比如我下了个俄罗斯方块结果下完之后发现里面的游戏是成语接龙(真事)这种事情就可以发吧里吐槽一下。 3、惠子一派的书早就失传了,各种学说都只剩下了个名字,而早就无法得知具体内容。邓析子和伊文子的书早就被证伪,大概率来自儒家或其余百家的胡编乱造,因此也无讨论价值。不过这方面不做强制性禁止,大
-
0亲爱的公孙龙子吧的吧友们:大家好! @沉稳的火 为本吧吧主候选人得票最多者,共计0张真实票数,根据竞选规则,官方最终批准其成为本吧正式吧主。公示期三天。 吧主上任后,请立即填写问卷信息https://iwenjuan.baidu.com/?code=nlec1g,领取各项吧主权益。同时请严格遵守吧主协议 https://tieba.baidu.com/mo/q/newapply/rule?from=task,履行吧主义务,积极投身本吧的发展建设,也请广大吧友进行监督。如出现违规问题,请至贴吧反馈中心进行反馈或者投诉http://tieba.b
-
0申请人:@沉稳的火 申请感言:名家爱好者,有认为名家起源于墨家的墨名,有认为名家起源于道家的道名,有认为名家起源于儒家的儒名,有认为名法同源的刑名,有和我一样认为名家就起源于名家的名名,有认为名家其实不存在的无名,有认为“实”是不可知的形名,有名辩二派,有认为名辩密不可分的名辩派,有合宗,有离宗,有西名,有马名…… 名家爱好者是个派系无比众多的群体。但无论哪一派,大家都可以到公孙龙子吧或和而不同或激烈
-
1
-
22也是不久前看到的 名字是【 公孙龙《指物论》奥义 】
-
1欢迎,欢迎
-
1研究。原贴已被删除
-
2笔不是铅笔,二者不同,所以,铅笔不是笔。如果铅笔是笔,那么,二者相同,二者相同,那么笔当是铅笔。
-
7请问“梨是苹果”对吗?
-
24唉…
-
4为什么却不为人所知? 流传下来的也只有那让常人能够理解的白马非马口舌之争典故。 其实公孙龙是以白马非马为中心而展开他的逻辑体系。 指物论,通变论,名实论,都可以论证白马非马。